<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年報問詢量大增,監管追問“分紅題”、業績變動真實性

    嚴監管,是證監會2024年工作主基調之一。隨著上市公司2023年年報陸續披露,針對年報的問詢函數量較往年有所增加。

    Wind數據顯示,僅4月15日和4月16日兩天,即有包括源邦新材、廣信科技、中陽股份、川大智勝、ST升達、ST天山、航天科技、提牛科技、比酷股份、宇林德、二六三在內的11家上市公司因2023年年報被監管問詢;4月以來被問詢的上市公司更是多達近30家,較去年同期多出約10家。受訪人士預計,隨著4月底A股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基本完成,5月—6月問詢函數量將大幅增加。

    從問詢問題來看,今年與往年相比的最大變化在于高度關注分紅力度。方大特鋼、吉林高速等多家上市公司被要求詳細說明連續多年不分紅或少現金分紅的原因及合理性,以方大特鋼為代表的部分上市公司在監管問詢后火速提高分紅規模。

    除緊扣“分紅題”外,“蹭熱點”“炒概念”,關聯交易與利益輸送,業績變動的真實性、合理性,主營業務開展情況、資產結構、償債能力等同樣是監管問詢重點。

    “問詢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市場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增強市場對上市公司業績真實性的信心,減少市場疑慮,從而促進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燕翔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問詢有利于投資者更深入地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和潛在風險,更加全面地評估公司的投資價值。”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認為,加強對上市公司的問詢,一方面有利于強化信息披露作用,引導上市公司進一步聚焦主業,優化資源配置,加強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促使上市公司構建更加健全的公司治理機制,完善公司組織架構,提升自身治理水平??傮w來看,問詢可以充分發揮監管職能,提升上市公司質量,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引導資本市場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

    半月內近30家企業收年報問詢函

    從日前出臺的新“國九條”及系列新政來看,針對資本市場主體上市公司的監管格外嚴格,這從近期交易所向上市公司發出的2023年年報問詢函中可見一斑。

    Wind數據顯示,2023年4月1日至4月16日因年報而被問詢的上市公司在20家左右;今年同期,收到年報問詢函的上市公司則接近30家。尤其是4月15日以來,被監管問詢的上市公司數量顯著增加。

    問詢內容頗為詳細,以4月15日晚間被深交所出具問詢函的航天科技為例,其被交易所“十連問”,問題涉及洪澇災害后的資產設備及生產經營恢復情況,壞賬準備計提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負值原因,研發投入主要成果及對營業收入的貢獻程度,各子公司分紅情況等。

    值得注意的是,因年報而被問詢的上市公司中,多數業績下滑嚴重乃至虧損。在田軒看來,對業績表現不佳、虧損的企業進行問詢,可以進一步深入挖掘企業業績下滑的具體原因,加強信息披露透明度,有利于投資者加深對企業經營實際情況的了解,進而作出相應投資決策。

    上市公司因業績下滑被問詢,股價會下跌嗎?田軒認為需要視情況而定。一方面,如果企業業績下滑是出于外部環境、突發事件等短期因素影響,或出于公司戰略布局調整考慮,則不會對公司股價產生過多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倘若企業業績下滑原因在于公司業務缺乏市場競爭力,公司治理不善或者長期發展布局不佳,就可能會造成股價下降。

    “分紅題”成問詢重點

    與往年年報問詢相比,今年年報問詢的一大特點是高度聚焦分紅情況。

    前述航天科技因洪澇災害2023年歸母凈利潤虧損1.46億元,2023年度不進行分紅;但2023年度,公司控股子公司向母公司實施分紅合計1316.65萬元。航天科技被要求匯報各子公司累計未分配利潤、報告期凈利潤、向母公司分紅金額、留存收益及用途等。

    盈利但分紅比例偏低的上市公司,同樣難逃問詢函。比如,吉林高速2019年—2023年持續盈利,歸母凈利潤分別高達1.89億元、0.99億元、3.18億元、3.94億元和5.46億元,僅于2021年進行分紅,分紅比例為當年歸母凈利潤的10.19%。

    問詢函要求吉林高速結合近年盈利水平、資金使用情況,補充說明公司在貨幣資金余額較高且多年盈利的背景下,連續多年不分紅或少現金分紅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大額資金閑置的情況;同時要求詳細列示留存資金的具體使用規劃,包括具體運營資金預算、償債安排、對外投資的具體方向等,充分說明相關資金安排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更有歸母凈利潤數億卻官宣不分紅的上市公司,被監管問詢后火速分紅。

    典型如方大特鋼,其2023年實現歸母凈利潤6.89億元,3月16日公告2023年不進行現金分配,3月29日收到上交所問詢函。4月8日晚間,方大特鋼披露2023年度利潤分配預案調整公告,擬向全體股東每股派發現金紅利0.10元(含稅);截至2023年12月31日,方大特鋼總股本約23.3億股,以此計算合計擬派發現金紅利約2.33億元(含稅)。

    “客觀而言,當前A股上市公司分紅力度整體偏弱,主要表現為采取分紅的上市公司比例低、額度小。”田軒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他提供的數據顯示,有約1/4公司近三年未采取分紅措施,相當部分進行分紅的公司整體現金分紅額度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凈利潤的30%。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A股上市公司分紅力度已經明顯改善,燕翔表示,2010年A股上市公司累計分紅金額不足3000億元,2019年累計分紅金額首次突破萬億。到2023年,A股上市公司累計分紅金額已經超過了1.7萬億元,2023年的分紅水平較2010年提升了475%。

    日前系列分紅新政的出臺使得上市公司分紅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從制度層面而言,田軒建議下一步進一步結合相關差異性特征,細化政策要求,尤其是加強與不同企業盈利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掛鉤,加強對分紅比例、分紅方式、強制性分紅頻次、分紅披露等制度要求。同時,發揮上市公司獨立董事作用,強化在推動公司分紅方面的要求,推動上市公司分階段、分步驟、分方式地加大分紅力度。

    除分紅外,今年年報問詢函還有諸多新特點。田軒總結道,企業實際經營情況及持續經營能力正在受到更多關注;比如對業績變動的真實性、合理性進行問詢,對公司主營業務開展情況、資產結構、償債能力等進行問詢等。

    燕翔認為,今年年報問詢中,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進行了更加嚴格的審查,對于“蹭熱點”“炒概念”行為強化了監管治理;同時加大了對上市公司關聯交易和利益輸送問題的關注力度,并且更加關注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情況。

    (記者崔文靜)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王海山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