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習言道丨這“兩張報表”為何如此重要?

    一張經濟報表,一張平安報表,在浙江各級領導干部的案頭,這兩張報表分量很重。

    兩張報表每月都會準時更新,尤其是平安報表,各地“一把手”要像分析經濟形勢一樣分析社會形勢。

    兩張報表的出現要追溯到20年前。

    本世紀初的浙江,經濟高速增長,但也曾出現兩個月內發生重特大火災事故4起,最高時平均每天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超20人的現象。

    人富了,為什么安全感反而少了?生活條件好了,為什么事故反而多了?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敏銳察覺到這些因發展而來的深層次問題。

    2004年4月,習近平主持召開建設“平安浙江”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出要開展“平安浙江”建設。當年5月,浙江省委作出建設“平安浙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決定。浙江也成為全國最早提出并全面部署“大平安”建設戰略的省份。

    此后,浙江出臺考核辦法,每年修訂評審條件,嚴格考核獎懲,既在統計報表上考核平安,更在群眾感受中檢查平安。比如,矛盾糾紛是不是化解了,事故案件是不是下降了,急難愁盼是不是解決了,等等。

    習近平曾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闡釋自己的“安全觀”,“我們提出的‘平安’,不是僅指社會治安或安全生產的狹義的‘平安’,而是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各方面寬領域、大范圍、多層面的廣義‘平安’?!?/p>

    一手抓發展,一手抓安全,兩張報表其實就是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關系,而“大平安”理念則與后來的總體國家安全觀一脈相承。

    10年前,也是在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并提到構建國家安全體系,涉及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信息、生態、資源、核等諸多領域。

    10年來,習近平還在不同場合不斷闡釋新的內外環境下,國家安全更為豐富的外延與內涵。

    談及網絡安全,他指出,“人家用的是飛機大炮,我們這里還用大刀長矛,那是不行的,攻防力量要對等。要以技術對技術,以技術管技術,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談到關鍵核心技術,他告誡,“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談到糧食安全,他指出,“一旦農業出問題,飯碗被人拿住,看別人臉色吃飯,還談什么現代化建設?只有農業強起來,糧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們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才有充足底氣和戰略主動?!?/p>

    ……

    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上,“統籌發展和安全”正式寫入黨章。2023年12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五個必須”總結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其中之一就是“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常懷遠慮,居安思危。習近平曾指出,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證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

    的確,20年前,浙江推出的兩張報表是基于此;10年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提出是基于此;現如今,落實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戰略任務亦是基于此。

    |出品人:陳陸軍

    |總監制:張明新

    |總策劃:俞嵐

    |策劃:吳慶才

    |統籌:馬學玲

    |執筆:闞楓

    |校對:孫靜波

    |視覺:李雪瑤

    |中國新聞網“習言道”工作室出品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李頡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