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青島公路首次提出了“路橋傳真情”這一品牌,在行業內外進行了廣泛宣傳。今年以來,青島市公路中心組織人員將“路橋傳真情”品牌重新整理,把青島公路厚重的歷史積淀和新時代公路人奮力進取的精神牢牢地結合起來,賦予這一品牌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為當代公路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在歷時和共時的交錯軸上,“路橋傳真情”品牌將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青島公路
青島,中國第一個有汽車的城市,有中國第一條公路——1904年竣工的臺柳路,這是一座和公路淵源深厚、息息相關的城市。
新中國成立初期,青島公路建設肩扛手抬、艱苦卓絕,三面環海的青島只有一條小白干路可供進出通行。
改革開放以來,青島公路一路向前。1984年,中央確定青島為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青島公路建設出現了嶄新的局面。308國道于1989年建成,湛流干路于1990年建成,1991年建成了當時國內最大的公路立交橋——流亭立交橋。
1993年底,濟青高速公路通車,青島境內擁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1995年底,環膠州灣高速公路通車,開啟了青島港西移和灣區經濟的序幕,“青黃不接”成為歷史,沿煙青、濟青、環膠州灣3條高等級公路形成了“三線經濟帶”。“八五”期間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117.7公里。
“九五”期間,青島先后建成雙流、濰萊、棲萊、青銀等高速公路, “九五”期間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285.8公里。
2004年,中國第一條貫通南北的大環海高速公路——沈海線全線貫通,青島高速公路突破了5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占全省六分之一,占全國高速總里程的四十分之一,穩居全國同類城市首位;國省干線全面升級,2000年消滅了砂土路。
“十一五”是迎接奧帆賽重要時期,全國等級最高的市內濱海大道濱海公路建成通車,青島建成環繞青島海岸線的旅游公路系統,暢、潔、綠、美的濱海公路網絡大大促進了海濱旅游業的發展。2007年青新、青蘭、威青、榮烏等高速公路通車,高速公路突破700公里,為山東省高速公路突破4000公里作出了重大貢獻。2010年實現了村村通油(水泥)路,公路網絡體系全面完善。
進入“十二五”,2011年6月,享譽中外的膠州灣隧道、膠州灣跨海大橋通車,雙積公路等8條環灣路建成。公路為十幾個省級以上產業園區配套了路網,為港口完善了集疏運體系,為環灣高新經濟圈打下堅實基礎,青島在山東半島乃至全國的交通樞紐地位不斷得到鞏固。
在新時代,青島公路建設事業在經歷了“瓶頸制約”“總體緩解”到“基本適應”后,進入了“引領發展”的新階段。2015年9月,青龍高速公路青島段通車,青島市高速公路突破800公里,實現了青島市所有鄉鎮半小時內上高速公路,青島市與所轄市區直通高速公路。
青島公路
2019年11月,青島新機場高速公路通車,還建成龍青高速二期、青銀高速青島段拓寬等重點項目,“打造一小時經濟圈”公路為港口、鐵路、新機場穿針引線,為膠東五市交通一體化打下堅實基礎。
使命有擔當,啟航新征程
青島公路建設也伴隨著公路管理機構的自身變革,從1962年成立的青島市公路管理站,到后來的公路段、公路總段和公路局,2020年6月更名為青島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公路管理日新月異!
青島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為青島市交通運輸局所屬副局級事業單位,主要承擔全市普通國省道的建設、養護、運行和路網監測工作;全市農村公路建、養、管監督服務工作;全市公路路產路權保護和技術支撐工作。
變革伊始,中心黨委以事業凝聚人心,以實干彰顯擔當,以作為詮釋忠誠,團結帶領全體黨員干部職工,深化改革,攻山頭、穩陣地、求突破,2020年青島公路攻勢項目山頭全部攻克。
截至2023年底,青島公路通車里程1545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18.8公里、位居副省級城市第3位、全省第1位,普通國省道2231公里、位居副省級城市第2位,一級公路占比42%,農村公路12335公里。國省道干線服務品質大幅提升,“四好農村路”建設全省領先,農村公路實現戶戶通油路。
近年來,公路事業發展中心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東省先進集體”、中心黨委被省委授予“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被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等授予先進集體榮譽,青島公路人以實際行動詮釋了自己的格局和開篇!
施工現場
錨定新目標,邁步從頭越
“十四五”期間,青島公路將圍繞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完善“五縱五橫六連”高速公路網,提升路網對外通達能力,續建董梁、明董、濰青、青蘭等新改建項目,為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國際航空樞紐、區域鐵路樞紐當好骨干和先行,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貢獻力量!
甘為鋪路石,永當排頭兵
青島公路人將以黨的建設為統領,實現公路建設高質量發展,當好膠東五市交通一體化發展龍頭,為青島經濟社會發展再造輝煌,為交通強國譜寫新篇。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大偉 通訊員 郭紹江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