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解讀|央行: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加大對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金融支持

    據央行網站,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4年第一季度(總第104次)例會于3月29日在北京召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對比2023年第四季度例會,本次會議特別提及要“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并強調“在經濟回升過程中,也要關注長期收益率的變化”,同時還要“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會議還提出,繼續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推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適當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用足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加大對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金融支持。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解讀稱,總體而言,無論是政策利率還是市場利率,無論是存款利率還是貸款利率,下一步都還有下降的空間和可能。目前,我國存款準備金率約7%,還有繼續下降的必要,降準仍然是貨幣政策的未來可能選項。

    展望未來,董希淼認為,央行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量價并舉,長短結合,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在總量上保障流動性更加充裕,在價格上適度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在結構上加強“精準滴灌”,進一步穩定經營主體信心和預期,以更大力度支持金融機構做好五篇大文章,為宏觀經濟恢復回升和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更加注重做好逆周期調節

    今年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一季度例會對國內外經濟金融實行的分析,整體上延續了去年四季度的表述。

    會議指出,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通脹出現高位回落趨勢但仍具粘性,發達經濟體利率保持高位。我國經濟運行延續回升向好態勢,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但仍面臨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等挑戰。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精準有效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做好逆周期調節,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推動經濟良性循環。

    記者留意到,對比2023年第四季度例會,本次會議刪去了“跨周期調節”內容,而單獨突出“逆周期調節”。去年四季度例會要求“精準有效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而本次例會內容調整為“精準有效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做好逆周期調節”。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告訴記者,這意味著接下來貨幣政策將在穩增長方向持續用力,降息降準都有空間。背后是當前國內物價水平偏低,房地產行業持續低位運行,需要強化逆周期調節,重點是促進物價溫和回升,推動房地產行業實現軟著陸,提振經濟內生增長動能。

    王青判斷,年中前后MLF操作利率有可能實施年內首次下調,全面降準也有望再度落地。這不僅有助于引導信貸、社融合理增長,推動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穩中有降,也能為今年地方債務風險化解提供有利的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0.7%,結束了此前連續四個月的同比負增長。不過,分析師指出,春節錯位是主要原因,整體來看,當前物價仍屬低位運行。3月份CPI同比有望延續正增長,但增長幅度可能會有所下降。

    此外,今年前兩個月工業生產、投資、出口等宏觀數據好于預期,3月官方PMI指數大幅反彈,或預示今年一季度宏觀經濟有望實現良好開局。不過,王青也指出,當前經濟運行仍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房地產行業處在調整階段、居民消費和投資信心偏弱等,這意味著短期內宏觀政策仍需保持穩增長取向。

    運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

    針對第一季度例會中有關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新表述,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解讀稱,從目前的情況看,貨幣政策有效發揮調控作用,仍然需要創新貨幣政策工具,重點是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例如,已經到期的結構性政策工具研究是否延續、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如何設立等都是值得關注的重點。

    而就在不久前的3月6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運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強化對金融機構的引導和激勵。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支持高端制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繼續實施支持碳減排的再貸款,擴大支持領域,并增加再貸款規模。適當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規模,繼續實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將相關激勵政策覆蓋的普惠小微貸款標準由單戶授信不超過1000萬元擴大至不超過2000萬元。

    本次會議還特別提出了“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王青認為,這主要是指在做好五篇大文章過程中,根據需要適時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而不是指近日熱議的“央行在二級市場上大規模購買國債”。

    王青直言,著眼于做好五篇大文章,當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正在受到進一步重視,這些工具既是投放基礎貨幣的一種方式,又能較為精準地引導資金流向,而通過央行購買國債的方式投放基礎貨幣,則難以體現當前貨幣政策“精準有效”的政策取向。 (更多解讀 詳見“央行重啟購買國債”可能性和必要性幾何?多名首席經濟學家重磅發聲)

    至于本次例會首次提出“在經濟回升過程中,也要關注長期收益率的變化”,王青認為,這主要是指2月以來,在全面降準落地、政策寬松預期升溫,以及銀行等金融機構“資產荒”等因素綜合作用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月度均值接連降至2.41%和2.31%,一度創下逾20年最低,較大幅度向下偏離相應政策利率水平(1年期MLF操作利率2.50%),其走勢與年初經濟回升勢頭出現分化。王青判斷,后期監管層或將通過遏制資金空轉、有效引導市場預期等方式,推動10年期國債收益率回歸圍繞政策利率的常態化波動。

    加大對以舊換新的金融支持

    此外,加大對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金融支持也是第一季度例會的新提法。日前,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其中提到要強化政策保障,優化金融支持。

    具體來看,運用再貸款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支持;中央財政對符合再貸款報銷條件的銀行貸款給予一定貼息支持。發揮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工作機制作用。引導銀行機構合理增加綠色信貸,加強對綠色智能家電生產、服務和消費的金融支持。鼓勵銀行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適當降低乘用車貸款首付比例,合理確定汽車貸款期限、信貸額度。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印發了《關于調整汽車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根據借款人信用狀況、還款能力等自主確定自用傳統動力汽車、自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鼓勵金融機構結合汽車以舊換新等細分場景,加強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適當減免汽車以舊換新過程中提前結清貸款產生的違約金。

    具體為:自用傳統動力汽車、自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由金融機構自主確定;商用傳統動力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70%,商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75%;二手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70%。

    2017年11月,央行、原銀監會曾聯合發布《關于調整汽車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規定:自用傳統動力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80%,商用傳統動力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70%;自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85%,商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75%;二手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70%。

    上述《通知》的發布,意味著金融機構可以自主確定自用傳統動力汽車、自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即貸款最高發放比例可達到100%,即按所購汽車價格全額發放。其他類型的汽車貸款最低首付比例保持不變。(記者 唐婧)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王海山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