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等9部門今天聯合發布《關于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從7個方面提出22項具體政策措施,進一步釋放餐飲消費潛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2023年我國餐飲收入達5.29萬億元
2023年我國餐飲收入達5.29萬億元,同比增長20.4%。那么, 國家為什么在此時出臺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餐飲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目前面臨哪些問題?來看專家的解讀。
餐飲業收入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10%以上,是促消費、惠民生、穩就業的重要領域。2023年我國餐飲業明顯復蘇,全國餐飲收入達5.29萬億元,同比增長20.4%,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長13.2%。但同時,餐飲服務供給質量和結構仍然難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發展方式粗放、安全基礎薄弱等問題仍然存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劉濤:餐飲業目前發展還面臨著人工成本相對比較高,同時人工在短時間內可能存在著供不應求等等這樣的一些問題,以及餐飲業的營商環境還有待進一步改善。這次文件對此作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部署。
解決人工成本 提出發展“數字+餐飲”
專家表示,在解決人工成本方面的問題,《指導意見》提出了要發展“數字+餐飲”,鼓勵運用數字化的技術手段,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應用,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餐飲經營主體數字化改造和自動化餐飲設備設施應用給予適當支持。能夠更好地以相對低的成本為消費者提供更好更多的餐飲服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劉濤:餐飲業的高質量發展,是在規模持續擴大的同時,更多強調行業的結構更加豐富多樣,行業的生產效率持續提升,同時服務品質不斷提高。
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 荊林波:我們從整個的品質,規?;⑦B鎖化以及綠色、素質、品牌化這些方面來談高質量發展。
培育“名菜”“名店” 打造特色餐飲品牌
專家表示,餐飲企業的規?;澈?,必須有品牌化和連鎖化做支撐。目前,我國的大型餐飲企業的連鎖化率在80%左右,中小型的品牌企業連鎖化率在50%左右。品牌化是老百姓信任餐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尺度。
《指導意見》提出實施地域餐飲品牌培育工程,鼓勵地方深入挖掘傳統烹飪技藝和餐飲文化,培育“名菜”“名小吃”“名廚”“名店”,打造地方特色餐飲品牌。支持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旅游休閑街區培育區域特色美食品牌。加強對老字號餐飲品牌、飲食類非遺項目的宣傳和保護。加大餐飲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依法查處侵犯知識產權違法行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劉濤:在優化餐飲業的營商環境這方面,無論是從市場監管還是相關的執法方面,都強調了進一步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發展的水平,這些對促進餐飲企業更高質量發展,起到促進和支撐作用。
創新餐飲消費場景 豐富餐飲供給
可以看出來,《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的發布,就是要多方發力,豐富餐飲供給,創新餐飲消費場景,從技術上和產業上增強餐飲業的發展動能。
《指導意見》提出培育、認定一批中華美食街區,引導地方對街區實施數字化提升。盤活社區閑置空間資源,支持設立早餐店、老年食堂等社區餐飲網點,鼓勵地方向提供社區老年人供餐、助餐服務的有關機構給予適當支持。
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 荊林波:包括便利老年人的進入餐廳的坡道,要有升降電梯,甚至推出老年人的食譜,因為老年人是要低油低糖,要在特定的區域要撥付一定的場所、低的租金,滿足公益的餐飲服務,這個是政府必須下力量。
鼓勵大型連鎖餐飲企業下沉發展,挖掘縣域餐飲市場潛力。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培訓、場地等支持政策,引導專業人員返鄉入鄉創業,發展鄉村休閑餐飲。
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 荊林波:實際上我們需要高素質人才進入這個領域,因為高質量的發展必然是需要高人力的投入。
《指導意見》鼓勵符合條件的行業協會、從業人員依法申請注冊特色小吃商標。建立健全小吃制作、原輔料種養、門店建設等標準,加強小吃制作技藝保護和傳承,培育特色小吃產業集群和發展基地。引導小吃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強協作,帶動食材種養相關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 荊林波:餐飲產業實際上是老百姓,尤其是農民增收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可以高附加值地產出,這樣形成很多品牌。我相信鄉村振興和餐飲產業的配對能是一個催化劑,一加一,一定會大于二。
此外,《指導意見》還提出及時查處強制消費、強制“掃碼點餐”等違規行為,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督促餐飲經營主體依法依規做好個人信息保護,不得拒收現金。加強反壟斷監管。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