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提起城陽,人們往往想到動車、韓食或機場。如今,城陽有了更多代名詞,儲能、半導體、青春足球、音樂節、博覽會、不夜城、開心麻花……實際上,城陽的發展早已不囿于此。
昔日的動車小鎮化身動車新城;韓國料理店升級為集商務、消費、金融、教育、文化、生態為一體的韓國城;原本沉寂的機場演變成人聲鼎沸的“影視+音樂+綜藝+會展”航站樓文旅集聚區……
正是新質生產力為這座千年古城續寫歷史榮光,鐫刻時代高光,點亮未來之光。
城陽中心區
近年來,城陽區深刻把握新質生產力內涵,以科技為引擎、文化為基石、消費和開放為驅動,做強軌道交通、食品飲料、生物醫藥等傳統優勢產業,培植半導體、儲能、算力、數據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在高效能革新、高科技迭新、高層次攀新、高品質更新的改革進程中,催生和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需求、新供給、新人才,不斷實現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搶占高質量發展的制高點。
三個故事看高效能革新
在城陽區企業中,有一個“老企業變新企業”的發展故事。
青島雙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有著74年的歷史,是中國第一家魚肝油企業,開發了魚肝油乳和魚肝油丸等產品,引領了油溶性維生素藥品的發展。原本,該行業人工操作及控制多,智能化生產設備少,生產效率低。公司為加快健康發展,下決心引入CRM、ERP、MES、WMS、SCADA、BMS、EMS、BI以及一鍵式化膠設備、伺服高速軟膠囊機、智能條裝包裝機、高速旋轉式壓片機、智能雙層除濕轉籠、軟膠囊全自動生產線、AI視覺檢測設備等軟硬件設備,以5G、工業互聯網信息基礎設施為支撐,圍繞原料準備和制劑生產、包裝和物流等環節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進行數字化賦能改革,以智能化激活發展新動能,打造雙鯨維礦類補充劑智能工廠。
雙鯨維礦類補充劑智能工廠車間智能化管理平臺
雙鯨維礦類補充劑智能工廠實現了研發、生產、供應鏈、營銷及售后服務等各環節的信息貫通及協同,打通了信息孤島,推動過程質量可追溯、生產設備自管理、生產管理透明化、包裝物流智能化、能源排放綠色化,實現了生產工藝流程改進、資源配置優化、生產管理精細化,率先建成了油溶性維生素行業第一家年產100億粒軟膠囊的智能工廠,產能提升了42.86%。
實際上,此類以“新”提“質”的例子在城陽并不鮮見。
近年來,城陽區堅持把工業技改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深入開展技改提升煥新行動,全力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助推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2023年,全區完成工業技改投資58.6億元、增速15.1%,增速全市第一。推動實施青島市技術創新重點項目761個,開發新產品103個,新認定市級以上“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54家。17個企業產品獲得山東省首臺(套)產品認定,數量創歷史新高。成功獲批全市工業企業創新產品開發及推廣應用改革試點。
在城陽區產業鏈中,還有一個“從200到600”的行業奇跡。
為了有效彌補高鐵與航空之間的速度空白,國家高速列車青島技術創新中心從項目啟動到成套系統裝備下線,歷時5年自主攻關,歷經1680余項仿真計算、4250余項地面臺架試驗和500余項線路試驗,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首套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成套工程化裝備。從運營時速200公里到350公里各個速度等級的高速動車組和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新質生產力推動中國高鐵從“跟跑”到“領跑”,實現了我國軌道交通領域重大創新突破。
目前,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已集聚13家國家級創新平臺和15家省級創新平臺,成為全國唯一集高鐵地鐵整車生產、軌道交通關鍵核心系統研發制造、國家基礎應用技術協同創新平臺于一體的產業集聚區,擁有3個主機廠、220余家核心配套企業,集聚了青島90%的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資源,覆蓋了高速鐵路領域上中下游全產業鏈,全產業鏈產值已經超過1200億元,千億產業集群蔚然成勢。
青島威奧軌道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這樣的世界第一、全國首個,在城陽區軌道交通、食品飲料、生物醫藥、先進高分子材料等產業競相出現,顯示出爭先進位的精神和攻堅克難的膽識。
在城陽區,更有一個“從1到3”的產業突圍。
圍繞打造灣區都市活力城陽的總目標,城陽區列出了建設“四區一園”的明晰路徑,把產業分為“昨天、今天、明天”進行整體性謀劃、前瞻性思考、戰略性布局,讓傳統優勢產業“老樹開新花”,新興產業迅速“生根發芽”,未來產業“超前謀劃”,推動全區實體經濟結構由軌道交通“一業獨大”時代向儲能、半導體和軌道交通“多頭并進”時代邁進,劃出了高質量發展的“第二增長曲線”。經審慎測算,集成電路和儲能產業鏈量產后三年,產值分別可超300億元和200億元,基本形成軌道交通、集成電路、儲能三足鼎立的先進制造業發展格局。
物元半導體、青島市儲能產業園、中電科青島科技產業園和而泰青島東北亞智能制造基地……一個個高技術、高投入、高附加值的“三高”項目,加快重塑城陽的制造業基因,持續夯實“制造業壓艙石”“灣區支撐級”。
鵬輝能源儲能電池生產項目開工
無論是企業技改、產業升級、區域復興,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為代表的技術創新與應用,不斷推進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加速實現新質生產力躍遷。
高科技為創新“上新”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數據資源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促進數據高效流通使用、賦能實體經濟,統籌推進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
數據資源與產品的市場價值化為數據的資產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城陽敢為人先,啟動全國首例數據資產作價入股簽約,激勵企業和其他組織進行數據治理、發掘數據價值、促進數據流通。
要實現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創新,就需要更多算力。算力和數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也是支持高科技迭新的重要因素。通俗點講,數據是食材,算力是火,算法是廚藝。
有了半導體產業做基石,城陽如虎添翼,在發展數據、算力和算法上有了雄厚的底氣,為數字經濟塑造了新型生產力。
2023隱私計算大會暨首屆隱私計算大賽頒獎在青島城陽舉行
城陽區立足自身產業優勢,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打造了山東省首個數據要素產業園。圍繞“一園多區、全域打造”的建設思路,城陽區規劃打造了工業數據專區、高新專區、算力專區等七個專區,探索形成了工作推進和生態培育“兩大體系”,實現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技術鏈“四鏈合一”,通過內培外引,挖掘培育及引進數商62家。在公共數據運營方面,實現全省、全市首筆商保核保場景醫療數據產品運營,目前已匯聚全市30億條醫療數據,醫療數據運營進入常態化按查詢次數收費階段,已簽約保險公司3家,其中2家正式上線收費,將實現年均60萬元的收益,同時正積極拓展醫藥研發等領域場景;在商業數據交易等方面,聯合推動交通、電力、企業金融貸款等領域數據綜合開發利用,市場交易規模已突破6000萬元。
城陽區依托青島市數據要素產業園,打造公共數據賦能大模型訓練基地,在大模型應用場景購買服務以及算力調度交易方面,將會實現質的增長。同時,產業園內集聚聯動了青島數據資產登記評價中心、青島大數據交易中心、青島公共數據運營中心、青島算力調度運營服務中心等4大中心,將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奮力打造數據流通交易最活躍、數商企業集中度最高、數據產業發展生態最優的數據要素產業集聚區。
根據規劃,城陽將以青島為資源入口,以數據與算力為突破口,吸引全國數據和算力資源,實施“華數青算”,搭建數據服務和算力調度的交易平臺,更好賦能實體產業、數字經濟發展。算力交易將成為城陽提升新質生產力的又一張閃亮“名片”。
如何將硬核科技變為新質生產力,還需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科研一線的“智力輸出”。
城陽區突出科技創新,堅持“組建大團隊、建設大平臺、承擔大項目、產出大成果”的思路,打造科技創新高地。加快高端創新平臺布局,現有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226家。強化關鍵技術攻關,提升創新創業活力,鼓勵科技型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全區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26,每萬名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達到191.5人,規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企業占比超50.00%。
全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數量達2427家,占全市26%,數量位居全市第一;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1900家,繼續保持全市第一……城陽有全市科技創新“10個第一”的優勢和底氣,瞄準產業科技創新“主攻方向”,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把創新落到企業上、產業上、發展上,重塑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
一組數據顯示,研發投入越增長,越能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有效專利越多,越能激發創新創業新動力:2020年至2022年,城陽區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總投入同比分別增長9.40%、11.4%,企業研發費投入占比5.00%、10.00%以上的企業占比逐年穩步提高;研發人員數量同比分別增長5.20%、10.2%。研發投入超5000萬元企業的營收已占全區高企總營收額的過半江山,對整體經濟的帶動作用越來越大。從高企擁有發明專利情況來看,2020年18922件,2021年26737件,2022年34921件,同比增長34.21%、30.6%。其中發明專利平均每年增長率為8.80%;國際專利平均每年增長率為16.75%。專利質量和數量均呈較好勢頭增長,有效支撐了高新技術企業產品的技術含量,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攀登發展“智”高點
兩年前,北辰先進循環科技(青島)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濤剛落戶青島國際博士后創新創業園;兩年后,由政府主導、總投資1.5億元的青島市退役動力鋰離子電池低碳綠色循環示范項目在城陽街道封頂,達產后預計實現產值6億-7億元,將滿足青島市退役動力電池環保處理需求,成為全球首個動力電池零碳排循環利用示范項目。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項目獲得工信部新能源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企業白名單,列入青島市發改委“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重點項目。
青島國際博士后創新創業園“優徠青年社區”啟用
實現高質量發展,歸根結底要靠人才。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人才和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的應用型人才。多年來,城陽區開放包容的心態、完善創新的政策、關注貼心的服務吸引英才紛至沓來:從出臺《關于進一步吸引在青高校大學生到城陽就業創業的若干工作措施》到《關于加快建設青島中央活力區 打造青年創新創業高地的實施方案》《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城陽人才工作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從創設“人才科創金”到實施“人才創業險”“人才購房券”,城陽聚力打造區域人才集聚高地,力爭到“十四五”末,全區人才資源總量突破30萬人,持續推動灣區都市活力城陽蝶變升級。
一組數據是城市吸引力和創新力的真實注腳: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城陽區人口增幅為50.52%,位列青島第一。同時年輕人增幅居青島第一,15-59歲人口占68.5%,為青島最高。過去5年,城陽區人才總量達到27萬人、實現翻番。
城陽區自然、人文的宜居環境,不僅吸引了高層次人才前來打卡,還吸引著海內外英才在此工作定居。在青島國際博士后創新創業園,來自清華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德國耶拿大學、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韓國慶尚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人才吹響創新“集結號”;在天泰城、白云山片區,更有近4萬名日韓友人在城陽安居樂業。還有中韓中小企業協同創新中心為22萬家韓國中小企業與青島63.7萬家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產業合作提供著空間保障、資源配套、活動支持等“一條龍服務”。
高水平創意催生增長級
拉動內需,文體娛產業將成為啟動消費最重要的增長極。這不得不提到流亭機場的“華麗轉身”。
青島艾可什機場音樂節
流亭機場的高品質更新給市民帶來了驚喜,高水平創意更激發了全新生產力。國內首個機場音樂節——青島艾可什機場音樂節兩天內共吸引6萬名樂迷進場,首批上線發售的兩萬張門票,18分鐘內一搶而空,其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據統計,流亭機場舉辦三場音樂節,投入回報率達50%。
如何通過文體娛產業有效拉動內需?新質生產力創新的產品類型、良好的產品質量、優質的產品服務,都是挖掘消費需求的有效手段。
有專家曾表示,文旅產業只有第一才有價值,才有吸引力。所以創意創新就顯得異常重要,必須是一流人才拿出一流創意去實現一流體驗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全國首個機場國際音樂節、全國話劇第一品牌、全國首個“城站一體”公園化體育綜合體、全國首個以《山海經》為主題的青島山海文化特色文旅街區、全國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熊出沒”主題樂園和濱海旅游親子主題公園……2023年的城陽,憑借文化和科技的創新創意火熱出圈:中超海牛主場落戶青島青春足球場,19場比賽吸引球迷逾45萬人次;明月·山海間不夜城游客突破500萬人次,解決就業1100人;“開心麻花”團隊運營城陽大劇院,平均上座率94%;紅島蛤蜊節等“潮系列”節會吸引游客150萬人次;方特“夢幻王國”接待游客93萬人次,投資20億元的方特“熊出沒”樂園開工。2023年全年旅游收入突破40億元,增長44%。
青島明月·山海間一步一景流光溢彩 賢峰 攝
未來,流傳千古的“一山一水一先賢”亦將煥新城市封面。國際合作中心區、國際人才聚居地、時尚消費目的地、新興產業集聚地……作為青島市城市副中心,白沙河片區將聚焦“一區三地”功能定位,本著對城市負責、對歷史負責的使命感,堅持與高手過招、高標準謀劃、高質量建設,努力打造成生態環境優美、人文藝術氣息濃郁、青年人樂居樂業的“金腰帶”。
可以想見,“潮生活·夜城陽”城市文化消費超級IP即將塑形成功,成為文旅體產業新質生產力擔當。
昔日的中國創新百強區、中國工業百強區、中國高質量發展百強區再啟新篇,城陽區獲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綜合性區域試點、山東省科技創新強區、山東省文旅康養強區、山東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區、山東省質量強省建設工作成效突出區、山東省外貿新業態特色園區等多項殊榮……
新質生產力,城陽增長極。從0到1的產業故事在這里書寫,從無到有的行業奇跡在這里上演。城陽,正瞄準建設大青島北部經濟隆起帶的橋頭堡目標,以創新和文化激活新質生產力,賦能新型工業化,在灣區都市活力城陽建設中,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青島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城陽方案”、彰顯“城陽價值”、體現“城陽擔當”!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封滿樓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