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凝心聚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青島這樣做

    3月15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青島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情況。

    近年來,全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凝心聚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攻堅克難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堅持不懈推進美麗青島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成效,我市獲得山東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優秀等級第一名。

    縱深推進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持續用力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全面抓好重點領域、重點時段、重點行業大氣污染治理,實施大氣污染防治“30條”,開展“1+11”聯防聯控,綜合防治燃煤、工業、機動車船等污染源。強化春季揚塵整治和夏秋季臭氧治理攻堅,聯動推進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整治揚塵問題3431處,幫扶督導重點企業389家次,推動全市6個萬噸級以上油品碼頭泊位建設油氣回收設施。實施“治氣工程”,完成6000余個污染物治理項目,對7家水泥粉磨站、1家鋼焦聯動企業開展超低排放改造。強化燃煤污染管控,完成20萬戶農村清潔取暖改造。PM2.5、PM10、SO2、NO2年均濃度連續4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保持全省前三,總體位居全省前列。

    協同共護一灣碧水,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

    對11個重點河湖“一河一策”精準施治,推動實施50個水污染防治重點工程,在全省率先實現整市域城市雨污合流管網清零,20個國省控斷面全面達標,3個斷面水質實現躍升,李村河入選全國美麗河湖,省政府領導作出肯定性批示。創新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縣域打包、全域治理”模式,累計完成3534個村莊、治理率達到66%,提前完成省下達我市“十四五”末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55%的目標任務。全面完成772個入河(湖)排污口、6174個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到99.3%,歷史最佳,嶗山灣榮登首批省級美麗海灣榜首。

    全力守護一方凈土,持續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

    抓好全國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試點工作,在全國率先實施污染土壤轉運聯單制度等多項創新工作,開展全省首個污染地塊修復分階段效果評估試點,形成一批源頭預防、用地準入、質量提升“青島模式”,在全國評估中獲“優秀”等級,經驗做法得到生態環境部主要領導肯定。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完成257個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有關報告評審,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加快推進修復治理,完成5個地塊修復,占全省總數的71%,釋放安全用地1021畝。加快“無廢城市”建設,構建“1+11+N”工作推進機制,組織開展“無廢園區”“無廢工廠”等11個“無廢城市細胞”創建。

    聚力提質增效,深入實施“四減四增”行動

    聚焦綠色循環低碳改造、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綜合運輸效能提升、綠色生態用地質量提高等重要任務,從源頭開展多污染物協同治理,加快推進“四個結構”調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逐年削減,能耗強度指標超額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單位能耗產出水平全省第一。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39家,4家企業入選國家級水效“領跑者”企業,2家企業蟬聯國家能效“領跑者”行業榜首,數量位居全國前列。積極推進“公轉鐵”“公轉水”,港口大宗干散貨、油品清潔運輸占比分別達86.3%、92.8%,海鐵聯運量連續9年保持全國沿海港口首位。大力推廣使用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等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新技術,全市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8年實現“負增長”。

    大力爭先創優,強化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引領

    實施青島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建設規劃綱要三年行動計劃,出臺《美麗青島建設規劃綱要(2022—2035年)》,積極推進多層次生態示范創建,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推廣價值的實踐模式,全市7個區(市)已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兩山”基地,3個區(市)獲評省級生態文明強縣,我市在“美麗中國百人論壇2023年會”上作典型經驗介紹。創新開展西海岸新區氣候投融資試點,積極構建氣候投融資政策體系,建設氣候投融資合作平臺,發放碳排放權抵質押貸款3.2億元,氣候基金規模超過450億元。青島高新區被確定為首批全國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產業園區,積極探索綠色低碳發展新路徑。

    堅持夯基固本,穩妥實施生態系統保護修復

    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海島灣系統保護修復,著力構建“一灣兩翼、三山一原、一軸多廊”生態安全格局。加強國土空間環境分區管控,建立了“1+146+63”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體系。積極推進公園城市建設,全市完成新造林7600畝,森林質量精準提升2萬畝。提前2年完成“三區兩線”可視范圍128個礦山修復,全市礦山生態系統質量得到整體性改善。推進實施6個國家重點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率達到86.9%。持續開展“藍灣整治”行動,小島灣等生態修復項目有序推進。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開展重點河湖、重點海灣、自然保護區等生物多樣性調查,高標準承辦了山東省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紀念活動。

    加強組織領導,全面落實黨政主體責任

    市委、市政府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重要位置,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定期專題研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頂格協調推動和統一領導指揮。充分發揮市生態環境委員會和14個專業委員會作用,協調解決重難點問題。制定出臺《青島市推動職能部門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實施方案》《青島市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形成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和56個部門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336項,進一步將“管發展就要管環保,管生產就要管環保,管行業就要管環?!眽壕o壓實。

    創新監管模式,不斷提升生態環境監管質效

    扎實推進以排污許可證為核心的“一證式”監管,累計核發排污許可證3481張,加快構建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大力實施環境空氣質量、地表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在全國率先推行“灣長制”,健全完善“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與公安、檢察院、法院等聯動工作機制。堅決抓好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加強調度通報、督導檢查和預警督辦,確保督察反饋問題按時按要求完成整改。

    用心用力服務,持續優化生態環境領域營商環境

    打出惠企利民政策“組合拳”,印發實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17條措施”、惠企措施2.0版,打通環評、執法監管堵點。對761個省市重點項目“一對一”“定制化”服務,做到即來即審、高效快捷。創新實施“打捆審批”“告知承諾審批”,42大類94小類項目審批時限由17天壓縮到1天,95%以上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權限下放區(市),簡政放權力度和企業受惠范圍全省領先。創新實施中小微企業正面清單管理模式,企業數量達到2583家,全省第一、全國領先。我市首次進入全國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營商競爭力前十,為省內唯一上榜城市。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張碧琪

    責任編輯:李頡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