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23年全年外貿以微增收官后,2024年迎來“開門紅”。今年1~2月,我國貿易進出口規模以人民幣計創歷史同期新高,出口以美元計同比增長7.1%。
根據海關總署3月7日公布的數據,今年前兩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6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7%。其中,出口3.75萬億元,增長10.3%;進口2.86萬億元,增長6.7%,貿易順差8908.7億元,擴大23.6%。同期,我國對東盟、美國、韓國進出口增長。
在受訪專家看來,我國外貿進出口數據恢復明顯,受到海外需求回暖因素影響,同時也體現了我國外貿具有韌性,預計今年我國外貿出口將保持適度擴張。未來,我國既要積極爭取發達經濟體的市場,培育外貿的新優勢、發展新動能,也要拓展更多新興市場,積極發展中間品貿易。
機電產品出口強勁增長
2024年前兩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61萬億元,同比增長8.7%,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出口數據方面,按人民幣計價,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出口3.75萬億元,增長10.3%;按美元計價,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出口5280.1億美元,增長7.1%。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今年1~2月我國外貿出口強于預期,主要是海外需求保持擴張,去年基數回落及季節性因素影響,我國外貿結構優化與出口新動能保持較高景氣。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白明告訴記者,前兩個月出口數據恢復明顯,一是向美國出口增長,二是向東盟出口也在增長。
出口產品方面,今年前兩個月,機電產品占出口比重近六成,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集成電路和汽車出口增長。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2.22萬億元,增長11.8%,占出口總值的59.1%。同期,出口勞密產品6661.9億元,增長22.2%,占17.8%。
周茂華認為,從出口商品結構看,集成電路、汽車等機電產品出口保持強勁增長,服務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也出現明顯反彈,預計今年外貿出口有望保持適度增長。
白明表示,機電產品出口占比持續提升,沖上近60%大關,預計各類機電產品的出口熱點也會持續更新。因為機電產品的產業鏈相對較長,隨著國際市場規模的擴大,相關產業鏈會迎來一個較好的發展趨勢,但這一趨勢能否持續還需觀察。
進口數據也在向好,扭轉了此前負增長趨勢。按人民幣計價,今年前兩個月,我國進口2.86萬億元,增長6.7%。
從進口產品看,鐵礦砂、原油、煤和天然氣等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前兩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砂2.09億噸,增加8.1%,進口均價每噸931.7元,上漲17.1%;原油8830.8萬噸,增加5.1%,每噸4127.8元,上漲1.1%;煤7451.5萬噸,增加22.9%,每噸756.2元,下跌20.9%;天然氣2210萬噸,增加23.6%,每噸3638.4元,下跌21.1%。
周茂華認為,進口數據向好,主要是國內需求回升及商品價格走高帶動,1~2月原油、鐵礦石等商品進口量價齊升。2024年進口有望進一步改善,消費和內需仍有修復空間,同時企業經營狀況持續改善,將帶動企業逐步進入補庫存周期,進口價格因素影響減弱。
從前兩個月外貿數據看,我國貿易結構繼續優化,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比重提升。前兩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4.34萬億元,增長10%,占我國外貿總值的65.7%,比去年同期提升0.8個百分點。同期,我國以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8869.4億元,增長16.9%。
出口有望繼續擴張
2023年,海外需求收縮,給國內外貿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從今年前兩個月外貿數據看,海外需求尤其是發達經濟體需求有望好轉。
從主要經貿伙伴看,我國對東盟、美國、韓國進出口增長。今年前兩個月,東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我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為9932.4億元,增長8.1%,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5%。歐盟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我國與歐盟貿易總值為8323.9億元,下降1.3%,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2.6%。
值得注意的是,1~2月,我國與美國的貿易進出口正增長。美國為我國第三大貿易伙伴,中國與美國貿易總值為7077億元,增長3.7%,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0.7%。其中,對美國出口5219.9億元,增長8.1%;自美國進口1857.1億元,下降7%;對美貿易順差3362.8億元,擴大18.8%。
1~2月,韓國為我國第四大貿易伙伴,我國與韓國貿易總值為3369.2億元,增長2.9%,占我國外貿總值的5.1%。同期,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3.13萬億元,增長9%。其中,出口1.75萬億元,增長13.5%;進口1.38萬億元,增長3.9%。
白明表示,當前市場對美國降息的預期增多,并看好美國需求增長趨勢,此前我國出口受海外減庫存影響,當前則是海外補庫存階段。
據周茂華分析,從年初主要經濟體數據看,全球經濟軟著陸可能性較大,歐美央行也釋放出逐步向降息周期過渡的信號,這有助于避免全球消費和投資急劇放緩,一定程度有利于我國外需。
白明表示,未來我國既要積極爭取發達經濟體的市場,培育外貿的新優勢、發展新動能,提升中國貿易品的不可替代性,也要拓展更多新興市場,利用其他國家產業鏈的延伸積極發展中間品貿易。(記者 柳寧馨)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