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商業銀行凈息差繼續下降 中小銀行下調存款利率仍有空間

    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布2023年第四季度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情況。數據顯示,2023年,衡量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凈息差整體仍在下行,第四季度的凈息差環比下降4個基點至1.69%,跌破1.7%,創2010年有統計數據以來新低。

    多家券商機構研究團隊分析稱,去年第四季度商業銀行凈息差延續下降趨勢,主要受第三季度存量首套房貸利率下調等因素影響。在持續讓利實體經濟背景下,銀行凈息差預計仍面臨下行壓力。

    光大證券金融業研究團隊分析稱,具體而言,壓力點主要源自三個方面:一是存量首套房貸利率下調影響部分在第四季度顯現;二是去年12月份,新發生對公貸款利率、個人住房貸款利率降幅遠高于LPR降幅,同時部分存量貸款仍面臨較大滾動重新定價壓力;三是城投化債過程中,銀行體系或面臨集中的“降息展期”安排,去年第四季度或產生部分影響。

    進一步看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的凈息差表現,國有大行、城商行和外資銀行的凈息差低于平均水平,分別為1.62%、1.57%、1.57%;股份制商業銀行、民營銀行、農商行的凈息差分別為1.76%、4.39%、1.90%。

    環比來看,除了民營銀行和農商行的凈息差有所增長外,其余類型的商業銀行均有不同程度下跌。值得注意的是,國有大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的凈息差跌幅居前,分別下滑4個、5個及4個基點,承壓更為明顯。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去年三季度末,存量首套房貸利率調整實施,國有大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房貸絕對規模較大、占比較高,受影響較大,這是導致其凈息差環比降幅較大的一個主要原因。

    實際上,為應對凈息差下行壓力,國有大行已于去年三度下調存款掛牌利率以緩解資產端壓力。近期,廣西、吉林等地的多家中小銀行也紛紛開啟存款利率下調模式,涉及不同期限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等多種存款產品。

    “當前中小銀行存款利率下調已明顯滯后大行,即使本輪調整后,中小銀行存款利率仍明顯高于國有大行。”申萬宏源高級宏觀分析師賈東旭認為。

    賈東旭進一步分析,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下調在2022年和2023上半年更多呈現“大行先行,中小行跟進”格局。但進入2023年下半年,國有大行開始更為密集的調降,而這期間中小銀行的跟隨動力并不強?!昂罄m中小銀行因資本充足率壓力或仍需進一步下調存款利率并向大行靠攏?!?/p>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城商行、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63%、12.22%,低于15.06%的行業平均水平。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對記者表示,凈息差下行趨勢下,中小銀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應對:一是優化負債結構。通過調整存款結構,提高核心存款比例,以降低負債成本;二是加大金融科技創新。包括借助金融科技手段、發展線上業務、優化線下服務、提高金融服務效率等,以降低運營成本。加快開發差異化金融產品,滿足不同客戶群體的需求,提升銀行競爭力;三是強化資產端定價能力。具體為優化貸款投向,關注中小企業、普惠金融等實體經濟領域,保證收益水平的長期可持續。同時,謹慎開展高風險業務,確保資產端質量。此外,中小銀行還可以與其他金融機構、互聯網企業等開展合作,拓寬業務領域,實現優勢互補等。(記者 熊悅)

    來源: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李頡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