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政協委員、青記智庫創始人李楊
近年來,青島加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注入了科技動能。與此同時,青島一直存在科創資源與本地產業匹配度不高、本地科技成果的市場化篩選和運營能力不強等短板,由此導致青島科創型企業的數量和質量都與先進城市存在差距。
青島市政協委員、青記智庫創始人李楊提出,可從三大方面入手,提高青島市科創型企業的培育成功率。
從頂層設計入手,提高青島重點產業和科研平臺的匹配力度。建議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標國內一線城市做法,加快制度創新步伐。盡快出臺相關政策,引導企業加強與高??蒲袡C構的精準對接力度,有針對性地引進高能級科研平臺,推動相關科研成果本土轉化,不斷提升新興產業競爭力。
從源頭入手,加大科技招商力度,支持科創項目落地。那些積累掌握了大量專利、正在從實驗室走向中試關鍵階段、同時又能在自身成熟的產業上下游找到應用場景的種子型初創企業,這樣的初創企業成功率相對較高,所需金額也不會太高,短時間很容易培養成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建議對優質科創項目和初創型科技企業擇優采取“撥—投—股”方式給予支持,同時鼓勵各區市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對科創項目引薦機構、引薦人給予一定獎勵。
從方法入手,加大對第三方中試平臺等成果轉化平臺的招引和支持力度,加速推動企業突破科技成果轉化瓶頸。對初創型企業和高校院所而言,一些研究人員長期在實驗室做技術研發,工程化能力相對較弱。加之市場化意識不強,若自行打造全流程的中試鏈條,其間涉及原材料采購、廠房搭建、產線布局、運行維護等,成本投入很高。
如何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中試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國內各省市紛紛出臺政策,支持中試平臺的建設。青島市新興產業專業園區建設過程中,應同步搭建概念驗證中心、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將其上年度服務費用按照一定比例納入財政支持。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黃元暉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