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末,一場突如其來的6.2級地震襲擊了甘肅臨夏積石山縣,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災區電力、通信均受到影響。為了第一時間保障應急通信,100部衛星終端被緊急調撥送達當地,供救援指揮和受災群眾聯絡使用。而這些終端連接的,就是運行在36000公里軌道高度的“天通一號”衛星。
隨著2023年9月我國首款支持直連衛星、雙向通話的消費級手機面世,衛星通信,離我們普通人的生活越來越近。新年伊始,中國電信的測試團隊就來到了離北京1200公里外的內蒙古阿拉善盟的沙漠中,進行網絡優化作業。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柯瑞文:目前主要還是為有特別需求的用戶提供服務。比如應急體系的服務,以及沙漠、海洋、高山等區域里面的服務。
總臺央視記者 寧坤:為什么會布局手機直連衛星的領域?2024年會有更多的這種產品出現嗎?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柯瑞文:這項工作在幾年前就啟動了,與產業界一起相繼突破了網絡、芯片、天線和運營系統的一些關鍵技術。我們將與更多主流的手機廠商緊密合作,讓手機直連衛星的功能成為大眾手機的標配,真正提供天地一體、云網融合、萬物互聯的通信服務。
除了衛星通信,我國在量子科技的研發和產業化方面也在駛入“快車道”。不久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4年要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展廳內,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用另外兩部手機,向記者演示了最新的量子加密通話技術。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柯瑞文:只要一接通,量子通話就在保護當中。一次通話一個密鑰,密鑰是量子分發平臺隨機分發的。雙方體驗和正常通話是一樣的,但外面是沒辦法去截獲通話內容的,只能聽到一些噪聲。
目前,這一量子密話的全國在網用戶規模已突破100萬戶。而在安徽合肥,全球規模最大、用戶最多、應用最全的量子城域網也已建成。2023年5月,中國電信還全資投入30億元,成立了中電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柯瑞文:量子加密對講已經廣泛應用于冬奧會、冬殘奧會、亞運會等多項重大活動的保障。目前我們正在加快量子技術應用規模化的發展,量子+通話、量子+網絡、量子+平臺,把量子的技術與我們的業務結合起來,推動業務創新。
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我國算力需求也在爆發式增長。全國算力總規模達到每秒1.97萬億億次浮點運算,位居全球第二。在青海海東,中國電信建成的全國首個100%清潔能源可追溯綠色大數據中心,目前已正式上線運行。未來,如何能讓西部地區的這些算力資源更好服務于全國的計算需求?在中國電信自建的“息壤”平臺上,現在每分鐘就能實現全國范圍內數萬次的算力統籌和調度。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柯瑞文:“息壤”平臺初步實現了對全國大型算力的協同調度和高效計算。我們2023年云業務的收入規模將達到千億元,國家云的框架全面成型。
總臺央視記者 寧坤:這么多的創新技術,您覺得它們如何能在新的一年真正轉化形成新質生產力?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柯瑞文:我們重點布局云計算及算力、新一代信息通信、大數據、人工智能、安全、量子、數字平臺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保持兩位數以上的科研投入的增長。培育更多的新模式、新業態,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來源:央視財經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