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記者從青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青島大力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為主線,強化科普工作職能,加強國際科技人文交流,提高服務科技工作者我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位于全省前列。
注重科普能力提升
打造科學素質提升強勁引擎
堅持推動科普資源向基層聚焦,提升科普工作社會化發展水平,增強科普惠民質效,爭取滿足基層群眾多樣化科普需求。
建強“兩個”陣地,提升科普要素供給力。堅持協同發力,統籌推進現代科普場館體系建設和科普信息化宣傳平臺建設,打造線上線下有機銜接、互為補充的科普宣傳陣地,接長科普服務“手臂”,打通科普宣傳“末梢循環”。2023年9月位于紅島的青島科技館正式開館,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填補了青島市現代化綜合性公益科技場館的空白??破战逃亟ㄔO扎實推進,截至目前青島市累計建成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17家、省級21家、市級258家,基層科普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線上科普平臺呈“矩陣式”發展,科普內容開發創作、精準推送能力不斷增強。舉辦16場海洋科普直播活動,收看量累計超過140萬人次。推送科普短片200個,視頻觀看量達3847萬人次,科普受眾規模穩步遞增。
找準“三個”支點,提升科普全域聯動力。堅持擴大科普社會動員,以舉辦市級大型科普活動、組織青少年科技競賽、發展科普組織為支點,廣泛撬動社會力量參與科普事業,凝聚全域科普工作大合力。大型科普活動影響力持續擴大,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共同參與青島市“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舉辦線上線下科普活動2709場次,惠及市民390萬余人次。青少年科技競賽參與度持續提升,舉辦第八屆青島市大學生科技節,持續培育青島市小學生海洋科普講解大賽、青島市中小學海洋知識競賽、青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科技競賽品牌,有效激發青少年群體的創新創造活力??破战M織凝聚力持續增強,成立青島市科普教育基地聯盟,49家科普教育基地加入聯盟,聯盟組織青島市科普教育發展沙龍、首屆科普教育發展(青島)高峰論壇、首屆科普矩陣系列活動、科普講解員能力提升活動,有力推動科普資源共建共享,促進科普工作互學互鑒。
實施“四個”行動,提升科普精準服務力。爭取中央、省級財政資金230萬元,支持13個基層科普行動計劃項目和6個省級科普示范工程。探索“精準式”科普模式,針對青少年推出“蒲公英科普行動”、針對老年人推出“銀齡科普行動”,開展“農民科普行動”和“產業工人科普行動”,結合不同群體特點定制行動方案,匹配科普力量和科普資源,科普宣傳效能顯著提升?!捌压⒖破招袆印奔涌鞂嵤谑心蠀^開展試點工作,走進35所學校開展“科普講座進校園”101場,惠及學生近2萬余人次,建成“蒲公英科普教育基地”100家,建設并不斷充實青島市“蒲公英科普名家庫”,在服務教育“雙減”中做好科技教育加法。
“銀齡科普行動”不斷深化,累計建成“銀齡科普課堂”100家,全年開展“銀齡科普課堂”授課1330余次,受眾達15萬余人次,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農民科普行動”全面鋪開,舉辦農技協領辦人培訓班,在平度市啟動“農民科普行動”試點工作,組建農民科普專家庫、鄉村振興科技志愿服務隊,開展農技知識推廣培訓110余場次,專家傳授果樹病蟲害、花生高產等關鍵技術50余項,惠及農民1.5萬余人次,助力打通農業科技傳播“斷點”“堵點”。推出“產業工人科普行動”,在城陽區開展行動試點,組織“百場科普進百企”活動,以科學素養提升帶動產業工人科技創新能力、技術革新能力提升。
注重價值引領
弘揚科學精神和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堅持創新理念,在普及科學知識的同時,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引導公眾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加強政治引領,強化對科技界的組織動員。組織科技工作者開展“同心向黨、科技報國”主題實踐活動,不斷夯實團結奮進的思想基礎。組織開展“5·3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慶?;顒?、持續開展“不忘初心聽黨話 凝心聚力跟黨走”社會組織黨建系列活動,堅持以黨建帶群建,推進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團結全市科技工作者與黨同心同向同行。
加強舉薦宣傳,強化典型示范作用。把政治引領、學術道德建設與人才培養舉薦工作有機結合,為科技工作者成長成才、創新創造營造良好生態。持續組織青島市青年科技獎評選、青島市拔尖人才(基礎研究類)組別評選工作,組織“青島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已連續舉辦5屆,每年有10名科技工作者入選。積極舉薦全國創新爭先獎、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轉化獎、中國青年科技獎、山東省優秀科技工作者、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山東省杰出工程師等,為科技工作者成長成才、創新創業、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創造平臺。
加強精神傳承,強化創新生態營造。打造“榜樣的力量”科學家精神宣講品牌,組織科學家精神宣講團成員走進校園,生動講述當代科技工作者科技報國事跡。策劃原創欄目“科技對話青春”,邀請“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與大學生群體互動,錄制電視訪談節目9期,在全社會營造崇尚科學、熱愛科學的濃厚氛圍。
注重創新要素導入
推動科創與科普深度融合
統籌推進學術交流平臺建設、高端會展賽品牌培育和高端創新資源集成,促進服務全民科學素質提升與服務科技工作者、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服務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實現同頻共振、嵌入發展。
精準引入,促進產學研用貫通發展。做強“科創中國”品牌,引入全國學會創新資源,11家全國學會與青島市建立合作關系。在青舉辦中國化學會第33屆學術年會、2023國際前沿材料大會、2023年世界航海科學技術大會,舉辦“科創中國”第二屆先進制冷技術產學融合會議、2023年中日韓工程技術大會、世界海洋科技大會,促成全國學會、省級學會在青建設協同創新組織24個,充分鏈接全國學會、省級學會創新資源和創新要素,助力提升區域自主創新能力。
精準對接,服務企業技術創新。開展科技產業深度融合行動,舉辦“科技惠企·創新賦能”活動,組織科創中國技術交易與服務平臺、海外專利信息資源平臺應用培訓,指導服務企業2000余家,促進先進科技成果傳播普及和落地轉化。舉辦第二十一屆青島市學術年會,通過市級學會開展重點學術科普活動66項,組織企業與學會、高校、科研院所聯合開展技術攻關31項,在企業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達到17家,“柔性”引才聚才機制更加完善,高層次人才助力區域創新、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氛圍更加濃厚。
精準“把脈”,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連續兩年舉辦兩屆院士專家齊魯行活動,共有24位兩院院士和18位高層次專家參加活動,舉辦“青島院士講堂”8場,組織技術對接會、專題學術報告40余場次。加快科技智庫建設,召開黨政領導與院士專家座談會,加強智庫建言成果提煉轉化,為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戰略性、前瞻性決策咨詢服務。
青島市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青島市科協將積極探索全民科學素質跨越提升的特色路徑,在服務青島市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生動實踐中作出更大貢獻。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佳
責任編輯:李雯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