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A股市場整體持續震蕩,但ETF產品憑借持倉透明、風格清晰等優勢,份額呈現逆勢增長,成為了投資者參與A股投資的重要方式。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2日,國內ETF數量已迅速增加至800多只,ETF總份額一舉突破2萬億份,創下新記錄,總規模也創出新高,全市場ETF規模超2萬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有14只ETF凈流入金額超過百億元。這些產品主要包括滬深300ETF、科創50ETF、創業板ETF、上證50ETF、醫療ETF恒生互聯網ETF、半導體ETF等權益基金。
對于權益ETF今年規模實現大發展,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執行總經理、基金經理徐猛表示,最重要的原因是主動權益基金的超額收益相對欠佳,市場的有效性或者戰勝指數的難度在增加。在徐猛看來,當前國內權益ETF加速擴張態勢確立,目前A股、港股處于全球估值洼地,具備較好的中長期投資機會。
華安基金總經理助理、指數與量化投資部高級總監許之彥認為,在“后資產管理時代”,未來ETF的發展空間巨大。易方達基金指數投資部總經理林偉斌持相關觀點,他表示隨著市場有效性逐步提升及指數化投資認知的提升,我國指數市場將迎來大發展時代。指數化投資要建設生態圈,指數投資生態系統越強健,越能經得起風吹雨打,才能實現長期持續發展。
六千億資金流入
在各路資金持續涌入下,ETF市場呈現出“越跌越買、逢低入手”特征。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2日,今年ETF資金總流入額已超6000億元,是去年的近三倍。
從資金具體流向來看,寬基ETF頗受青睞。以滬深300指數相關ETF為例,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年內流入金額高達556億元,成為了市場第一只千億元級規模的ETF;滬深300ETF易方達流入金額也達到了285億元,嘉實滬深300ETF凈流入金額為193億元。
12月以來,加倉最多的依然是滬深300ETF相關標的,其中,易方達滬深300ETF獲得資金加碼最多,12月以來,已經有34億元凈流入。此外,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和嘉實滬深300ETF分別獲得23億元的凈流入,華夏滬深300ETF有超過9億元的凈流入。
同時,科創板和創業板主題ETF規模增長明顯,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易方達創業板ETF、華安創業板50等ETF份額增長居前。此外,在跨境ETF中,華夏恒生互聯網ETF、富國港股通互聯網ETF凈流入也超過百億,資金借道跨境ETF搶籌港股。
此外,行業頭部公司優勢凸顯,易方達基金旗下ETF年內資金流入已突破千億元大關,占全市場的近五分之一。
從具體產品流入情況來看,創業板ETF(159915)、滬深300ETF易方達(510310)等寬基產品成今年“吸金”主力。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滬深300、科創板50和創業板指相關產品流入最多,分別流入1140億元、800億元和371億元,合計超2300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得益于ETF費用較低、買賣便捷的特點,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借道ETF入市加倉。當前市場已處歷史較低位置,資金逆市流入ETF,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資者看好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看多A股的信心。
ETF加速上新
8月,證監會出臺了一攬子“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政策,提出放寬指數基金注冊條件,提升指數基金開發效率,鼓勵基金管理人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同時鼓勵各類資金通過指數化投資入市。
多方合力下,ETF發行提速。截至12月21日,全市場今年新發ETF產品總數創下歷史新高、達160只,超過了去年全年的137只。
從年初的央企主題ETF、納斯達克ETF到中證2000ETF、科創100ETF、深證50ETF、創業200ETF等,年內ETF市場已多次出現數家公募機構扎堆上報、發行熱門指數ETF,不斷有新產品入市及獲批成立。
從投資類別上看,股票型ETF仍是基金公司的必爭之地。除了布局中證1000、科創100、中證2000等寬基ETF,不少公募還圍繞“彎道超車”的思路,著力挖掘細分ETF,如商品ETF、跨境市場ETF產品以及行業主題ETF等。
在豐富產品布局、為投資者提供更多便捷工具的同時,部分頭部機構也在積極降低產品費率,讓利持有人。據統計,易方達基金今年陸續調低了旗下科創板50、科創100、中證1000、中證2000等多只指數產品的費率。
分析人士指出,當前,市場整體估值已處于歷史較低位置,權益資產的配置性價比顯現。未來,隨著政策利好逐步落地,經濟向好趨勢逐漸明確,市場情緒或將持續回暖,ETF有望成為更多投資者入市布局的選擇。
助力A股市場積累優質的中長線配置型資金
指數化投資蓬勃發展,成為了投資者參與A股投資的重要方式。
“指數化投資策略在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空間巨大。”林偉斌表示,核心寬基指數基金是投資者分享經濟長期增長成果的基礎工具。核心寬基指數的表現與經濟增長態勢相關,長期持有核心寬基指數,可以幫助普通投資者分享一國經濟增長的成果,實現財富保值增值。
林偉斌認為,隨著市場有效性逐步提升,以及指數化投資認知進一步提升,國內指數市場將迎來大發展。國內ETF經歷17年發展,已進入黃金十年發展期,未來,指數化投資要建設生態圈,指數投資生態系統越強健,越能經得起風吹雨打。
在許之彥看來,ETF的快速發展,可能助力我國A股市場積累優質的中長線配置型資金。
首先,寬基ETF因自身特點能夠分散風險,為中長期資金入市做好鋪墊。其次,通過加速ETF的發展有助于增加市場的流動性和交易活躍度,以提供更好的投資機會并提高市場效率和公平性,進而吸引更多的中長期資金進入市場。最后,從美國、日本以及歐洲的發展歷程來看,隨著ETF規模的增大,市場結構將逐漸優化,此時的ETF將更加傾向于追蹤優質的大盤藍籌股和成長潛力股,這將對市場的整體格局和公司治理水平起到積極推動作用,進一步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
在 “后資產管理時代”,許之彥認為,投資者會更重視各類大類資產的長期收益和風險特征,即更注重資產的貝塔屬性,而這天然契合ETF“分散投資、被動管理、透明度高及低成本”的特性,未來ETF的發展空間巨大。(記者 李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