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于12月8日上市的富景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富景中國”),目前已推遲香港上市計劃。企業表示,鑒于目前市況,經征詢聯席整體協調人及聯席全球協調人后,公司已決定推遲且不會根據招股章程的時間表進行股份發售,將退還公開發售申請股款。
此前,盆栽蔬菜生產商富景中國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據了解,富景中國是山東省最大的盆栽蔬菜農產品生產商,企業曾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摘牌之后已多次向港交所遞表。隨著富景中國的推遲上市,萊西實現本土第一家上市公司的愿望也暫時泡湯。
富景中國業務過度依賴分銷商
招股書顯示,富景中國是山東省最早的盆栽蔬菜生產商之一,從2012年開始在山東青島萊西市經營盆栽蔬菜農產品種植及銷售業務,2016年開始大規模生產盆栽蔬菜農產品,年產量超100萬盆。公司以“富景農業”為主要品牌,產品包括29個盆栽蔬菜品種,其中茼蒿、油菜、苦菊、生菜、山芹及烏塌菜為其主要產品。
2015年,富景中國曾以“富景農業”的名稱掛牌新三板,但已于2019年5月摘牌。隨后,公司于2021年和2022年四次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但均以失敗告終,這是該公司第5次遞交上市申請。
業績方面,2020年-2022年及2023年前五個月,富景中國的營業收入分別約1.21億元、1.55億元、1.27億元和0.56億元,同期的凈利潤分別為4377.8萬元、4730.3萬元、3181.2萬元和1837萬元,其中在2022年企業的營收和凈利潤均出現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富景中國自身仍有不少問題待解決,首先是業績極度依賴經銷商。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年前5個月,富景中國分銷商的銷售額分別為1.21億元、1.55億元、1.27億元和0.56億元,分別占公司同期收益約99.7%、100%、100%、100%。
富景中國也在招股書中坦言,其主要通過分銷商來銷售公司的盆栽蔬菜,但分銷商銷售及分銷產品的成效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若發生分銷商減少、推遲或取消訂單等事件,公司的收益可能會波動或減少。
不僅如此,富景中國還存在收益依賴前五大客戶的風險。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前5個月,富景中國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分別占總收益約56.1%、66.3%、67.3%及68.8%,而上述各年度中,最大客戶的銷售額分別占總收益約15.3%、16.3%、16.5%及16.8%。
最后,若按地理位置劃分,目前富景中國的大部分收入都來自山東省。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2年及2023年前五個月,公司來自山東省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約87.1%、91.2%、90.3%、92.5%;可見目前富景中國業務存在一定地域性。如何走出山東、去擁抱更大的市場,這也成為了富景中國需要思考的問題。
萊西市正加緊補齊資本市場短板
截至目前,萊西仍沒有一家境內外上市公司,隨著富景中國上市“夭折”,萊西市上市公司破零、青島十個區市上市公司“全覆蓋”的愿望落空。
而記者了解到,萊西市也在出臺各種政策補齊資本市場短板。萊西市通過培訓、調研、協調服務、政策扶持等多種措施,全力推進資本市場建設。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方式,加強對轄區內企業培訓,提高企業上市意識。同時,加大政策扶持,減輕企業上市成本,出臺了《關于加強企業服務推動企業上市實施意見》及細則。對在國內主板、創業板、科創板上市及在境外股票交易所主板首發上市的本市企業,給予800萬元補助,按上市進度分階段兌現;對擬上市企業在企業上市過程中因改制、重組、并購、規范等產生的稅收地方留成部分給予等額補助。
近三年來,萊西市高度重視資本市場工作,始終把服務推動企業上市作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不斷加強政策支持和資源傾斜,全力推動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做大、做強。萊西市已累計組織開展資本市場業務培訓13次,參訓企業900余家次,參訓人員1800余人次。通過培訓,企業想上市、要上市的意識明顯提高,上市儲備企業達到47家。目前,中寶塑業、新萬福食品、海諾生物、銳智智能、宜品乳業等8家企業已經啟動上市。
萊西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張琳表示,將進一步加大企業上市培育力度,做好調研和服務,盡快實現上市突破,打造資本市場新格局,強力支持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2年12月21日,新焦點汽車技術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新焦點)發布公告宣布完成股權交割,并將總辦事處變更為位于青島萊西經濟開發區的青島新焦點控股有限公司,這標志著青島萊西市在上市公司破零進程中取得關鍵性進展,萊西第一家上市公司有望浮出水面。
青島各區市資本市場版圖競爭激烈
憑借嚴格的門檻限制和信息披露制度,上市企業自帶科學管理的基因,上市企業數量往往成為衡量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到,青島境內有67家上市公司,城陽區是青島境內上市公司最多的區市,共15家;其次為嶗山區、西海岸新區,分別有14家、11家;另外,即墨區9家、膠州市7家、市南區4家、市北區4家、李滄區2家、平度市1家,萊西市還未破零。
從數量上來看,城陽區、嶗山區、黃島區將為“青島資本市場最強區”展開激烈的爭奪,憑借高新區充盈的科創企業蓄水池是城陽區在近幾年上市企業數量方面強勢逆襲的保障。
上市企業數量位居前列的城陽區、嶗山區、黃島區、即墨區、膠州市,也是青島經濟總量靠前或者財稅指標較好的區域。位居領先位置的城陽區、嶗山區、黃島區、即墨區、膠州市均是青島制造業重鎮,在科創板、北交所成為資本市場活躍平臺的背景下,制造業企業更容易獲得資本青睞。
2023年,青島新增8家上市及過會企業,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達到85家,穩居全省首位。上市公司涵蓋31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與24條重點產業鏈關聯的境內上市公司達到48家。
無論是數量的比拼還是市值的較量,都是經濟發展的參考指標之一,本質上來看,高質量發展的重心還是要回到踏踏實實扶持企業發展上來。按照規劃,青島將以資本市場融合服務為先導,形成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助力更多的企業上市,讓更多資本賦能青島經濟發展。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高揚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