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務企業融資難問題有望緩解。
12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商務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全國婦聯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和引導家政服務業員工制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文件提到,促進家政服務業向員工制轉型發展,擴大高質量家政服務供給,規范家政行業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家政服務的品質需求,提升家政企業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切實助力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多位家政服務行業從業者發現,家政服務行業是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對于家政行業企業來說,2023年家政服務市場還是較為低迷,不及一些從業者的預期。另外,家政行業普遍利潤偏低,家政行業企業上市融資比較艱難。
值得注意的是,《指導意見》提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導和鼓勵商業銀行在市場化和商業自愿的前提下,對符合條件的員工制家政企業提供信用貸款。拓展員工制家政企業多元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員工制家政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該項措施被行業企業高管認為是重大政策利好。
家政服務員工制轉型待探路
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發言人李超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家政服務業是“朝陽產業”,事關千家萬戶福祉,越來越受到社會廣泛關注。近年來,家政服務業步入前所未有的發展“快車道”,提質擴容不斷取得新成效,但必須要看到,家政服務供給與人民群眾需求之間還有較大差距,如何找到一個“好阿姨”成為不少家庭的關注焦點,家政服務質量仍需進一步提升。
推動家政服務業從中介制向員工制轉型發展,是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一項重要改革舉措,是規范家政行業發展、提高家政服務供給質量、實現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
在李超看來實行員工制,主要有4方面優勢,包括讓權益更加完善,就業更加穩定,服務更加規范和發展更可持續。
權益方面,員工制家政企業通過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暢通員工職業化發展通道,能夠使家政服務人員合法權益得到更好保障,執業更加體面,員工的職業歸屬感和榮譽感也會進一步提升。
為推動家政企業積極向員工制轉型,《指導意見》中提出了3方面14項舉措。其中包括在財政、稅收、社會保障、住房、保險和金融信貸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務實舉措,同時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出臺實施細則,進一步強化支持引導。
另外,聚焦“規范化”,推動家政職業化發展。持續加強家政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推動員工制家政服務人員全員持證上門。鼓勵員工制家政企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建立職業化發展體系。健全權益保障和激勵機制,保障員工制家政企業員工依法獲得勞動報酬、社會保險等權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發現,家政服務行業已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蓄水池。隨著產業快速發展,家政服務行業吸納就業的能力穩定提高,據商務部測算,2021年中國家政服務人員數量已達3760萬人,約占全國就業總量的8%,其中有90%的人員來自農村地區,是保障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實現比較充分就業的重要抓手。
一位50多歲的河南籍的保潔阿姨劉芳(化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她的收入主要來自顧客支付費用的提成,另外,顧客每留言一個好評,她會收到5元獎勵。她這些年在各地打工,做過整理收納師,在酒店工作過,現在北京主要做保潔服務。
對于像劉芳這樣的來自農村的中老年家政行業從業者來說,她們通常也是家中收入最高的一個,超過普通中老年男性在城市做藍領工作收入。據透露,劉芳用這些年她和老公一起在城市打工的收入,已在縣城給兒子和女兒各買了一套房。
文件還提到,做強做優一批員工制龍頭企業。選擇服務規范、特色鮮明的員工制家政企業,鼓勵通過跨界合作、連鎖經營、掛牌上市等,加快培育形成行業影響力大、示范作用明顯的龍頭企業。
對于家政企業的員工制轉型,一位家政行業從業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他理解的員工制和政策提及的員工制,可能還有一些差距。
“員工制是正確的方向,但對于家政企業來說(做到)還有一定困難。”他表示,家政服務行業整體利潤較低,實現員工制最大的難點是資金,員工制對公司的運營能力和資金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而且行業利潤情況很難支撐全員繳社保和醫保。
該人士表示,他理解的是否是員工制,要看有沒有底薪,員工是不是排他性的,如果員工自己可以接單,或可以在其他平臺掛靠訂單,那就不是員工制。 在他看來,實行員工制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員工可以持續接單,客戶和服務者可以從單次合作變成持續合作,信任一旦建立,后面的合作會越來越容易,消費者會越來越信任他們的品牌。
低利潤家政行業企盼拓寬融資通道
近兩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包括自如、我愛我家等住房租賃平臺也推出了保潔服務。各大電商和商超平臺紛紛推出了保潔服務業務。
截至2023年12月中旬,不到一年時間,記者手機共收到了30多條顯示“京東家政保潔”的廣告促銷短信,廣告打出了低至每小時30元的價格。這些平臺在北京推出日常保潔最低價,從35元每小時到40元每小時不等的價格,單從家政服務中的保潔服務市場來看,價格比疫情前還更“卷”,低價促銷頻繁。2023年商品消費增速疲軟,服務消費保持兩位數增長,家政服務消費市場是不是更熱鬧了?
海格管家CEO董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行業從業者來說,他感覺今年家政服務行業的增長不達預期,營收和利潤都不理想。原因在于部分消費者的信心下滑,捂緊了錢袋子,家政消費市場有萎縮趨勢。
“我最關心的是有沒有良好的融資通道,這是對行業幫助是最大的。中國家政市場需要一家真正的A股上市企業,投資者有了信心,更多的家政企業才會被投資者看到。”董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公開資料顯示,海格管家2019年完成千萬級人民幣融資,據董凡介紹,海格管家是昆明本地占據市場份額最大的家政企業。
另外,董凡希望政策落地能快和準,快體現在速度,不能等小微企業都快倒閉了,政府補助還是沒有下來;準體現在要補貼到真正值得幫扶的企業身上。 另外,希望能幫助企業更便捷的貸款,讓企業有好的資本市場融資通路;資本市場的準入條件里合規性期待能放寬,提供豐富的融資途徑。
木蘭花公司董事長秘書郭圣剛表示,新政策對行業有兩個利好,一是幫助家政企業緩解資金壓力,給企業帶來資金流;第二,有望提高家政企業在資本市場的知名度,以及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度,同時提升企業品牌運營管理。
木蘭花公司是一家位于武漢的家政服務企業,2014年在新三板上市。對于家政企業上市難的原因,郭圣剛表示,家政行業最大的問題就是利潤低。在他看來,資本市場是逐利的,利潤率不高的家政行業上市當然就困難。據透露,公司打算實行股份激勵計劃,未來可能會沖擊北交所主板。
家政服務類企業運營狀況如何?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2021年7月3日凌晨,天鵝到家正式遞交首次公開募股招股書,沖刺中國家庭服務平臺第一股。7月20日,天鵝到家向媒體確認,“天鵝到家已暫停赴美上市進程,嚴格依法依規運營。”
招股書資料展示了家政行業的運營發展樣本,公開數據顯示,天鵝到家2018年至2020年的毛利潤分別為5174萬元、1.59億元、2.78億元,毛利率從2018年的13%,增長到2021年一季度的46%。但同期,天鵝到家凈虧損分別為5.91億元、6.16億元、6.15億元,2021年第一季度凈虧損1.44億元,較2020年一季度同比擴大21%。2018年至2021年一季度,天鵝到家已經累計虧損近20億元。
對于行業發展目前面臨的困難,郭圣剛表示,家政行業依舊缺乏高端人才和專業技能培訓,從業者受教育水平普遍比較低。企業承擔了勞動力成本就會存在經營風險。勞動力市場也是供求關系決定的,從業者會自己走向市場,選擇工資高的平臺或者自己接單,那就會導致員工流失的問題。
郭圣剛表示,雖然2023年家政消費市場低迷,但木蘭花今年整體表現不錯,達到預期,疫情以后效益反而增加了。增長原因他總結為三點,首先,通過政府采購渠道,爭取更多的政府支持,公開競標服務項目;第二,多維融合方法,讓家政、物業、社區活動和培訓四大板塊業務相互融合,多向市場要訂單,分區域、分板塊和分類別的由單個家政經理人管理;第三,打造品牌形象。每個社區都有駐點,處理好街道和社區關系。致力于紅色物業管理和社區公益服務,通過康養民宿等惠民項目,把好處落到老百姓身上,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記者 周慧 實習生 劉龍珠)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