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健康碼“卷土重來”?假的!

    一年前,曾嵌入進14億人手機的健康碼、行程卡漸次離開我們的日常生活。2022年12月13日0時起,通信大數據行程卡服務正式下線,各地撤下健康碼海報,“告別健康碼”也登上熱搜榜.......

    實時關注健康碼狀態、隨地掏出手機掃碼已經成為了久遠的記憶。但這些“電子記憶”似乎并不曾完全湮滅,近日網傳多地“重啟”健康碼的消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查發現,該傳言并不屬實。不過,大多數省份健康碼查詢界面仍可以正常打開,并未下線,僅少數省份例如重慶市、河南省關停了健康碼程序。

    作為承載大量敏感個人信息的健康碼,在三年的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伴隨著其使命的完成,其收集、存儲、流轉的數據是否能真正做到銷毀,是后疫情時代的重要命題。時隔一年,健康碼所謂“卷土重來”雖然并非事實,并且,健康碼程序在線與后臺未數據刪除銷毀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但數據刪除銷毀的問題再次叩問著相關部門。

    健康碼似乎從未“離開” 多數省份界面正常

    近期,網傳多地“重啟”健康碼,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于12月6日以各個省級行政區為單位,嘗試登錄各地健康碼,發現僅重慶市、河北省、河南省、青海省等少數省份已經關停了健康碼程序。多數省份健康碼查詢界面可以正常打開,部分省份例如廣西、海南的健康碼疑似限制新用戶使用。

    四川健康碼“天府健康通”于近日被傳“重新上線”。一位四川市民告訴記者,自己的健康碼仍可以登錄,顯示界面與此前無異。

    廣西及海南,目前無法注冊及申領健康碼,但之前使用過廣西、海南健康碼的人登錄仍可查看健康碼。記者在注冊登錄廣西健康碼時,卡在發送驗證碼環節,無法看到健康碼,但廣西戶籍且曾使用過廣西健康碼的人登錄時,仍可顯示實時健康碼。

    吉林省健康碼“吉祥碼”并入吉林省政務服務平臺“吉事辦”,“吉祥碼”界面顯示“黑白碼”,系統提示:“黑白碼”為無法獲取您當前的健康狀態。此時已經登記了個人基本信息,仍可用于電子登記,記錄人員出行情況。

    除此之外,不少地區的健康碼被整合到當地的就醫服務、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務中。例如北京的“京通”小程序,系原“北京健康寶”升級為“京通”后提供健康寶服務、全市政務和公共服務。記者登錄發現,目前無法查詢健康碼,但“京通”小程序設計推出了“京通碼”功能,稱匯聚用戶常用的居民身份證、居民戶口簿等電子證照以及電子社保卡、醫保電子憑證、公園年票、天安門廣場預約等,實現了個人“碼、證、卡、票”的集成展示。

    此前在北京健康寶的數據如何處理?根據2022年12月19日“首都之窗”微信公眾號發布關于“京通”小程序上線試運行的公告,其中稱,您可自愿和自主授權,選擇是否將北京健康寶的個人身份驗證信息擴展到“京通”相關頁面,所有這些信息都存儲在北京市政務云,且僅用于您需要辦理相關政務和公共服務事項時使用。如果您選擇不將北京健康寶的個人身份驗證信息擴展到“京通”相關頁面,將不會影響您對健康寶的正常使用。

    電子記憶難以湮滅 刪除銷毀似難以落實

    個人健康碼數據大致可分為個人基本信息、個人健康信息、行程信息、健康證明信息四類,每類包含不同的具體數據條目。以國家標準《個人健康信息碼 數據格式》中對健康碼數據結構作為參考,健康碼涵蓋大量個人信息。

    此前三年,健康碼又不斷集納各項功能,其數據存儲、使用、流轉的管理難度系數也會增加。

    資深數據法律師袁立志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健康碼相關信息一般存儲在終端App、平臺系統、掃碼端,比較分散,再加上實際運營的外包和轉包,信息的共享和流轉,信息分布更加分散。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南財合規科技研究院的調研,健康碼的運維層層外包情況較為普遍,數據管理部門主管,底層數據庫系統及高并發數據服務,制碼服務、云計算等可能委托不同企業來完成。

    而健康碼收集數據的存儲方式及期限、其中涉及的敏感個人信息的保護與存儲措施,鮮有地方做出明確規范。

    并且,由于健康碼以各地自建為主,缺乏統一標準。經21世紀經濟報道-南財合規科技研究院調研,僅少數地方出臺專門的規范性文件;健康碼數據使用范圍存在外溢情況,不少地方將健康碼與醫療社保、公共交通、政務服務等關聯;健康碼數據其存儲期限、刪除要求等并不明晰。

    健康碼電子記憶的真正刪除似乎并非易事。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程嘯程嘯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因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所必需而收集的大量個人信息,尤其是其中的行蹤軌跡、生物識別信息等敏感個人信息,應警惕將來被用作其他用途,來謀取非法利益。健康碼背后蘊含了大量有價值的個人信息,應嚴格執行《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等法律的規定,不能隨意擴大應用場景。嚴格依法處理個人信息,禁止非法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

    無論是健康碼、行程卡,均是基于風險管控來進行數字化的治理技術,在為各地防控疫情做出重要支撐外,數字化治理也出現了權力濫用的情形。在數字技術的加持下,公共部門如何在法治的軌道上,合理合法地行使日益強大的數據權力,變得尤為重要。程嘯認為,利用收集的個人信息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出行、就診等進行管理控制變得更為容易,應警惕不受制約的數據權力。 

    從實踐來看,健康碼背后個人數據的刪除、銷毀落地行進艱難。記者搜索發現,目前僅有無錫、南通等少數城市宣布銷毀了涉疫個人數據。

    2023年3月,無錫市舉行涉疫個人數據銷毀儀式。首批銷毀數據10億條,并宣布門鈴碼、疫查通、貨運通行證等“數字防疫”40多項應用,當天起陸續下線。2023年6月30日,“南通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微信公眾號發布推文稱,南通市域指揮中心于6月29日舉行涉疫個人信息銷毀儀式,集中銷毀655.6億條數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王俊 實習生 劉悅行 北京報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王海山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