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宋制改良冬裝,手提無骨燈,穿梭在汴京熙熙攘攘的人群之間,偶遇畫師張擇端,還能和正暢談人生的蘇軾一起自拍幾張——這并非穿越,而是發生在浙江橫店“清明上河圖”景區的真實沉浸場景。不獨橫店,相似的景象出現在云南麗江、西安、洛陽等多個旅游城市。
早在2020年,沉浸式文旅新型業態培育平臺就已成立。根據中國沉浸產業發展白皮書,2019年中國沉浸產業總產值為48.2億元,2020年達60.5億元。雖然在過去兩年間增速放緩,但“沉浸”在旅游行業也并非新詞。
從呈現方式來看,依托于國風主題,重塑場景的古城是當前沉浸式旅游的重要賽道之一,洛邑古城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今年年初,因漢服沉浸體驗走紅后,洛邑古城周邊的漢服經營商從今年年初的60余家激增至當前的750余家,增長超10倍。
與此類似的出圈場景還有陜西西安的“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山東濟南的明水古城、四川成都寬窄巷子新“十二月市”街區等。橫店影視城的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幾年前,橫店就已經從單一形態的觀光式旅游向沉浸式旅游體驗過渡。不僅利用影視城內大規模的實建場景,齊全的妝效和攝制道具,提供微電影拍攝體驗,還為多個歷史風貌景區的街道設有配套裝潢。
需要注意的是,同質化和流于表面的復制往往會讓沉浸式體驗大打折扣。隨著消費者心智變化,游客們對現場沉浸的精度和深度越來越重視,不光如傳統榫卯結構、雕梁彩繪等實景細節需富有質感,隱藏在現場互動和演繹中的作揖禮節、談吐口吻、背景典故、邏輯及價值觀等“文化彩蛋”也要經得起推敲。
中國旅游協會副會長杜一力認為,精品的打造不僅要體現文化的深厚,還要彰顯旅游本身的休閑性和娛樂性。精心沉淀沉浸式作品的同時,也要突出旅游的功能與價值。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高江虹 實習生 張億珍 橫店報道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