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大學生消費調查:過半大學生偏愛網購,近六成曾接到詐騙信息

    今年冬天,一批“整頓羽絨服市場”的大學生說著“不是羽絨服買不起,而是平替款更有性價比”,重新穿上花棉襖、軍大衣,顯示著這一屆年輕人消費觀念的轉變。

    近日,搜狐新聞—教育聯合麥可思研究院開展了在校大學生消費情況研究,研究發現,受訪大學生中僅有8%的月開銷在3000元以上,為大學生中的較少數。研究發現,近六成(58%)曾接到詐騙電話或收到詐騙信息(包括經常遇到和偶爾遇到)。

    在《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實施一周年之際,11月3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檢察機關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聯犯罪工作情況(2023年)》(下稱《工作情況》)。

    《工作情況》顯示,由于當前犯罪分子更多圍繞其所掌握被害人個人信息,并利用被害人關注點、情感痛點、人性弱點,采用不同話術類型實施詐騙,因此被害人年齡、職業、經歷、地域等已不再是決定詐騙能否成功的重要標準。

    大學生月花銷:超半數為1001-2000元

    搜狐新聞-教育麥可思2023年在校大學生消費情況研究數據顯示,在校大學生每月平均花銷(不含學費、家庭與學校間往返交通費)在1501-2000元的占比最高,為30%;花銷為1001-1500元的大學生比例也較高,為23%。另外,18%的被訪大學生表示每月平均開銷為2001-2500元,13%為2501-3000元。

    父母和親戚提供是大學生生活費主要來源。

    此前曾有新聞報道“女大學生月開銷在3000+”引發熱議,從統計數據來看,受訪大學生中僅有8%的月開銷在3000元以上,為大學生中的較少數。

    整體來看,除基本伙食費外,社交活動、學習、個人娛樂等是大學生每月消費占比較高的三項(均為33%),其次是形象消費(31%)、其他食品(27%)等方面的消費。

    另外,研究發現,不同性別大學生主要花銷事項存在差異,男生在個人娛樂活動,如游戲充值、參與演出活動等方面的花銷占比(34%)明顯高于女生(29%),而女生投入在形象消費(41%)、生活日用品(20%)方面的占比明顯高于男生(形象消費:27%;生活日用品:10%)。

    大學生購物行為:51%偏好網購

    成長于互聯網快速發展時代的大學生,是否更偏好網購?

    數據顯示,51%的在校大學生表示主要購物形式是網絡購物,僅32%的受訪大學生表示主要還是在實體店購物?;ヂ摼W基因在現在的大學生購物行為上也得到了體現。

    數據同時顯示,在“網紅經濟”、直播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33%的男生及25%的女生表示“經常會因為促銷而購買沒必要的商品”。這顯示,部分大學生確實會沖動消費。

    從在校大學生購物時考慮的主要因素來看,他們對價格最為關注。數據顯示,40%的大學生在購物時主要考慮價格,其后為他人推薦或評價(33%)、綜合性價比(33%)和質量(32%)。

    這顯示,性價比至上、實用主義等消費觀在大學生中被倡導。與盲目追求品牌價值或將價格高視為質量保證的觀念相比,大學生拒絕盲目跟風、攀比內耗,追求“又好又省”的“反向消費”更是一種理性選擇。

    購物態度:不追求奢侈品

    研究同時發現,近半數(49%)的受訪大學生表示,喜歡購買有品質的商品,但不過分追求奢侈;31%的大學生表示對奢侈品不感興趣,不會購買奢侈品。

    當計劃購買的物品超出預算較多時,58%的大學生會判斷家庭和個人接受程度決定是否購買,16%的人會直接放棄消費。這也體現出大部分大學生消費較為理性。

    不過,也有26%的大學生表示不管價格多少一定想辦法購買,其中男生的態度會更堅決,表示“不管價格多少,喜歡一定想辦法購買”的比例(27%)明顯高于女生(21%)。

    近年來隨著移動支付形式的發展,給大學生提供的各種借貸渠道也在不斷豐富。多少大學生會使用借貸工具?

    數據顯示,13%的受訪大學生表示經常使用借貸工具,31%的大學生表示偶爾使用。

    借貸工具雖為大學生消費提供了便利,但也存在促進大學生超前消費的潛在危險,也可能導致逾期影響其個人征信,需加以重點關注。

    近六成大學生表示接曾接到過詐騙信息

    此前大學生被詐騙350萬元的新聞沖上熱搜,電信詐騙已對大學生群體形成較大威脅。研究發現,近六成(58%)曾接到詐騙電話或收到詐騙信息(包括經常遇到和偶爾遇到)。

    了解校園詐騙才能更好做好防范。數據顯示,僅44%的大學生表示清晰地了解校園詐騙行為,有兩成大學生表示不太了解或者完全不了解。

    另外,從受訪在校大學生的反饋來看,目前所在高校都在積極開展防騙、反詐工作。高校提供的防詐騙相關幫助主要為“組織警察等入校做講座或其他活動”(55%),以及輔導員、班主任等給予的提醒(54%)。還有47%的大學生表示所在大學給學生開設了個人財產安全相關的課程,34%表示學校會通過校園官網、官微等平臺發布提醒。對于涉世未深的大學生而言,幫助其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提高大學生的防詐騙意識需要家庭和高校共同努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峰北京報道

    責任編輯:李賽男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