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入局搶食者開始增多,同時各種利好政策也不斷突破,醫藥O2O市場變局加速。
近日,快遞行業龍頭順豐正式殺入醫藥O2O市場。順豐同城推出“互聯網+醫療健康”一體化醫藥配送綜合物流解決方案,全面覆蓋醫藥新零售和互聯網醫院兩大核心醫療消費場景,力求通過多平臺、全鏈路覆蓋模式,助力多方提質增效。
即時配送作為醫藥行業O2O的重要模式,是藥店布局新零售的重點對象。據中康CMH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8月醫藥O2O市場增速32%,銷售規模達80億元。美團、餓了么、京東占據半壁江山,老百姓大藥房、益豐大藥房、一心堂藥業等各大上市連鎖藥店也在持續加碼,完善線上渠道。
與此同時,政策也在進一步推動行業加快發展步伐。據11月6日報道,上海已開始試點外賣購藥醫保支付工作。目前上海相關部門已與餓了么、美團聯系,有幾十家藥店納入試點范疇。
據悉,在上海通過美團外賣或餓了么app下單帶有“醫保支付”字樣的藥品,頁面顯示可從個人電子醫保卡賬戶付款,目前只有部分帶有“醫保支付”字樣的藥店才可使用醫保。
隨著市場增速加快,醫藥O2O市場競爭加劇。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第三方即時配送平臺,順豐同城的全面入局將會給醫藥O2O市場帶來多大影響?
競爭加劇
前有抖音、快手開放賣藥,后有順豐同城入局醫藥即時配送,醫藥新零售發展越來越快,必然給線下帶來挑戰。
公開資料顯示,順豐同城本次推出的醫藥配送解決方案,全面覆蓋醫藥新零售和互聯網醫院兩大核心醫療消費場景。
從醫藥零售企業角度,順豐同城全方位直連多端系統,解決醫藥零售企業解決多渠道運營管理的難點,適配企業在外賣平臺、藥店自有平臺、醫藥電商平臺等的多平臺運營,打造了倉配接駁直送到店的多運力模式,幫助醫藥門店進行補貨、調貨與庫存管理,以去中轉場化的方式全面提效,實現外送訂單的統一管理和最優規劃。
對于醫藥行業運輸層面的競爭加速,華南某醫藥流通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目前的行業競爭格局來看,國藥物流、華潤醫藥物流、上藥物流和九州通物流等擁有大型醫藥企業背景的醫藥物流企業以及專業的醫藥物流企業,在業內仍然占有主導優勢。不過近年來,社會化的物流企業擴張之勢也不可小覷。尤其以順豐、京東物流為代表的企業正在加速布局醫藥冷鏈業務。
但另一方面,更多大企業布局醫藥新零售賽道,將導致生態圈各方生存壓力加劇。公開資料顯示,順豐同城開通互聯網醫院服務,直接接入醫院的線上診療平臺,實現“線上復診+藥品急送”一站式服務,以“線上問診+跑腿送藥”的形式為患者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就醫體驗。
特別是像順豐這種巨頭玩家全方位殺入醫藥O2O市場,勢必將加快推動傳統藥店過去以商品為中心向以患者為中心的運營模式轉變。當行業增長乏力時,需要更加重視客流,重視客戶價值。廣東某中型藥店經營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雖然會給傳統連鎖藥店造成沖擊,但其應對能力較強。對做熟客的社區零售小藥房或沖擊更大。
賽道擁擠
盡管線上挑戰持續加速,但傳統藥店一直也在積極應對,對于需要持續積淀的醫藥零售行業來說,互聯網巨頭跨界攻入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風順。
2023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措施的通知》,再次強調要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優化各類醫療服務設施。
除了線上流程體驗的持續改善,位于服務末端的醫藥配送也成為優化重點。據米內網發布的《中國零售藥店O2O發展報告》顯示,預計到2030年零售藥店O2O的規模占實體藥店整體市場的份額將升至19.2%,市場規模將達1444億元。有跨國藥企高管表示,數字醫療在未來將有巨大的發展潛能,企業必須明確如何通過數字醫療讓患者在診療流程方面獲得更加便捷的服務。
在行業數字化轉型已成大勢所趨的當下,全渠道布局成為眾多零售藥店的共識。較早布局O2O的上市企業,近兩年O2O的銷售額增長翻倍。隨著模式的逐漸成熟,大部分零售藥店認為O2O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醫藥商家主動擁抱數字化浪潮,能夠幫助企業在產業鏈上找到新的增長點,滿足消費者即時需求,為消費者提供更精準的健康管理服務。
行動較早、持續投入的藥企近年來O2O銷售額實現翻倍增長,益豐、老百姓、健之佳等上市連鎖藥店企業增長均超2億元。益豐大藥房2022年財報顯示,實現了O2O上線直營門店超過7000家;老百姓大藥房也在2022年末實現了O2O門店7876家。
有業內人士指出,順豐同城在這種情況下入局醫藥O2O市場,與其目前經營狀況有關。據順豐控股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順豐控股第三季度營業收入646.46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88億元,同比增長6.56%,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8.41億元,同比增長7.29%。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順豐的凈利潤呈現增長趨勢,但前三季度和第三季度的營收均同比下降。
根據公開的財務數據,順豐營收同比下滑主要歸咎于供應鏈及國際業務,由于持續受到國際空海運需求及價格均同比下行的影響,業務收入同比下降32.69%。
具體來看,順豐的業務主要由速運物流業務和供應鏈及國際業務兩部分組成。而最主要的時效快遞業務營收占比在過去三年不斷下降。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時效快遞業務收入占順豐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8.2%、48.7%和39.5%。今年上半年,這一比例回升至45.1%。
傳統優勢業務時效件的盈利能力不斷被侵蝕,隨著快遞物流行業競爭進入“價值戰”的新階段,昔日“一哥”順豐或面臨著更大的業績壓力。在激烈的競爭中,順豐不斷探索新的增長機會。
但在擁擠的醫藥O2O即時配送服務賽道上,順豐能否從美團、餓了么等行業巨頭中搶占市場份額還是未定之數。面對順豐同城入局醫藥O2O市場這一動作,業內人士表示,其沒有流量、價格等優勢。美團、餓了么等第三方平臺已經培養了顧客的消費習慣。“如果它能在價格上做一些補貼可能會吸引一批商戶,但是如果長期虧損,這樣的商業模式也難以維持?!?/p>
除了上述業務外,順豐開展的新業務還包括冷鏈及直播電商,占比均未超過一成,并且同樣面臨著京東、美團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順豐破局之路仍然困難重重。
當今物流行業競爭激烈但仍未觸頂,但經營模式正在發生變化。各大快遞企業僅靠傳統的單一服務已難以保持競爭優勢,爭奪市場需要依靠差異化的品質服務。物流企業們能否抓住各路崛起的新消費趨勢,創造新的業績增長點,這是機遇,也是挑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唯珂 廣州報道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