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滬市公司前三季度業績邊際穩步改善

    截至10月31日,除多地上市紅籌企業中芯國際、百濟神州、華虹公司和諾誠健華外,滬市2248家上市公司完成2023年三季報披露:前三季度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8.44萬億元,同比增長1.6%;實現凈利潤3.51萬億元、扣非后凈利潤3.35萬億元,同比分別微降1.5%和0.5%,降幅較上半年收窄。

    在一系列穩經濟、保民生、促消費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滬市公司經營業績整體邁入邊際修復軌道,多個行業、多項指標出現積極變化。

    與此同時,滬市公司回購增持內在動力顯著增強,以實際行動提振投資者信心。2023年以來,滬市新增回購計劃230余家,擬回購金額上限614億元。尤其三季度以來,滬市公司加快回購步伐,150余家新發回購計劃,擬回購金額上限434億元,數量、金額占全年的比例均超六成。

    六成以上滬市公司企穩回升

    邊際改善信號明顯

    具體來看,目前已披露三季報的滬市公司中,1314家公司營收實現同比增長,306家公司營收同比增速超30%;1837家公司實現盈利,占比82%,936家凈利潤同比增長,622家凈利潤同比增速超30%,125家扭虧為盈;虧損公司411家,102家虧損金額減少,合計虧損額較上年同期大幅收窄約53%,盈利面持續擴大。

    分產業看,實體類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1.79萬億元,同比增長1.9%,實現凈利潤1.69萬億元、扣非后凈利潤1.55萬億元,降幅較上半年分別收窄4.6個百分點和5.2個百分點,呈現邊際改善的良好勢頭。金融類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均基本持平。

    分季度看,實體類公司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凈利潤、扣非后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3%、8%和8%,其中,809家單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40家同比減虧,156家同比扭虧;672家凈利潤環比增長,152家環比減虧,116家環比扭虧。數據表明,六成以上公司已步入企穩回升軌道。

    運營效率提升集中體現在現金流量端。實體企業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2.42萬億元,同比實現6.3%的增幅,經營現金流與凈利潤比值從1.3增至1.4,造血能力得到提升。

    交通運輸、汽車、傳媒等與消費密切相關的行業前三季度現金流均實現兩位數以上同比增幅,其中汽車行業現金流同比增幅達136%。計算機設備、養殖、家居用品等20個細分行業實現存貨、應收賬款周轉率同比雙增長。

    接觸型消費加速回暖

    工業經濟企穩向好

    進入三季度以來,旅游旺季拉動酒旅出行等接觸型服務業加快復蘇。在居民出行意愿提升下,航空機場業迎來扭虧拐點,前三季度合計盈利52億元,同比增加1073億元,其中國航、南航、東航三大航空公司單季度盈利合計121億元。

    酒店餐飲和旅游業大幅扭虧,前三季度分別盈利19億元、14億元,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107%、93%,單季度環比分別增長36%、70%。

    受益于積壓需求釋放和支持政策持續落地,商品銷售勢頭強勁。汽車行業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4%,單季度環比增長18%,其中乘用車單季度環比增長42%。食品飲料、家用電器、家居用品、美容護理等受消費傾向提升影響,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7%、10%、8%和22%。此外,商貿零售行業穩步復蘇,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5%,數字經濟進一步創新消費場景。

    與此同時,滬市一批基礎民生行業經營業績穩定,成為保民生中堅力量。能源供應方面,電力行業業績增勢進一步擴大,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51%,五大火電公司累計完成上網電量超1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滬市農業上市公司穩產保供端牢百姓飯碗,中糧糖業、農發種業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89%、40%。

    滬市基礎工業設備制造保持增長勢頭,穩定工業發展基礎。設備制造方面,受益于多下游共振上行,工程機械、通用設備行業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3%、7%?;A化工、鋼鐵行業凈利潤扭轉上半年同比降幅擴大態勢,收窄7個百分點和53個百分點,鋼鐵行業單季度環比實現扭虧。電子行業凈利潤降幅明顯收窄,其中消費電子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0%,較上半年由降轉增,單季度環比增長37%。

    研發投入持續加碼

    科創板構建產業發展生態

    滬市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創新成色更足、科技含量更高。前三季度,實體類公司合計研發支出約5813億元,同比增長8%。分行業看,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加快,公用事業、交通運輸、建筑業、采礦業研發支出增幅分別達23%、13%、12%和9%;高技術行業研發投入更為顯著,電子設備制造業、信息技術服務業、運輸設備制造業研發支出增幅分別達20%、15%和15%,有力助推我國高水平科技高質量發展。

    科創板作為“硬科技”企業的主陣地,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高研發投入的特質顯著,前三季度研發投入合計959億元,同比增長26%,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的中位數達到13%,同比提升近4個百分點,175家公司研發強度超過20%,較去年同期增加52家。

    科創板積極構建未來產業發展生態,持續推動前沿技術發展和產業變革,三成科創板公司的產品或在研項目在行業內具有首創性。多家科創板公司前瞻性布局基因技術、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構建先發優勢。

    截至三季度末,科創板共有303家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錄,35家科創板公司被評為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40家公司主營產品被評為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去重后合計占板塊公司總數六成。

    部分行業仍面臨經營壓力

    整體四季度回升態勢可期

    在當前整體經濟逐步復蘇的背景下,仍有部分行業、公司面臨較大經營壓力。數據顯示,滬市411家公司出現經營虧損,483家公司業績同比下滑超50%。行業層面看,鋼鐵、基礎化工、電子等行業雖出現改善跡象,但同比仍處于下降區間,恢復情況有待進一步觀察;電力設備行業凈利潤由增轉降,主要系上游硅料硅片因供需變化出現價格大幅下滑,拖累相關企業經營業績;房地產行業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26%,單季度出現虧損,建筑材料等相關行業單季環比出現下滑,后續業績或繼續承壓。

    進入四季度,經濟回暖的積極因素仍在不斷集聚,持續復蘇的支撐力量仍在持續加強。微觀層面,“雙節”帶動旺盛的出行需求,服務消費迅猛增長,消費潛力被進一步激活,航空、文體娛樂、住宿餐飲等行業預計將延期好轉態勢,且增幅有望進一步擴大。宏觀層面,萬億國債發行釋放穩增長的強烈信號,穩投資政策持續加碼,各地促消費等政策接續發力顯效,汽車、家居、電子等行業或加快修復,復蘇進程有望進一步穩固。預計四季度主要行業將延續回升態勢,滬市公司全年業績企穩可期。(記者 林淙)

    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李頡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