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首批4條回購指數今天正式上線

    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中證公司發布的首批聚焦股份回購的指數今天(17日)正式上線。這4條指數分別是上證回購指數、中證回購指數、中證回購價值策略指數及中證回購質量策略指數。

    4條指數均聚焦上市公司股份回購,各指數定位和編制方法有所差異,以中證回購質量策略指數為例,是從滬深市場中選取盈利能力較強、成長性較好、回購比例較高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研究開發部總監助理 胡威:可以為市場提供反映實施股份回購行為、上市公司整體表現的表征工具,可以更方便地讓市場投資者去了解此類上市公司證券長期運行態勢。

    股份回購是國際通行的維護公司投資價值、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豐富投資者回報機制的重要手段,是資本市場一項基礎性制度安排。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研究開發部總監助理 胡威:下一步,中證指數公司將結合A股市場股份回購行為特征、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市場投資者對于回購指數型產品的需求狀況,豐富基于現金分紅,股份回購類的指數體系。

    4條回購指數今天發布 上市公司回購明顯增多 提振市場信心

    上市公司股份回購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現金等方式,從股票市場上購買公開發行的一定數額的股票。

    今年以來,A股公司回購家數明顯增多,尤其是8月18日證監會提出“放寬相關回購條件,支持上市公司開展股份回購”以來,上市公司回購家數和金額都創出近年來新高。

    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10月13日,年內A股共有1368家上市公司發布回購相關公告,1035家上市公司完成和實施回購,合計金額達1115.7億元。僅國慶節后首周,就有20家上市公司拋出回購計劃。記者查閱公告發現,這些公司都表達出對未來經濟前景持樂觀態度和自身盈利能力的信心。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高瑞東:股份回購可以通過減少公司股本,提高每股收益和凈資產收益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另一方面,股份回購可以向市場傳遞上市公司股價被低估信號,增強投資者信心。

    上市公司積極公布增持方案

    上市公司積極回購的同時,增持方案也在不斷公布。9月以來,A股市場有33家公司發布擬增持公告,其中一單超過24億的超大增持計劃,創下今年A股公司大股東增持金額之最。

    上市公司給出的增持理由大致相同,多數公司表示:增持主要是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看好和成長價值的認可。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 劉劍蕾:股東增持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利益綁定,大股東和小股東利益一致,持有更高股票份額的大股東和實控人,對公司經營管理更加積極,對公司發展前景也更有信心。

    “強化分紅導向”也是近期證監會就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舉措之一。根據交易所數據,截至目前,有163家上市公司公布2023年半年報現金分紅預案,預計分紅2030.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53%。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高瑞東:從新頒布的規定可以看出,對于不分紅或少分紅的公司是逐步加強制度約束督促的,督促公司提高資產使用效率,更好專注于主業和回報投資者。

    上市公司減持規模下降

    除了回購增持,自證監會出臺進一步規范股份減持行為的規定以來,已有80家上市公司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或董事、高管等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不減持公司股份。一個月以來,減持股份金額合計約120億元,同比下降超過70%。(總臺記者 楊理天 劉瀟凡)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