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期待已久的轉板新規,正式出爐。
10月8日晚間,北交所發布修訂版《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續監管指引第7號—轉板》(以下簡稱“新版《轉板指引》”)。這是自2022年3月4日首部《轉板指引》發布以后的第二版轉板新規。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相較于此前版本,新版《轉板指引》具有諸多新增亮點:包括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承諾推薦轉板期間“不減持”;如若轉板終止,其后六個月內不再籌劃、審議轉板事宜;進一步理順轉板程序安排,明確上市公司選聘保薦機構相關規范等。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申請轉板,將受到更為全面的股票交易核查。根據新版《轉板指引》,企業報備轉板相關文件后,北交所將啟動二級市場股票交易核查程序,并在后續各階段對股票交易情況進行持續監管。與此同時,保薦機構勤勉盡責履職情況也將被納入執業質量評價。
受訪人士認為,轉板新規的出臺不僅有利于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更為北交所上市公司發展壯大提供了多元路徑。轉板新規的完善,開辟了獨具特色的資本市場發展路徑:創新層掛牌滿一年后北交所上市,上市滿一年后選擇是否轉入滬深交易所。如果企業具備相應資質,優先選擇北交所上市,進可攻、退可守。
轉板新規亮點紛呈
10月8日晚間,新版《轉板指引》在市場千呼萬喚中正式問世,這距離首部轉板新規發布僅19個月。
2022年3月4日,第一部《轉板指引》出爐后的半年內,觀典防務、泰祥股份、翰博高新相繼轉板科創板和創業板,但此后再無新的轉板企業出現。因而,市場期待新版《轉板指引》出臺,為企業轉板提供更多機遇。
相較于此前版本,新版《轉板指引》未提及企業達到轉板條件需具備的相應標準,但新增多項轉板規定。新增規定可大致概括為上市企業承諾、保薦機構選聘要求、股票交易特別檢查三方面。
首先,上市公司承諾方面,最為市場關注的是針對董監高減持的新增要求。轉板新規強化對“關鍵少數”的監管,要求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推進轉板期間不得減持,并就此發表公開承諾。此舉旨在防范相關主體利用“忽悠式”轉板牟利、損害投資者權益。
在承諾轉板期間不減持的同時,上市公司還需同時承諾,如若轉板終止,其后六個月內不再籌劃、審議轉板事宜。
其次,轉板新規進一步理順轉板程序安排,并新添多條保薦機構相關條款。
比如,首次提及選聘保薦機構,新版《轉板指引》明確,上市公司啟動轉板,應審慎評估是否符合轉板條件,并按照相關規定聘請保薦機構進行保薦。上市公司選聘保薦機構,應當綜合考慮保薦機構在其擬轉入板塊的首次公開發行并上市業務經驗、執業質量等因素,充分了解保薦機構的勝任能力。
再者,新版《轉板指引》進一步強化對擬轉板公司的股票交易等相關核查。上市公司報備轉板相關文件后,北交所將啟動二級市場股票交易核查程序,并在后續各階段對股票交易情況進行持續監管。北交所可以要求上市公司和保薦機構提交股票交易情況說明,就是否涉嫌內幕交易、是否會影響次轉板發表明確意見。
程序核查不只針對上市公司,同樣面向保薦機構。北交所可以采取現場和非現場的方式對保薦機構遵守《轉板指引》及相關業務規則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將檢查結果報告證監會,并將保薦機構勤勉盡責履職情況納入執業質量評價。
受訪保代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上述規定進一步壓實擬轉板企業、保薦機構責任,有助于防止轉板常態化后可能出現的行業亂象。先行筑牢制度基礎,才能為后續更多北交所企業的成功轉板提供保障,以避免相關公司和中介機構游走在灰色地帶,做出有損投資者利益之事。
企業多元化上市之路再暢通
多位投行保代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IPO節奏收緊的當下,轉板新規的重要性尤為凸顯。
據其介紹,一些原本計劃沖刺科創板、創業板的企業,當其意識到雙創板上市難度明顯增大以后,對是否將上市首選地調整為北交所有所遲疑。一方面,企業希望通過轉板北交所縮短上市時間;另一方面,擔心北交所融資能力受限,后續若想轉至滬深交易所需要花費更高成本。
轉板新規的到來,則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此類企業的顧慮。企業在創新層掛牌滿一年后可登陸北交所,北交所上市滿一年后可申請轉板,獲得轉入交易所審核同意后,可以不再發行新股直接轉入滬深市場。
正如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所言,轉板制度的推進,使得企業北交所上市進可攻、退可守。先行通過北交所上市,待達到轉板各項標準后再進行轉板,或許可增加確定性、節約上市時間和各項機會成本。轉板開辟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資本市場發展路徑:北交所上市融資培育發展,如果企業愿意并具備相應資質,再轉滬深市場,攻守兼備。
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經濟發展工作委員會專家余偉也認為,《轉板新規》發布后,整體來看,北交所上市公司多了一個選擇,既可以在規模偏小時借助北交所市場發展,也可以在規模做大后轉板到創業板或科創板進一步發展。
“中長期來看,隨著北交所市場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北交所未來也許能夠支撐大中型公司的發展,到那時北交所上市公司是否還需要轉板想必公司也會有準確的判斷。”他表示。
于企業而言,如有轉板計劃,需在哪些方面提前準備?根據諸海濱介紹,財務指標首當其沖,除財務指標外,轉板還應注意轉入板塊定位。科創板優先支持符合國家科技創新戰略、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創新企業;科創板申報則應當屬于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此外,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主板上市時有一定的限制,北交所轉板或可能受影響。
根據開源證券對企業轉板指標的初步篩選,共38家滿足初步的財務基礎指標,但最終能否轉板與板塊定位契合度、業績持續性、創新性、是否滿足分拆要求等相關。
對于投資者來說,如何把握轉板帶來的投資機遇?諸海濱認為,行業成長性、公司的核心經營穩定性與盈利回報能力、專業的管理層與優秀的治理結構等各個方面都是挑選成長性更強更穩定的企業作為投資標的的重要影響因素。對北交所公司的篩選上可以從景氣行業+優秀管理層+核心能力三方面著手。
余偉提到,投資者要明確認識到北交所公司轉板上市的條件是公司要符合創業板或科創板的上市條件,并且在北交所上市至少滿一年,再考慮到三創四新。
“投資者覆蓋幾家符合轉板條件的低估優質公司即可,無需刻意追求精準押中第一家發轉板公告的公司。與此同時,企業漲幅大小難以預測,追高需謹慎?!彼赋觥?/p>
(見習記者 崔文靜 記者 雷晨)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