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在合肥召開2023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連續第22次向社會發布“中國企業500強”榜單。其中,國家電網、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再次名列前三,營業收入超過千億元的企業數量增至254家,占比首次超過50%。
榜單顯示,“2023中國企業500強”規模繼續保持增長態勢,營業收入總額108.36萬億元,比上年500強增加5.74%。不過,2023中國企業500強共實現凈利潤42938.90億元,比上年500強減少3.80%。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會長王忠禹表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經濟復蘇增長的基礎尚不穩固,產業升級處于關鍵時期,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中國大企業需要全力應對來自國際國內的各種困難與挑戰,積極投身于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著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堅定不移向著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邁進。
大企業“增收不增利”
“2023中國企業500強”規模繼續保持增長態勢,營業收入總額108.36萬億元,比上年500強增加5.74%;資產總額為399.77萬億元,比上年500強增加了27.24萬億元,增長了7.31%;入圍門檻連續21年提高,2023中國企業500強入圍門檻為469.98億元,比上年增加23.73億元。
千億級企業首次超過50%?!?023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的企業數量增至254家,凈增10家。其中有16家企業營業收入超過1萬億元,國家電網、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營業收入超過3萬億元,中國建筑的營業收入超過了2萬億元。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接下來將繼續鼓勵支持大企業通過兼并重組、資本運作、戰略合作等方式整合產業資源,提高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水平,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加快數字化轉型,建設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和具有產業鏈控制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
不同于一路上漲的營業收入,中企500強的盈利水平增速在2022年出現回落,但好于世界和美國500強。“2023中國企業500強”共實現凈利潤42938.90億元,比上年500強減少3.80%,同期美國500強和世界500強的凈利潤分別減少了14.97%和6.49%。2023中國企業500強資產利潤率為1.07%,比上年下降0.13個百分點;凈資產利潤率為8.14%,比上年下降0.90個百分點。
其中,非銀企業(除商業銀行以外的其他企業)盈利水平顯著低于商業銀行,“增收不增利”的情況明顯?!?023中國企業500強”中,非銀企業的收入利潤率、凈資產利潤率分別為2.56%、7.21%,較上年分別下降0.43個百分點、1.21個百分點。與商業銀行相比,非銀企業的盈利水平明顯偏低;非銀企業的收入利潤率、凈資產利潤率分別比商業銀行低7.52個百分點和13.87個百分點,而且差距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黨委書記、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朱宏任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當前,需求恢復明顯滯后于供給恢復,造成部分產業供大于求,企業去庫存壓力增大,而且鏈條長、涉及面廣的房地產市場仍處于調整期,對相關產業的發展帶來很大影響。
對此,朱宏任建議,企業要進一步創新生產模式和產業組織方式,抓住重點領域,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品服務。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標準改造提升產品服務質量,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通過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力爭在營業收入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全員勞動生產率等方面達到全球同行業領先水平。
創新傳導機制仍需加快打通
“當前部分大企業的盈利偏低,一定程度上與其處于集中大規模研發投入的階段有關,但更有可能是由于傳導機制運行不暢?!敝旌耆伪硎荆髽I創新投入與盈利增長之間,存在“研發投入-創新產出-產品化-價值實現”特殊傳導機制,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阻礙創新投入到盈利增長之間正向效果的傳導。而國內商業生態中,顯然還存在阻礙這一傳導機制正常發揮作用的因素,導致創新投入的盈利增長效果低于預期。
從2023年的研發投入情況來看,中國企業500強共投入研發費用15786.88億元,比上年增加了1312.21億元,增幅為9.07%。平均研發強度呈持續提升態勢,創下1.85%的新高,與上年500強相比提高了0.04個百分點,超過半數企業的研發強度同比都有所提升。
同時,專利申請數量與質量也在持續提升。“2023中國企業500強”共申報專利總數188.53萬件;專利申報數量比上年500強增加了21.73萬件,增長了13.03%。其中申報發明專利74.34萬件,比上年500強增長了10.48%,發明專利數量連續5年持續增長,占專利數比重為39.43%。
“當前,世界范圍內圍繞先進產業和核心技術的競爭日趨激烈。大企業要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走在前面,要發揮好引領支撐作用,向中小企業開放創新資源,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發展格局,共同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創新體系效能提升等方面不斷實現新突破?!眹野l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袁達說。
事實上,目前不斷涌現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逐漸成為創新領域不可忽視的力量,雖然其規模較小,但大部分集中于研發設計、信息技術等新興領域和關鍵創新環節,對優化行業內部結構、提升發展質量起到了支撐作用。
辛國斌表示,截至目前,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分別達到了1186家和12000余家,接下來也將不斷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支持和社會公共服務,鼓勵支持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支持中小企業深入融入大企業創新鏈供應鏈,構建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合作共贏的良好生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