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重點城市出口增速正在逐漸回溫。
9月18日,上海海關發布上海前8個月外貿數據,前8個月上海市進出口總值2.79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6%。其中出口1.14萬億元,同比增長4.9%;進口1.65萬億元,同比增長2.8%。
而另一外貿重點城市深圳也于近日公布了海關統計數據,數據顯示前8月深圳市累計進出口2.37萬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出口1.5萬億元,增長19.4%;進口8726.6億元,下降7.1%。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電子家電行業部總監高士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分析稱,從去年四季度到8月份,因全球通脹對客戶需求的影響和商業用戶庫存比較高,加之去年同期基數較高,上半年機電產品各月出口是同比下降的態勢,但目前正處在回暖的趨勢當中。
“8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同比下降4.9%(按美元計),這個降幅相比上個月收窄了近6個百分點,明顯處于回暖的態勢。我們預計四季度機電產品出口應該處于逐步回暖,甚至是個別月份開始持平和增長的態勢,全年出口預計努力實現與去年持平。”高士旺說道。
與此同時,DTB(Direct To Buyer,直接觸達終端企業采購用戶)等跨境新業態也在悄然出現,在業內人士看來,B端采購正如C端一樣會呈現出品牌化的趨勢,當前B2B已經不僅僅是Business to business,同時也是Brand to business。
“新三樣”出口增速明顯
在跨境電商品類出現階段性調整的背景下,部分新興產品品類正在獲得市場的更多注意。
“過去三年內,‘新三樣’即電動載人汽車、光伏和鋰電池這三大行業的實際出口都保持了非常高的增速。”高士旺對記者透露稱,截至目前,上述行業累計出口都保持了50%以上的同比增速。而這幾大品類嚴格意義上,也屬于綠色低碳轉型帶動的新興行業出口。
此外,高士旺補充稱,B2B領域中與綠色節能、低碳相關的一些行業以及細分品類,在整個機電產品整體上景氣度不高的背景下,仍然呈現出一種供需兩旺的態勢。“包括我們對歐美市場出口的與綠色低碳節能相關的產品,包括新能源汽車相關、充電樁以及一些配套的節能電機等具體品類出口都還是不錯的。”
品類之外,一些出口地的結構變化也引發市場關注。
今年1-8月,上海市對歐盟進出口5707.8億元,增長7.1%;對東盟、美國分別進出口3549.9億元、3192億元,分別下降2.7%、5.2%;前8個月,深圳市對東盟、歐盟和美國分別進出口3630.8億元、2677.8億元和2647.1億元,分別增長9%、13.3%和13.4%。
不難發現,相比于前兩年國內企業的“孔雀東南飛”,近年來東南亞市場的增速已經有所回落。
“現在清潔行業一些其他品類的供應商去到東南亞,在那里已經生產三年,但是這三年其出廠價還是無法做到和國內一樣,甚至是更高。”寧波英南進出口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李瑩對記者表示,其公司調研發現,以公司當前的銷量以及行業的態勢,不足以支撐公司到東南亞設廠。
“因為設廠之后,我們發現不僅回報周期非常長,同時沒有辦法看到利潤的上漲。所謂的去東南亞可以降本,一方面是夸大其詞,另一方面大家都太樂觀的認為生產這件事情很簡單。他們沒有配套設施。當前很多中國企業都是把原材料或者半成品運到東南亞進行包裝,這其中存在著大量的路費、管理成本損耗。”李瑩說道。
DTB模式
隨著數字化在跨境電商領域的不斷深入,全球B2B商業采購向線上化轉移成為不可逆的趨勢。
上海魔江國際貿易有限公司CEO王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同樣一臺設備,公司通過DTC路徑直接賣給客戶與賣給經銷商相比,利潤率能夠提高3倍。
針對DTB模式的優勢,王剛表示,首先在成本把控上,DTB模式可以跳過中間商,讓客戶享受到更優質的產品,更便宜的價格。“之前我們通過海外進口商、貿易商等中間流轉環節之后,到實際使用的用戶手上成本會比較高?,F在我們縮減了中間的流轉環節,客戶在采購成本上會更低一些。我們這一塊能夠得到優化?!?/p>
另一方面,王剛指出,其公司之前是傳統2B貿易商,并沒有太大的定價權和把控力。貿易商為了尋求低價,可能會很隨意的切換供應商,而一旦客戶換了供應商之后,對企業會造成比較大的影響。而當公司化零為整,積少成多,將渠道掌握在自己手上之后,就不會受到尤其是海外進口商的影響。
“貿易商為了獲得高額的利潤,總是會去壓我們的價格,不斷去比價。當我們直接觸達用戶手上的時候,我們可以有自己一定的定價權,這對我們企業來說也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在渠道商的把控能力,包括定價權以及產品的反饋、研發優化等等方面,DTB都有著優勢。”王剛說道。
而李瑩則指出,小B買家相對C端買家,最大的差異在于對價格的敏感程度。由于小B買家采購量可能是十幾件甚至是一兩百件。因此其對價格等方面沒有太多橫向對比。
(應受訪人要求,王剛為化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張梓桐 上海報道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