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股地產板塊集體反攻下,每經品牌100指數本周一度保持強勢,股指曾摸至950點,朝著千點邁進。無奈A股市場情緒有所反復,在連跌4日后,每經品牌100指數最終以921點報收,周微跌0.36%。
不過,隨著證監會政策“三箭齊發”等效能持續釋放,將持續帶動估值及情緒雙重修復,市場有望企穩上行。
市場情緒仍待修復
本周初指數全線收漲,三大指數漲超1%,但漲勢未能延續,隨后指數震蕩走弱,不過最終滬指仍站穩3100點。從周K線來看,上證指數下跌0.53%,深證成指下跌1.74%,創業板指下跌2.40%,科創50下跌3.56%,北證50指數逆勢上漲1.81%,每經品牌100指數則微跌0.36%,以921點報收。
從市場環境來看,隨著內外需動能邊際修復,8月進出口數據大幅改善。而穩增長政策的逐步兌現疊加內需動能漸進修復,出口基本盤將企穩回暖。另外,存量房貸利率下調細則落地,將有效減輕居民房貸利息支出。減稅降費政策加碼頒布,將切實減輕居民稅收負擔,增加居民個人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資金面方面,央行回籠市場流動性,北向資金小幅凈流出。
總體來看,短期人民幣匯率或維持高位震蕩,仍需保持耐心,靜待中美經濟預期差“倒掛”收窄的趨勢逐步明朗,市場情緒面、流動性方有望扭轉頹勢。
有機構指出,隨著增量穩增長政策接續落地,促進經濟回暖、上市公司業績底部已現、印花稅減半征收,證監會政策“三箭齊發”等效能持續釋放,將持續帶動估值及情緒的雙雙修復,市場有望企穩上行。
地產利好不斷釋放
上半年房企增收不增利,因行業低毛利項目持續進入結算期,利潤率仍處探底過程中。樣本房企有息負債規模較上年底提高0.7%,央國企在負債規模方面保持靈活,民企持續壓降杠桿。民企“三道紅線”指標惡化,其資產負債表有待進一步修復。經營上,上半年百強房企銷售規模保持穩定,頭部房企已出現明顯復蘇跡象。房企整體拿地規模穩定,且持續向高能級城市聚集。房企凈融資額依然為負,表明現金流依然承壓。
不過,7月24日以來,需求端政策落地節奏超市場預期,全國購房杠桿限制寬松,更顯力度。8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發布《關于調整優化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的通知》和《關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有關事項的通知》。
光大證券分析指出,2023開年,監管部門密集發聲,明確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實質性扭轉,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事關金融市場穩定和宏觀經濟發展全局。重要會議指出,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優化房地產政策箭在弦上,消費類商業公募REIT積極推進。
從供給側看,通過信貸、債券、股權多種方式綜合協同,“三箭齊發”有力提振房地產行業信心。從需求側看,5年期LPR下調,地方政府“因城施策”引導合理住房消費需求,包括優化“認房認貸”標準,下調首付比例及按揭利率等。政策利好頻發,供給側信用風險逐步出清,促需求政策陸續落地,高能級城市房地產市場供需回暖明顯,區域分化格局進一步凸顯。
港股地產底部價值顯現
本周,每經品牌100指數近四成成分股實現上漲。其中,地產板塊表現強勢,碧桂園單周漲幅達到20.22%,龍湖集團、華潤置地漲幅也分別達到5.45%和2.11%。另外,部分地產產業鏈公司表現不俗,徐工機械、中國建材單周漲幅也均超過5%。
公開資料顯示,碧桂園作為頭部房企,業績雖受行業環境影響,但銷售端仍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土地儲備存量充足、結構優化;資產負債表得到修復,債務結構不斷優化;同時公司以一體兩翼發展戰略,支持未來發展。
該公司于2022年6月將建筑子公司與原博智林旗下總包單位整合,成立科技建筑集團,打造智慧建筑體系。目前公司已有33款投入商業運用,覆蓋30個省超600個項目,累計施工面積超1000萬平方米。通過科技賦能,公司未來在地產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龍湖集團則作為優質標桿民企,秉承底線思維,運營始終保持穩健,公司后續將繼續憑借戰略前瞻、精細運營、財務穩健和城市深耕四大特色穩健前行,同時公司計劃商場、長租和物管的多元業務也將換擋加速,經常性收入也將相應更快速提升。
國泰君安分析指出,隨著近期LPR下調、各個地方出臺寬松政策,以及近日央行推出新政,針對2022年年底的政策在期限上進行續期,緩沖金融風險的發生。公司是優質頭部民企,短期受益于利好政策的出臺。公司近年來積極調整業務結構,當前非住宅開發業務占比約9.4%。隨著行業向新發展模式過渡,公司也積極加大其他航道業務的發展,形成新的業務格局。
而華潤置地背靠華潤集團,是行業領先的城市投資開發運營商。公司堅持“2+X”的商業模式,其中IP綜合實力全國領先。同時,公司財務穩居綠檔,融資成本處于行業最低位之一,資金優勢明顯,助力公司逆勢擴張。
每經記者 劉明濤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