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兼具排碳、固匯雙重特點,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領域和潛力所在。2022年我國農業生產碳排放量占總碳排放量的6.7%,畜牧業約占農業碳排放的50%。為充分發揮農業碳減排金融價值,在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等部門的指導下,青島市農業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市農擔公司”)以奶牛產業為“小切口”,對農業碳排放核算方法進行創新,開發了“碳惠保-奶?!睋.a品,制定發布實施了全國首個綠色金融和擔保行業團體標準,蹚出了政府性擔保助力農業減排固匯、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突破傳統局限,創新碳排放核算新方法
碳金融的難點在于如何向金融機構提供可準確量化的碳排放強度。針對以往奶牛養殖場僅核算奶牛腸道發酵和糞便管理過程碳排放的局限性,市農擔公司牽頭聯合市畜牧工作站、青島農業大學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組建30多人的項目團隊進行攻關,創新采用了全生命周期(LCA)碳排放核算,涵蓋飼料種植、農機具作業、肥料運輸和施肥、奶牛腸道發酵和糞便管理、養殖場能源消耗等奶牛養殖所有生產環節,保障了碳排放核算的系統性、全面性。針對以往奶牛養殖以肉、奶不同產品為功能單位分別進行碳排放核算的局限性,創新以生產蛋白質、脂肪等所消耗的能量作為功能單位,即以1兆焦能量的碳排放強度作為衡量標準,建立了標準能量碳排放CFunit(單位:噸CO2-eq/MJ)評價標準,提出了新的碳排放核算方法,率先實現了用統一、科學、普適的標準衡量不同產業和不同產品碳排放強度。
實施數智賦能,實現“一鍵式”數據采集
為減輕養殖場戶的數據采集壓力,提高碳排放強度評估的準確性,市農擔公司組織開發了“碳惠保”APP和微信小程序。該程序根據不同氣候區,以及牛奶、牛肉中脂肪和蛋白質的能量系數、飼料消化率等影響因素,依托“新牛人”平臺的數據樣本,設定14個計算公式,100多個數據指標、排放因子和轉換系數,實現碳排放計算和轉換過程自動化。對一些暫時無法獲取的實測數據,科學設定了缺省值,養殖場戶只需明確泌乳牛、干奶牛、青年牛、育成牛、犢牛的存欄量,手機點開APP或小程序,根據數據采集模板填寫飼料品種、日采食量、電油等能源消耗量、產奶量、奶牛凈肉率、糞便管理模式等基本養殖數據即可,實現了“農戶便捷式操作、數據一觸式形成”。
創設“碳惠保”產品,首次實現碳減排金融價值
市農擔公司創新推出了基于碳減排強度的“碳惠保-奶?!睋.a品,構建“融資擔保需求-碳排放強度核算-客戶分級-擔保增信”的“碳惠?!睒I務流程,為碳減排意愿強烈、實施減排或固碳成效良好的經營主體,提供增信服務并引入低成本信貸資金,以降低綜合融資成本、提高擔保額度、弱化反擔保等措施,引導、支持其采用新技術、新裝備,實現低碳綠色養殖,打通了畜牧養殖業碳減排實現金融價值的綠色通道,根據測定的碳排放總量對養殖戶進行ABC分類,A類碳減排水平處于行業內領先水平,提高擔保額20%;B類碳減排水平較好,提高擔保額10%;C類目前碳減排水平不高,但具有主動減排意愿,且貸款資金用于減碳設備的升級改造,擔保上限為升級改造成本的70%,目前青島市已落地8個項目,擔保貸款846萬元。萊西宏杰奶牛養殖場養殖奶牛600余頭,原融資成本7.2%,經測算其碳排放強度為A類,首次獲得農擔150萬元融資擔保,綜合融資成本僅為4.55%。
制定推廣標準,引領黃河流域綠色低碳發展
市農擔公司聯合沿黃流域7個省級農擔公司、高校、科研院所、產業龍頭企業、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等23家單位,制定并發布實施了國內首個基于減排固碳的碳擔保團體標準和綠色金融團體標準《農業融資擔保 碳惠?!膛!罚═/QDA 001-2023),實現了農業碳金融領域的零突破,該標準已在沿黃部分省級農擔公司業務場景中推廣應用。引入小龍潛行等數字化企業,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平臺,積極推動將“碳惠?!睋.a品由奶牛拓展到生豬、蛋雞、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領域,助力農業綠色低碳發展,為全國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的綠色金融創新提供青島方案。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劉栩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