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31日,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完畢。數據顯示,上市公司整體保持穩健經營,結構持續優化,預期逐步向好,內生動能不斷增強,彰顯出我國經濟的巨大發展韌性和潛力。
二季度業績回升趨勢明顯
統計顯示,上半年滬市主板1685家上市公司整體業績保持穩定,虧損面顯著收窄。上半年,滬市主板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4.93萬億元,同比增長2%。分季度看,走出先降后升曲線。企業經營造血能力明顯恢復,實體公司上半年實現經營性現金凈流入1.28萬億元,同比增長22%。上半年,1427家公司保持盈利,占比近九成,其中746家公司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116家公司扭虧為盈,較上年同期合計增加80家,凈利潤同比下滑公司較上年同期減少69家。
伴隨擴內需政策落地實施,酒店餐飲、旅游景區、電影院線行業凈利潤同比均實現大幅扭虧,已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線下百貨商超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46%。出行方面,航空、鐵路運輸客流量恢復明顯,航空機場虧損大幅收窄,鐵路公路凈利潤同比增長73%。終端消費品端,食品飲料、美容護理、家用電器等商品服務消費持續向好,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5%、59%、14%。
截至8月31日,除經緯紡機外,共有2812家深市上市公司披露半年報,實現營業收入合計9.83萬億元,同比增長5.1%,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874.7億元,同比下滑8.74%。但從二季度凈利潤數據看,回升向好趨勢明顯。
深市公司二季度營收、凈利潤均實現環比兩位數增長。其中,二季度實現營業收入合計5.20萬億元,環比增長12.3%;實現凈利潤合計3083.21億元,環比增長10.54%。二季度深市分別有2063家、1725家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環比增長,占比分別為73.36%、61.34%。
深市主板公司營收穩步增長,半數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其中,萬安科技、林州重機、保利聯合、寶新能源4家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增幅超過30倍。盈利方面,共計1177家公司實現盈利,占比78.52%。
上半年,1313家創業板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78萬億元,同比增長10.36%,高出A股市場整體增幅8個百分點。
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勢喜人
在滬市,作為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的核心行業,設備裝備制造行業保持較快增速,機械設備、電力設備、國防軍工等行業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8%、13%、24%。高技術制造業展現出較強的發展勢頭,逐步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軌交設備、航空裝備、通信設備等行業凈利潤分別增長10%、29%、15%。現代服務業同樣增勢良好,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凈利潤同比增長10%,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凈利潤同比增長9%。
上半年,滬市主板實體公司合計研發支出約3124億元,同比增長6%。國防軍工、通信、電力設備行業研發支出增幅分別達34%、25%、17%,凈利潤增長分別為24%、9%、13%,實現了研發增長與業績創優的正向循環。
上半年,深市1300余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36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中,比亞迪、寧德時代、榮盛石化、濰柴動力4家公司營收超千億元,潤澤科技、中環裝備、寶鼎科技、華民股份等25家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00%,增長態勢良好。
新能源汽車、清潔發電等綠色低碳領域保持迅猛增長勢頭。上半年新能源產業82家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5597.67億元、614.3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7.16%、42.64%;新能源汽車產業44家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3876.83億元、178.0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8.38%、61.45%。
長期資產投資穩步增長
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8%,這一特點也在A股上市公司有所體現。
在一攬子政策帶動下,上半年滬市主板實體公司購建長期資產支出合計1.32萬億元,同比增長16%。計算機、電力設備、汽車、國防軍工產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40%、30%、16%、16%。公用事業、交通運輸等基建相關產業投資支出同比分別增長38%、33%。光伏設備、汽車行業海外創收同比增長40%、33%。
上半年,深市公司長期資產投資合計達7427.24億元,同比增長8.58%。公用事業、汽車、有色金屬、機械設備行業公司2023年上半年長期資產投入增幅領先,同比增長分別達59.74%、56.39%、50.94%、26.10%。其中,公用事業、汽車、有色金屬行業公司最近兩年長期資產投入持續增加。
深市公司上半年研發資金投入合計3250.66億元,同比增長13.38%。其中,創業板公司研發投入共計894.94億元,同比增長16.66%。寧德時代、比亞迪、美的集團等7家公司上半年研發支出在50億元以上。(記者 ?;荽海?/p>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臧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