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報披露完畢,QFII持倉線路也露出水面,截至二季度末,QFII出現在852家上市公司的半年報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持股家數再創歷史新高,為2020年同期的兩倍有余,其中397只股票為二季度QFII“新寵”,157只個股獲得QFII增持。持股市值為1279.5億元,較一季度下降41.8億元,主要是由于二季度A股市場表現偏弱,部分個股出現調整所致。
19家公司被持有市值超10億元
截至2023年中報,從持倉市值來看,共有19家上市公司被QFII持倉超過10億元。其中,有2家上市公司,QFII的持倉市值超過百億,分別是南京銀行和隆基綠能。其中南京銀行被法國巴黎銀行持有14.45億股,持倉市值為115.6億元;隆基綠能被HHLR管理有限公司持有3.7億股,持有市值105.4億元。
從持倉前十的個股來看,銀行股依然是QFII的心頭好,前十大重倉股中,銀行股占據了四席,除了上述提到的第一大重倉股——南京銀行之外,還包括西安銀行、上海銀行和寧波銀行,持股市值分別為28.3億元、24.5億元和22.2億元。
從銀行的業績報來看,或可以對QFII的持倉線路窺豹一斑。目前42家上市銀行已全部完成半年報業績的披露。據統計,42家上市銀行2023年上半年凈利潤合計10874.4億元,同比上升3.4%。其中37家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長,有21家銀行凈利潤增速達到兩位數,其中江蘇銀行、杭州銀行和成都銀行等6家銀行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20%。
從持股占比來看,QFII持股占流通股比例超過10%的個股共有9只。其中,佳禾食品的QFII持股占比位居第一,占比高達30.51%;第二、三位的是西安銀行和透景生命,QFII持股占比分別為23.83%和19.11%。
QFII新進持股最多的個股是中金黃金、常熟銀行和中谷物流,最新持股量依次為4325萬股、3341萬股和3072萬股。
從布局情況來看,共有13家外資機構的持股超過10只。其中瑞士銀行的持股最多,高達236只,相比一季度的138只,增加了98只,低位加倉的跡象明顯,截至二季度末持股市值為129.5億元,也是目前持股市值唯一超過百億的QFII。高盛集團、摩根大通銀行、摩根士丹利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這三家QFII的持股數也都超過了100只,分別為155只、114只和112只。
從單家QFII的持倉市值角度來看,HHLR的持倉市值最高,雖然該機構僅持有4只個股,但是持有市值高達151.7億元,其中僅隆基綠能的持股市值就高達105.4億元。
從行業分布看,醫藥生物、電力設備、銀行分別有6股、6股和5股進入前50,分列前三名。從市值分布看,由于銀行整體持股市值高達467.02億元,遠遠領先于其他行業;其后醫藥生物、機械設備、家用電器和電子板塊的持股市值在60億元以上。
有私募基金經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QFII的持股特征非常明顯,其選股注重基本面,是典型的價值投資。目前其持有的個股基本上利潤增速都在3成以上,而且多是扎扎實實的主營業務增長,而非補助或者其他一次性收入,具有一定的可持續性,長期來看,QFII盈利能力很強。”
QFII入市20年,占總市值3.8%
QFII一直被市場稱為海外聰明錢, 今年7月9日,QFII迎來入市20周年。2003年7月,瑞銀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完成外資購買A股股票第一單,QFII正式在我國證券市場上參與投資。20年來,QFII持倉市值從7億元一躍超過1000億元,逾700家外資機構生根發芽。
業內人士表示,QFII制度作為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促進了中國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的多元化,助推了國內金融體制機制的發展完善。隨著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中國資產對外資的吸引力逐步增強,越來越多的QFII機構將入場,A股國際化與機構化進程將提速。
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認為,QFII制度的建立和發展是中國資本市場持續開放的重要標志之一?!?016年之后是QFII制度的高速發展期。2019年QFII投資額度限制取消,掃除了此前存在的額度和準入方面的一些障礙,QFII投資者可參與金融衍生品交易品種有所增加?!狈繓|明說。
從投資板塊情況看,QFII在行業配置方面呈現出順應經濟發展階段的特征。財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美岑表示,2003年至2008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QFII配置周期類行業較多。2009年至2017年,消費類行業受到青睞,占據QFII重倉股中最大比重。2018年至2022年,消費類行業估值較高,部分QFII兌現浮盈離場,配置占比下滑,科技創新方向成為QFII主要行業配置方向?!罢w而言,QFII資金行業配置呈現出明顯的順應經濟發展階段特征。”李美岑說。
中金公司的研報表示,外資已成為A股市場最重要的投資者類別之一。最新數據顯示當前外資持有A股市值規模約3.5萬億元,占A股總市值的比重為3.8%,占自由流通市值的比重為9.0%,其估算在機構投資者中持股比例僅次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
中金公司認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A股市場也是全球市值第二大股票市場(據WFE統計,截至2023年6月中國A股在全球主要股票市場市值占比約為10.5%),但是目前看海外投資者在A股配置比例仍偏低(MSCI全球指數中A股權重比例目前為0.5%)。從投資者結構看,中國A股市場外資市值持股比例還低于美國(17%)、英國(56%)、日本(30%)、韓國(19%)等市場,其認為未來存在提升空間。近年包括IMF在內的海外機構申請QFII/RQFII有所加速,一方面表明海外投資者、尤其長線投資資金對中國的中長期發展前景較為認可,對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前景持相對樂觀的態度;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國在對外開放領域的改革和努力也不斷取得積極進展。
來源:21經濟網
責任編輯:李冬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