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公布2023年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特質農品名錄,青島深海野游大黃魚、北宅櫻桃、萊西墨瑞鱈等7個農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萊西青萊綠茶、“豬八哥”富硒豬肉、沐官島牡蠣等3個農產品入選特質農品名錄。至此,青島市已有50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15個特質農品,數量位居全省首位,趕超鄭州,均列全國36個大中城市第三位。
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指在特定區域內生產、具備一定生產規模和商品量、具有顯著地域特征和獨特營養品質特色、有穩定的供應量和消費市場、公眾認知度和美譽度高的農產品。特質農品是指在產自特定產地環境,具有穩定且可感知、可識別、可量化的獨特品質特征的農產品。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文章。近年來,青島市農業農村局深入挖掘培育,推動一大批區域特色明顯、產業基礎牢、市場潛力大的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和特質農品。他們既是青島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縮影,也蘊含著“做好土特產文章,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的共富密碼。
“船載倉養”的青島深海野游大黃魚,產自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離岸50-100海里的潔凈水域,根據大黃魚野生洄游屬性,有效利用深遠海適宜海域,依據水溫等環境因素自航轉場,進行長期游弋式“海上牧養”,潔凈海水孕育生長,微晶鎖鮮活捕鮮達,其品質更趨近于野生大黃魚品質。2022年,成為全國首個海魚類特質農品。
還有浪漫“出圈”的北宅櫻桃。嶗山區櫻桃種植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其中北宅街道最為集中,共有1.1萬畝櫻桃園、46萬余株櫻桃樹,素有“中國櫻桃之鄉”的美譽。嶗山區充分挖掘北宅櫻桃稟賦資源,陌上青山,花開北宅,櫻花季營造浪漫氛圍,打造集“賞花、體驗、休閑、購物”于一體的新型生態觀光旅游區。櫻桃季舉辦北宅櫻桃節等豐富多彩的鄉村節慶活動,進一步豐富鄉村業態,拉長產業鏈條,引領文旅消費新風尚,促進消費升級。
又如增收致富的“綠色金條”仁兆蒜苔。平度市以農業標準化建設為抓手,推動仁兆蒜苔產業化發展,拓寬價值鏈,提高仁兆蒜苔產品附加值。支持農戶組建合作社、設立蒜苔保險試點,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提升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引進“套餐施肥”新技術,提升大蒜的抗逆性,增強大蒜活力。仁兆蒜苔種植面積現已達4000公頃,年產量4.6萬噸,年收入突破5億元。
再如“游”向全國的萊西墨瑞鱈。萊西墨瑞鱈深耕工業化循環水養殖,依靠規模化全人工繁育技術及工業化高密度循環水養殖技術,實現了墨瑞鱈國產化替代,該項技術被認定為國際領先水平。其主要生產主體青島七彩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獲得國內首家省級墨瑞鱈良種資格驗收,墨瑞鱈苗種車間里,40個孵化槽整齊排列,單批次可以孵化魚苗100萬尾。良種與高新技術引領產業發展,萊西墨瑞鱈已經成為國內設施漁業的典型代表。
青島農業資源豐富多樣,農林牧漁均衡發展。下一步,青島市農業農村局將繼續將發展名特優新農產品作為培育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促進區域優勢農業和產業發展的有力抓手,深入挖掘培育,有力增加優質特色農產品供給。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通訊員 吳燕
責任編輯:李冬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