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證券公司分類評價結果出爐。
記者從權威渠道了解到,證監會近日向證券公司公布了2023年分類評價結果。目前,全行業共140家證券公司,其中34家子公司合并至母公司評價,參評主體合計106家。A、B、C類公司數量占比分別為50%、40%、10%,AA級別公司保持在14家左右。
證券公司分類評價,是以證券公司風險管理能力、持續合規狀況為基礎,結合公司業務發展狀況,按照《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評價和確定證券公司的類別。分析人士表示,分類評價制度已經成為證券公司監管的基礎性制度安排之一,是傳遞監管導向、發揮監管“指揮棒”作用,促進證券公司更好發揮功能作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
看點一:14家獲AA級
在今年的分類結果中,106家券商參與評級。具體來看,A、B、C類公司數量占比分別為50%、40%、10%,AA級別公司保持在14家左右。
根據《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證券公司分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大類11個級別。A、B、C三大類中各級別公司均為正常經營公司,其類別、級別的劃分僅反映公司在行業內業務活動與其風險管理能力及合規管理水平相適應的相對水平。
證券公司分類評價自2007年啟動。越來越多的證券公司在監管導向和重點的指引下,端正經營理念,堅持合規導向、風控為本,助力提升了證券行業文化,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相關人士表示,證券公司分類結果不是對證券公司資信狀況及等級的評價,而是證券監管部門根據審慎監管的需要,以證券公司風險管理能力、持續合規狀況為基礎,結合公司業務發展狀況,對證券公司進行的綜合性評價,主要體現的是證券公司治理結構、內部控制、合規管理、風險管理以及風險控制指標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整體狀況。
看點二:“指揮棒”引導券商重合規風控
監管部門始終在動態調整影響分類評價結果的評價項目,以更好發揮“指揮棒”作用。記者了解到,證監會在進行證券公司分類評價時,重點突出四方面原則導向,一是堅持合規導向、風控為本;二是引導證券公司積極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三是堅持問題導向,傳導從嚴監管壓力;四是引導證券公司提升行業文化、涵養行業生態等。
合規風控是證券公司規范穩健發展的根基,也是分類評價關注的重中之重。分類評價將對證券公司、分支機構、各類境內外子公司、董監高和主要業務人員等各類主體采取的行政處罰、監管措施、自律措施、立案調查等各類情形全面納入評價范疇,依據《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確定的標準予以相應扣分。特別是對被采取重大監管措施、行政處罰或發生重大風險事件的公司,嚴格予以扣分并取消相應的業務發展加分,傳遞強化全面合規風控的鮮明信號。
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以來,證監系統共對證券業開出近200張“罰單”,涉及投行、資管、經紀及研究業務。多家券商及相關負責人被“雙罰”,處罰措施包括暫停業務、被認定為不適當人員、責令改正、監管談話或出具警示函等,還有的券商被立案調查。這些都成為了分類評價中的扣分項,監管處罰的從嚴從細引導著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漸行漸穩。
看點三:北交所業務加分分值擴大 40余家券商獲加分
分類評級旨在引導證券公司積極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近年來,證監會設置多項落實專項監管工作評價項目,引導證券公司回歸本源、更好發揮機構功能。
具體來看,2020年起,分類評價設置北交所、新三板業務專項加分。今年進一步增加了加分分值、擴大加分公司范圍,將加分上限提高了1倍,加分公司范圍由20%擴大至40%,并提高推薦掛牌和保薦數量、發行融資額、做市交易量三項指標權重,支持北交所打造服務中小創新型企業主陣地。這意味著有40余家證券公司此次在北交所業務中獲得了加分,多家證券公司獲得最高2分的加分,加分力度明顯提升。
同時,今年還落實獎優罰劣導向設置7項扣分指標,保薦推薦業務撤否情況、觸發中止發行情形、出現一定比例包銷、發行定價不合理、做市業務“烏龍指”情形、做市業務技術故障及其他不配合監管的行為等,引導證券公司提高北交所執業質量。
這和證監會持續多年推進北交所穩定發展和改革創新密切相關。黨的二十大對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等作出部署,為了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促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功能,9月1日,證監會制定并發布《關于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爭取經過3到5年的努力,北交所市場規模、效率、質量、功能、活躍度、穩定性等均有顯著提升,契合市場特色定位的差異化制度安排更加完善,市場活力和韌性增強,形成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的北交所品牌、特色和比較優勢,對新三板的撬動作用日益顯現。
此外,證監會已經連續多年將支持民企發展、服務民企紓困納入專項評價,對新增投資紓解股票質押風險、創設交易所信用保護工具支持民企發債成效顯著的公司予以加分。并且,連續2年將權益類基金銷售列入專項評價,對權益類基金保有規模排名前列且不存在“贖舊買新”情況的證券公司給予加分,引導證券公司服務居民財富管理需求、促進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今年還新增科創板、 REITs 、期貨期權等做市專項評價,引導證券公司有效發揮市場流動性提供者的功能、促進市場平穩運行。
看點四:文化建設是考察重點
分類評級中,監管部門堅持問題導向,傳導從嚴監管壓力。一方面是對日常監管發現的行業突出問題,及時納入分類評價,引導行業重點關注、強化管控。另一方面,證監會對合規風控問題突出的個別機構,注重整體實質判斷,充分運用《風險管理能力評價指標與標準》等評價規則,該扣分的從嚴扣,確保評價等級準確反映其整體合規風控情況。
同時還引導證券公司提升行業文化、涵養行業生態。近年來,分類評價持續將文化建設相關情況列為重點評價內容。如針對從業人員違規炒股問題,證監會對個人加大執法處罰力度的同時,在分類評價中對相關公司予以扣分,壓實機構主體責任,督促公司健全相關內部管控機制,著力整治行業頑疾。
看點五:分類結果直接關系監管資源配置,對券商意義重大
自證監會對證券公司實施分類監管制度以來,有效促進了證券公司加強合規風控、增強核心競爭力。對于券商而言,“分類評級結果”意義重大。
華金證券研報則提到,分類評級是監管層對券商治理結構、內部控制、合規管理、風險管理、風險控制及業務發展狀況的綜合評價,直接影響券商投資者保護基金計提比例;凈資本、風險資本等核心監管指標計算標準;同時也會影響到新業務資格、監管資源分配、現場/非現場檢查頻率等。據了解,近年來證監會對券商監管更加強調差異化監管、管少管好,合理配置監管資源,推動監管轉型,分類評價結果是其中的重要依據。
根據《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規定,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根據證券公司分類結果,確定不同級別的證券公司繳納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具體比例。根據現行規定,所有在中國境內注冊的證券公司,按其營業收入的0.5%-5%繳納基金。
據接近監管層的相關人士介紹,監管部門持續關注分類評價的運行成效,注重傳遞監管理念和引導行業服務高質量發展等作用的發揮,下一步將重點做好兩方面工作。
一是通過專題培訓等多種方式,向證監局和行業機構傳達分類評價工作的導向、標準、下一步關注重點,不斷提升評價標準的導向性和公平性。
二是監管部門正研究評估《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引導行業走好專業化、集約化、差異化的高質量發展新路,督促證券公司在嚴守風險合規底線的同時,切實增強大局觀、專業性,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及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能力,為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建設作出更為突出的貢獻。
來源:證券時報·券商中國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