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多地加碼布局新基建發展 地方專項債發行三季度迎高峰

    今年以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上半年新基建投資同比增長16.2%。步入下半年,廣西、貴州、河南、福建等多地就推進新基建作出新的部署,進一步釋放出新基建提速的信號。

    例如,河南和福建均在8月發布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河南明確提出將用三年時間爭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進入全國前5位;福建提出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強基”行動,推動全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模、能力水平、創新能級邁上新臺階。

    與此同時,作為新基建主要資金渠道的地方專項債發債進度也在三季度按下“快進鍵”。按照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的要求,今年3.8億元的新增地方專項債額度預計將在9月底前發行完畢。從目前已披露第三季度發行計劃的省市來看,三季度將成為地方債發行的高峰期。

    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研究所研究員吳亞平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總體上,新基建的邊際投資效益要好于傳統基建,且能為傳統基建賦能、提高服務效率,有助于創造新興消費或為消費創造更便利條件,各地區加快新基建發展步伐,無疑將促進經濟恢復,同時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多地加碼新基建

    今年上半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明顯加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同比增長16.2%,占全部基礎設施投資的比重較去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5G、數據中心等信息類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3.1%,工業互聯網、智慧交通等融合類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4.1%。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新基建投資增速明顯快于基建整體增速,基建投資比重穩步提升,顯示上半年國內加快推動新基建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新基建涉及5G基站、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特高壓、新能源配套基建等領域,有利于發揮投資穩增長關鍵作用、優化固定資產投資結構、提升投資效率,同時帶動部分行業領域技術突破和產業轉型升級。

    近期,國家多個部門公開表示將進一步推動新基建。例如,7月4日的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江平表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字基礎設施體系化發展和規?;渴?,加快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7月21日,國家發改委就業司副司長常鐵威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加大對光纖網絡、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支持力度。

    與此同時,多個省份在今年下半年出臺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相關行動規劃,新基建熱度再次走高。

    7月21日,廣西發布《廣西全面統籌和加強城鎮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與融資工作助力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其中提出,深化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基于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

    貴州發布的《貴州省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加快推進城市公共區域、居住社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保障能力提高到3.5千瓦/輛,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覆蓋率100%。

    8月,河南、福建出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部署近三年新基建相關推進工作。

    其中,河南提出,到2025年,河南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爭取進入全國前5位,通信網絡、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領域實現全國領先,算力基礎設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領域加快突破,建成全國重要的信息通信樞紐和信息集散中心,打造國內一流的傳統基礎設施升級樣板、全國重要的區域創新中心。

    福建在8月17日舉辦的福建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將打響“數字福州”國際品牌,建設“數字應用第一城”。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強基”行動,聚焦新網絡、新技術、新算力、新安全、新融合、新平臺等六個方面加快構建數字化、智能化、集約化、綠色化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全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模、能力水平、創新能級邁上新臺階。

    地方債發行提速

    “各地加大新基建布局,即意味著加大政策和財政支持,釋放出積極的財政政策信號,財政政策在新基建中的引領作用將進一步強化?!北本┐髮W國家發展研究院助理院長、北京大學長沙計算與數字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黃卓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2022年,專項債領域在原有的交通基礎設施、能源、保障性安居工程等9大領域基礎上,增加了新型基礎設施、新能源項目。目前,財政資金和專項債券是新基建資金來源的主要渠道。

    基于此,多地均在通過專項債的方式支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例如8月17日,湖南便首次發行了金額為3.5億元的新型基礎設施專項債券,用于支持株洲市(省級)經開區5G數字應用示范基地等新基建項目。

    根據財政部的部署,今年全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限額為3.8萬億元。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今年各地發行新增專項債券24971億元,其中用于項目建設的新增專項債券23598億元,約占全年發行進度的62%,而去年同期的進度達到90%以上。從數據上看,地方專項債發行進度有所放緩。

    黃卓表示,上半年新增專項債發行放緩,一方面是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地方政府對專項債項目的收益和風險管理要求更加嚴格,項目篩選和儲備進度有所放緩。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經濟數據表現超過預期,GDP增速達到5.5%,呈現良好恢復態勢。因此,地方對于穩增長的緊迫性小于去年同期,專項債發行放緩符合當下經濟形勢。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據近期多位地方財政、地方債承銷行人士透露的消息,相關監管部門已經通知地方,要求2023年新增專項債需于9月底前發行完畢,原則上在10月底前使用完畢。若按照9月底前發行完畢的要求,意味著8、9月專項債發行規模平均須在0.65萬億元左右。

    目前來看,8月以來地方發債進度確有所加快。參考華金證券8月16日報告,截至8月15日,28個省、計劃單列市披露了第三季度發行計劃,總計25221億元;7、8、9月占三季度比重分別為32%(8000億元)、47%(11924億元)、21%(5297億元)。

    “今年專項債發行額度較去年高,在國內積極促消費、穩投資政策基調下,政策靠前發力,三季度專項債發行將加快?!敝苊A表示。

    今年4月2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提出了關于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投資建設模式”“以應用為導向”等一系列要求,這也釋放出信號,需要以更加豐富的渠道為新基建提供資金支撐,同時鼓勵更加多元的市場主體參與其中。如何實現這一點?

    周茂華表示,在推動新基建發展上,需要有一定的啟動資金以及好的合作和退出機制,充分發揮公共資金的杠桿作用,帶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同時,應建立新基建的協調機構,加強各部門間的協同,保障新基建在用人用地等要素上的配合。各地也需要根據發展需求明確新基建的重點方向。

    而新基建與傳統基建項目相比更多地與產業發展掛鉤,服務于商業體系或者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吳亞平認為,對于產業類的新基建項目,政府也可以通過出資設立產業基金等方式間接支持新基建投資,并帶動更多的市場主體參與其中。

    來源:21經濟網

    責任編輯:李冬明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