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綠色增糧”看青島 金秋時節好“豐”光

    糧食安全,“國之大者”。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2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要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緊接著,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集中必要資源力量和手段,努力推動糧食產能早日邁上新臺階。

    作為傳統產糧大省的農業大市,青島積極響應、精心謀劃。2023年2月召開的青島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著力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堅持糧食生產增產、減損一起抓。為此,青島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全力打造集高產創建、快速烘干、倉儲物流、加工銷售、數字應用、成果展示于一體的高標準現代化糧食生產綜合示范樣板。

    8月29日,知名媒體“鄉村振興青島行”活動走進平度市,通過探訪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核心基地及代表企業,實地觀摩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融合的綠色增糧“青島場景”,探索綠色增糧的“青島方案”。

    牢記國之大者 青島勇擔先行示范重任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糧食產能持續提升,確保了國家糧食安全。2009年,為進一步提高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水平,我國實施新增千億斤糧食產量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糧食生產能力達到1.1萬億斤以上、產能增加1000億斤。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糧食總產量在2020年達到13390億斤,遠超預期目標,而到2022年我國糧食生產再奪豐收,實現全國糧食產量連續8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隨著2023年國家啟動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意味著我國糧食總產量將向1.4萬億斤邁進。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將為建設農業強國提供有力支撐,為應對國內外風險挑戰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強國必先強農,強農則必先增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生產供給能力。提高單產水平是落實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的重要途徑,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主攻單產、力爭多增產”的要求,并首提“開展噸糧田創建”。

    噸糧田,顧名思義,即年糧食畝產達到1噸的農田。創建噸糧田,其實也是對提升糧食產能的大考。而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同樣也是青島高質量建設農業強市的重要課題之一。

    青島農品品牌

    目前,青島市啟動建設7個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目標到2025年,先行示范區內主糧作物達到“噸半糧”水平,打造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融合的綠色增糧“青島場景”。示范區輻射305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主糧作物基本達到“噸糧”水平,帶動全市糧食均衡增產。

    把地方策略與國家戰略相結合,深刻認識穩住糧食安全“壓艙石”戰略意義,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既是青島奮力打造農業強市的根本指引,亦是其勇擔先行示范重任的題中應有之義。

    以實干求實效 青島夏糧實現“三增”

    創建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核心在于“綠色”,目的則是為“增糧”。

    從題面來看,青島想要實現先行示范的目標,不僅需要做好綠色可持續的文章,更要切實看到糧食增收的成效。

    4月26日,青島市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創建啟動儀式暨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會舉行。會上強調,推動農業生產方式全面綠色轉型,是貫徹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重大戰略部署、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重要抓手,并明確要把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建設作為今年糧食生產的“重頭戲”來抓。

    在抓住綠色這一根本前提的同時,也要在產量上見真章。根據國家統計局青島調查隊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青島市夏糧播種面積342.79萬畝,單產420.97公斤/畝,總產量144.31萬噸,夏糧再獲豐收,面積、單產、總產實現“三增”,糧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夏糧“三增”的底色,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更是以實干求實效的生動詮釋。

    與青島市亮眼成績相得益彰的,是各區市的“高光”表現。

    近年來,平度市糧食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280萬畝、產量29億斤,約占青島市糧食總產量的一半,10年蟬聯全省產糧大縣“冠軍”,連續11年獲評“全國超級產糧大縣”。

    今年,平度市147萬畝小麥已經全部收獲完成,夏糧再獲豐收,打好打贏了糧食豐產豐收的第一仗。

    深究平度市在促進夏糧增收增產方面所采取的舉措,也能看到“綠色增糧”的影子。

    產品展示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好種才能出好糧。今年,平度市重點推廣的青農7號小麥,在高產示范田實打測產中,平均畝產高達837.2公斤,再次刷新青島小麥最高單產紀錄。

    產品展示

    公開資料顯示,位于平度市蓼蘭鎮勝利村的綠色增糧先行區示范基地,面積達150畝,采用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模式,集成應用了一整套綠色增產技術——科學選用高產優質廣適抗逆小麥新品種青農7號,采用小麥“兩選四適”一播全苗技術播種;推廣應用秸稈粉碎深翻還田、生物堆肥還田等技術,培育良好耕層;采用寬幅精播和減壟增地種植技術,土地利用率提高10%左右;通過滴灌增施微生物菌劑,實現水肥菌精準管理;采用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融合技術,實現病蟲害損失率控制在3%以內;選用高效智能農機,提高了播種、田管質量,小麥機收損失率控制在1%內,科技裝備支撐小麥高產穩產成效突顯。

    而在青農7號小麥品種高產背后,同樣也要看到平度市正圍繞打造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全力推進科企合作、院企合作,從根源上強化小麥豐產“基因”,這也是實施“藏糧于技”這一國家戰略的具體實踐。

    據了解,青農7號由成立于1996年的山東省青豐種子有限公司自主選育,該公司是一家集農作物育種研究、良種繁育、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種子企業,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省種子協會會員、青島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山東農業大學等10所高??蒲性核㈤L期合作關系,被授予國家小麥黃淮海北片區域試驗站和山東省農作物新品種區域試驗站。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2016年,依托山東省青豐種子有限公司,蓼蘭鎮建成了青島市首家涉農院士工作站——山東省青豐種業院士工作站,組建了以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東教授為主的6人專家工作團隊,規劃了1600畝的院士試驗田開展試驗研究。

    近年來,該創新團隊育成高產、優質、廣適的小麥新品種10個、花生新品種6個。其中,“青豐1號”小麥品種搭乘“神舟七號”太空育種,填補了青島市太空育種的空白,獲得青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列為青島市主導品種和國家良種推廣補貼項目主推品種,累計推廣面積達500多萬畝,為糧食豐產豐收提供了良種支撐。

    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

    窺一斑可知全豹。平度市打造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工作如火如荼的背后,體現的正是青島對實現綠色增糧目標的志在必得,更能看到青島身為先行示范的引領擔當。

    多維度協同發力 打出綠色增糧“組合拳”

    保障糧食安全任務巨大,既要藏糧于技,又要藏糧于地,還要藏糧于策,同時需要滿足新要求,樹立新理念,堅持大食物觀,著眼全產業鏈,立足全綠色化。

    對青島而言,做好綠色增糧工作意義重大。這既是出于青島7個涉農區市有5個為全國產糧大縣以及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能力位居全國36個大中城市首位的重要戰略地位使然,同樣也是踐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理念的主動作為。

    為將“豐收在望”變為“豐收到手”,青島正多維度協同發力。

    頂層設計方面,青島出臺建設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意見,配套制定19條推進措施,綜合考慮全市糧食生產基礎條件、生產水平等因素,利用3年時間建成10個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首批7個已經啟動建設。

    實施路徑方面,青島堅持“產購儲加銷”全鏈條協同推進,探索糧食大面積綠色均衡增產“五六七”新路徑,堅持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五良融合”,推進農田規模化、技術標準化、裝備智能化、環境生態化、服務專業化、運營產業化等“六化同步”,全面實現良種覆蓋、農機作業、統防統治、水肥一體化、配方施肥、先進技術應用、農業廢棄物回收等“七個百分之百”。

    在膠州市膠西街道,通過采用“訂單種植”的模式,提前為馬鈴薯找好銷路,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直接到地頭采購,徹底解決馬鈴薯“有人種,無人收”的問題,為農戶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立足大農業發展規劃,萊西市沽河街道組織農業服務工作人員,主動到涉農企業送政策、問需求、紓難題,并以新技術為主導,引進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現代化配套農機裝備,以良種良法良田相配套,農藝農機農人相結合,開創農業種植新模式,全面提升糧食產能。

    推動綠色發展,青島聚焦田、種、技、機、管等核心要素,集成應用耕地地力提升新方式、豐產穩產新品種、綠色增產新技術、綠色高效新機械、智慧管理新模式等,實現農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應用無人駕駛、植保飛防、收獲減損等智能綠色高效機械,運用優良品種、節水節肥、綠色防控等增產技術,實施耕種管收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化肥、農藥施用量保持“負增長”,年均減少1-2個百分點。

    同富勤耕農機合作社是青島西海岸新區大場鎮“同富田園”專業合作社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合作社成立以來,通過應用激光平地機、條播機、鎮壓機、飛防無人機、絞盤式噴灌機等先進農用機械,助推大田農業現代化,切實解決“誰來種地、怎樣種地、如何增收”的問題。

    與增產對應的是糧食減損。玉米螟等鱗翅目害蟲是農業生產中危害性較嚴重的害蟲之一,每年7月到8月,是玉米螟的高發期。近年來,青島探索利用“害蟲天敵”—赤眼蜂實施綠色防控,不僅生態環保,還提高了玉米產量和品質,既全力保障秋糧穩產增收,又支撐全市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建設。

    8月8日,即墨區藍村街道舉行青島市綠色增糧秋季農作物病蟲防治現場會暨玉米天敵生物防治田間觀摩,這是膠東地區首次組織大規模無人機投放天敵生物防治,也是推進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融合發展的有益嘗試。

    據測算,使用無人機生物防治技術,一畝地能省20元,而在位于藍村街道的這片1200畝的核心示范田上,通過使用無人機可節省24000元。同時,使用赤眼蜂防治技術,一畝地可減少15克化學藥劑使用,既降低了農藥使用強度,同時減輕了對環境的污染。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再到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守住糧食安全“國之大者”,須久久為功。

    伴隨這一套綠色增糧“組合拳”的打出,青島建設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的步伐已然提速。一幅“春華秋實”的美好圖卷正在青島鄉村徐徐鋪開……(記者 莊建成)

    來源:鳳凰網青島

    責任編輯:李賽男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