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躍深海觀“經 略”
青島西海岸新區發揮優勢向海要糧,國產三文魚36小時內發全國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離岸120海里的黃海海域,全球第一座全潛式深海漁業養殖裝備——“深藍1號”靜靜地浮在海面上,其下的冷水團內,“10萬+”尾三文魚在深水網箱內游得不亦樂乎。
“這片海域是農業農村部批復的全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國家級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總面積553.6平方公里,底層海水溫度常年保持在12℃以下,適宜三文魚生長。”山東海洋集團深遠海綠色養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郝林介紹,截至目前,“深藍1號”已經完成3次大規模收魚,實現了全球低緯度遠海養殖三文魚和國產海水三文魚養殖“零”的突破。
萬頃碧波涌,藍色大糧倉。海洋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食物資源寶庫,向海要糧是經略海洋的題中之義。
“經第三方權威專業機構檢測,試驗區養殖的三文魚達到出口歐盟標準,所含蛋白質等主要營養成分遠高于淡水養殖和近海養殖?!鄙綎|海洋集團深遠海綠色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湯慶凱表示,這里產出的國產三文魚36個小時內就能發往全國,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大連、西安、南寧等多個地區熱銷,為國內百姓的餐桌增添優質蛋白供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國產三文魚“躍出”深海,離不開船舶海工裝備走向深藍。
單以體量看,“深藍1號”周長180米、總高70米,重約1400噸,養殖水體約5萬立方米,可同時養殖30萬尾三文魚,是世界最大的全潛式深海養殖裝備,建造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的難度可想而知。
而讓“深藍1號”夢想照進現實的,正是青島西海岸新區海西灣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基地,這里是國家規劃建設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目前已聚集100余家船舶海工及各類配套企業,形成國內船舶海工行業的完整產業鏈。
我國完全自主設計、研發、建造的世界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戶籍”所在地同樣在海西灣?!皣?號”研發團隊在這里完成了以“大型養殖工船功能與船型”“魚類集約化‘船載艙養’工藝與裝備”為核心的創新性成果,形成30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累計形成系列技術成果60余項,申請專利保護40余項,其中國際專利1項。
湯慶凱介紹,“深藍1號”不斷進行改造升級,新增生物量監測系統、優化養殖監控系統和遠程信息傳輸系統,在陸地上就可以對百海里外的養殖情況一鍵直觀、直管、直達。通過生物量監測系統,可以實現對魚類生活狀態、進食情況、形狀大小實時監控,生產管理人員隨時根據這些信息精準調整飼料投喂,極大提升了成魚品質。
以陸上、近海、遠海接力養殖為基礎,青島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正在打造“陸基產業園區+深遠海產業園區”陸海接力集群式發展新模式。其中,深遠海產業園區打造依托大型養殖裝備平臺的“1+N+N”養殖新模式,即“中央綜合管理平臺+多個分布式網箱+多條配備養殖工船”模式,陸基產業園區擬建設苗種培育、精深加工、科技研發等三大產業園區。
“未來,我們將持續拓展海水養殖發展空間,滿足我國對三文魚等高端海產品的需求,打造千億產值的產業鏈,促進水產養殖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在深遠海養殖種業、深遠海養殖裝備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在全國深遠海養殖產業中發揮創新示范引領作用?!鼻鄭u西海岸新區副區長趙英民表示。
這一愿景的實現,離不開資本這個“加速器”。2021年,山東海洋集團、青島西海岸新區平臺企業青島海洋投資集團聯合山東萬澤豐海洋開發集團,合資成立山東深遠海綠色養殖有限公司,作為試驗區開發建設的運營管理主體,加速推進試驗區的開發建設。
經略海洋,是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歷史使命和重大責任。一尾尾從深海游出的三文魚,折射的是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業、資本運作等領域協同并進的系統性理念。也正是這種系統性理念,造就了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經濟不斷加快高質量發展。2023年,青島西海岸新區繼續統籌推進總投資1000億元的60個海洋重點項目,上半年新開工項目7個、新竣工項目8個,實現投資68.14億元。
來源:大眾日報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