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島市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
青島是沿黃河流域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在地理位置方面,青島市地處亞歐大陸和太平洋交匯地,是中國通向世界五大洲的重要口岸之一。作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節點城市,對內青島能夠連接環渤海經濟圈及京津冀都市圈、直通沿黃河流域的中原城市群及關中城市群、并輻射到長三角城市群;對外能夠東接日韓東北亞及環太平洋區域、北通俄羅斯蒙古、充分對接“一帶一路”沿線其他國家。具有輻射內陸、連接南北、面向太平洋的優勢,對外貿易海陸空立體式開放,擁有建設國內國際物流大通道的獨特優勢。在資源優勢方面,青島市擁有基礎雄厚的制造業歷史、豐富的自然資源稟賦、多種功能區等優質開放平臺和科技創新等各種政策,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與社會創新活力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對貿易、投資、金融、技術、數據等要素的國內國際區域性配置功能持續強化,協同膠東、服務山東、輻射沿黃流域優勢明顯。
二、發揮青島優勢,積極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一)物流多式聯運,打造沿黃流域城市貿易通道
青島市應支持各類企業促進資本與資源的融合,并組建多式聯運專業化經營主體,以集群的方式發展成為跨區域、跨產業聯盟。引導物流園區、開放平臺、通道運營平臺與多式聯運經營主體開展多種形式的業務協作,搭建企業合作、政企合作的互動平臺。支持經營企業深度應用網上結算、電子運單等新模式,拓展多式聯運服務鏈條。青島應繼續完善國際班列網絡,加強物流企業與亞洲各國港口、鐵路的合作力度,打造沿黃流域城市青島窗口的進出口貿易便利平臺,暢通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和上合組織國家的國際物流運輸大通道。
(二)產業引領帶動,建設世界級新興產業集群
加快發展新能源、智能汽車、新一代移動通信產業、集成電路產業鏈,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隱形冠軍”。青島向黃河流域省市推廣“工賦青島”模式,以海爾卡奧斯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依托,向黃河流域制造業企業的自動化和數字化轉型賦能;以中車集團資源與沿黃省份軌道交通密切合作為依托,加快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中車大數據中心建設,加速上下游企業的對接聯動。2023年青島市積極申報“黃河流域跨境電商博覽會”“黃河流域工業互聯網賦能產業數字化轉型系列對接活動”積極對接省際合作,融入發展計劃。同時鼓勵有條件的青島企業到沿黃省市開展產業協作,共建產業園區,研究探索“雙向飛地”“共管園區”等跨區域產業合作模式。
(三)政企研協同發展,共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
青島市推動生態環保領域的成果地向黃河流域轉化,服務保障黃河全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青島市支持環保行業頭部企業參與沿黃各省市的植被恢復、水土保持、防沙治沙、土壤修復和水環境治理等生態修復工作。例如,青島大學依托學校多個專業,協同沿黃流域的寧夏農業農村廳、西安交通大學等政府機構及高校及企業的人才和技術資源,圍繞水土資源與環境系統等研究方向,為解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污染治理、黃河三角洲土壤修復以及海水利用與環境保護等重大問題提供源頭創新和共性關鍵技術;青島理工大學進行青藏高原草原碳匯能力的相關研發,并對青藏高原高寒地區有機固廢資源化技術與高寒地區荒漠化土壤改良進行創新性研發。
(四)積極發揮平臺作用,帶動全流域高水平對外開放
青島應充分發揮園區作用打造對外開放高地,積極帶動沿黃省市打通國際國內市場,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發揮山東省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的先行先試作用,在沿黃省市布局建設聯動創新區,推廣青島已探索落地的先進做法和創新經驗,加強與豫陜川等省份自貿試驗區的交流合作;依托上合示范區地方經貿合作綜合服務平臺,深化與黃河流域地區海關、稅務協作機制,多部門聯動為各地企業發展賦能,搭建沿黃省市與上合組織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領域深層次的合作平臺。
(五)打造都市圈協同發展,強化省內城市群龍頭效應
山東省打造高質量發展黃金通道,打造能夠引領發展的中心大城市。山東半島城市群錨定中心城市帶動都市圈的發展思路,建立以青島和濟南為中心的雙都市圈,力促青島都市圈與濟南都市圈產業發展的有效融合與價值提升。在打造城市中心、塑造強龍頭作用的過程中,要發揮青島對外開放橋頭堡的作用,深度對接RECP,全面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向黃河流域延伸覆蓋跨境貿易綜合服務,帶動提升沿黃各省市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
作者:中共青島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 左文琦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