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每日一習話】讓濕地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


    (歡迎點擊視頻,觀看本期《每日一習話》)

    習近平:濕地貴在原生態,原生態是旅游的資本,發展旅游不能犧牲生態環境,不能搞過度商業化開發,不能搞一些影響生態環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會所,讓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

    這段話出自2020年3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考察時的講話。

    濕地,是指常年或季節性積水、地表濕潤的區域,包括河流、湖泊、沼澤、灘涂、淺海區等自然濕地,也包括水稻田、池塘、水庫等人工濕地。濕地往往富含動植物和微生物資源,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氣候、蓄洪防旱、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生態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

    我國現有濕地面積約5635萬公頃,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四,是全球濕地類型最齊全的國家之一。杭州西溪濕地、黃河三角洲濕地、云南紅河哈尼梯田、湛江紅樹林等,都是大家熟知的濕地。保護這些濕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不僅關系到我國的生態安全,還關系到我們每個人的美好生活。

    新時代十年來,我國將濕地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不斷加大濕地保護、修復、管理力度。從制定實施首部專門保護濕地的法律,到加大執法力度、嚴打侵占破壞濕地資源的行為,再到加強對重要濕地的生態環境監測、修復功能退化濕地……一系列有力舉措推動我國濕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2022年,我國新增18處國際重要濕地,總數達到82處,位居世界第四。

    今天,我們許多濕地公園生態環境良好、自然風光優美,不僅發揮著重要的生態功能,也是當地居民日常親近自然、休閑游玩的好去處。有的濕地公園建起濱水棧道、環湖跑道、露營區域、攝影基地等設施,滿足人們漫步賞景、鍛煉身體、休閑娛樂的多樣需求;有的在園區內舉辦研學科普活動,讓大家在觀鳥賞花中了解濕地和動植物的相關知識,為公眾普及生態環境保護知識。濕地公園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原生態是濕地最顯著的特征。只有堅持科學保護、合理利用,才能促進濕地保護與利用的良性循環、協調發展。我們要有效發揮濕地的生態、生產、生活功能,讓濕地公園成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共享的綠色空間、幸福家園。

    本期解讀:陳銳海 央廣網評論員

    來源:央廣網


    責任編輯:臧劍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