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正處于主汛期,多個城市形成內澇積水等災害,而青島嶗山區卻以科技智慧有效化解防范。嶗山區對200處重點積水點增添了“聰明”的感知器,一旦水位超過一定高度,平臺便可收到自動警報,積水事件減少30%以上。青島也進入旅游旺季,外地旅游大巴車和游客逐漸增多,哪里需要疏導、哪里需要清潔路面垃圾,哪個公廁環境質量超標,平臺可自動提醒并與及時派單處理......
當下,各地均在完善城市精細化管理體系,下繡花功夫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能力,力求“城市管理像繡花一樣精細”。那么,青島這座城市治理的“繡花針”到底有多細?如何以智慧科技落實“數字青島2.0”的建設?在嶗山區城市管理局,就能找到答案:
嶗山區城市管理局聯合海納云圍繞城市運行、管理、服務,依托CIM、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手段,打造了“青島嶗山區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這一平臺“向數據要智慧”,建成了城市運行全息感知網絡,實現環衛管理、垃圾分類、井蓋管理、公廁管理、積水監控等城市管理業務的一體化監管、城市部件精細化管理和事件處置可視化聯動。
向數據要智慧,城市管理更精細
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
在海納云的助力下,嶗山城管以建設“好用、實用、管用、愛用”的智慧平臺為目標,將窨井普查與建設、智慧井蓋監測管理系統、城市積水監控系統、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系統、智慧公廁管理系統以及垃圾分類應用服務系統融合于一體,打通行業應用數據的監測、預警、告警以及處辦監督,打造了“青島嶗山區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助力城市運行管理的全方位態勢感知,力求“精‘繡’‘智’理”。有了這個會學習、會智能分析輔助決策的“智慧大腦”,結合管理實際,嶗山區城管局可對城市管理各類信息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研判,找出城市管理多發問題、易發區域、高發時段,城市管理更加的得心應手。
▲青島嶗山區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
以積水監控系統為例,嶗山區在易積水路段試點安裝56處雨/污水井蓋安裝液位監測儀、5處路面埋入式積水監測儀、3處感應式電子水尺和26處監控攝像機等積水監測設備,當道路積水達到危險水位時,“城市積水監控預警系統”自動發布內澇積水預警,通過顯示屏、微信公眾賬號等方式發布預警信息,及時通知養護單位到場排水作業、設立警標等,實現對嶗山區26個重點積水路段進行實時積水監測預警。
▲嶗山城市積水內澇監控系統
再例如,每到旅游旺季,經常有旅游大巴車??吭谇昂T?、景區等周邊,早飯時段過后,路邊就會遺留一地垃圾;每天早晨5:30至8:30期間,株洲路上的靈活務工市場,會有大量靠活零工人,現場垃圾較多……諸如此類,“智慧大腦”可根據歷史數據自動分析,對相似案件進行提示,并及時推送至對應的街道辦、環衛養護單位,第一時間清理。隨著“數字青島”“智慧城市”正在成為青島的新“標簽”,嶗山“智慧城管”的建設正是“數字青島”的典型體現,它的應用和普及,極大助力青島打造更高水平智慧城市。
以智慧大腦,守護城市大民生
“智慧城管”不但還守護著這座城市的平安,還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保障市民生命財產安全。不止是積水監控、環衛管理、垃圾分類,事關普通百姓的道路井蓋、公廁異味監測...也實現了智能提升。
為守護好“腳底下的安全”,防止“井蓋吃人”等安全問題發生,嶗山區在轄區內易發生頂托、丟失及移位的2556處雨污水井蓋,試點選擇了118處安裝井蓋狀態監測儀,7×24小時自動監測井蓋狀態。當井蓋發生位移、傾斜等變化時,“智慧井蓋系統”自動定位問題井蓋,并將報警信息自動發送給受理工單任務的維護人員。由被動應對到主動發現,由人工巡查變為實時智能監控。
▲井蓋下安裝的井蓋狀態監測儀
這個系統自試運行以來,通過實時監控井蓋的傾斜/移動狀態,及時發現井蓋異常狀態,減少80%的人工巡查工作。2022年6月-8月,青島暴雨頻發,在道路積水、井蓋被雨水頂脫發生時,“智慧井蓋監測管理系統”充分發揮了預警作用,先后預警多達1200余次,保證運維人員及時到達現場進行處置,保證了廣大市民行車及人員安全。今年也已進入雨水集中期,“智慧井蓋監測管理系統”也已預警多起道路積水、井蓋位移情形,發揮著它的智慧作用。
▲嶗山區智慧井蓋監測管理系統
與道路井蓋類似,公廁環境也反映著一個城市文明發展的成果?!爸腔酃珟芾硐到y”在嶗山區68座公廁中試點選擇8座公廁,建設集異味氣體探測報警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公廁導航系統于一體,對公廁人流量實時監控統計,通過加裝環境傳感器采集公廁環境數據,大屏顯示公廁環境參數(異味、溫度、濕度、坑位實時占用情況等),異味超標實時預警。這個“智慧公廁”系統公實現對保潔人員的作業效果監管、考勤監管、維修作業過程監管,讓養護管理單位得以更精細地測算費用、更精準地投放,“錢花到了哪里更明確”;也實現了對公廁環境和空氣質量的實時監測、預警、調控,市民的如廁體驗得到全面提升。
▲嶗山區智慧公廁管理系統
嶗山區“智慧城管”的打造,將各業務數據融合成一個有機整體,匯聚各業務系統和服務體系,構建“大綜合”“大城管”的工作格局,實現“一張圖”“一盤棋”服務的360°全景智慧城管新模式。實現對嶗山區14萬多個窨井蓋的全面物聯和一物一檔管理;實現近200處重點積水點的提前感知,雨季積水事件減少30%以上;實現垃圾從分類->運送->處理的全程可視化監管,效率提升30%以上;完成區內公廁的智慧化改造,實現便民服務信息的一鍵觸達;打破系統煙囪,實現嶗山區城市管理各專項業務數據的融合共享,提升嶗山區城市治理能力。
▲青島嶗山區窨井蓋管理平臺
▲青島嶗山區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
打造城市治理的“嶗山模式”
城市之美,在精管善治,城市之治,在智慧賦能?!扒鄭u嶗山區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只是海納云在城市治理場景的冰山一角。海納云的數字城市建設實踐,縱向包括社區--街鎮--區市三級,橫向包括城管、執法、發改、公安、市政等不同領域。
以青島嶗山區為例,海納云在多個領域積極賦能,推動嶗山數字化轉型不斷走向深入,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打開“嶗山區沙子口智慧鎮街管理平臺”,108.27平方公里的沙子口街道數字孿生呈現在眼前,轄區人、地、事、物、組織等全方位專題數據可“一屏統覽”;“嶗山區智慧綜合行政執法大數據平臺”利用物聯感知設備和AI算法,實現全天候監控和事件智能識別,提高行政執法的智能化水平和精細化水平;通過“嶗山區智慧發改投資項目管理平臺”,實現投資項目全流程監管,提升服務企業的效率與精準度,促進“四新經濟”快速發展;“嶗山區智慧物業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有效推動物業服務數字轉型,降本增效,提升業主滿意度;走進浮山森林公園,公園管理員再也不用為無法第一時間掌握公園實時動態發愁,因為有了“智慧公園大腦”可對公園進行24小時監測……
▲海納云助力打造智慧城市建設的“嶗山樣板”
海納云依托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數字城市領先科技,聯合嶗山區電子政務和大數據中心等相關部門,從社區—街道—區的基層治理,再從城管—執法—發改—公安—公園等領域的智慧應用,多面賦能,呈現橫向賦能多行業、縱向連接多層級的特點,一個個典型的案例先后落地,從點到面,連線成網,讓嶗山更多垂直領域實現數據歸集與匯聚,讓政府決策有數可依,讓城市治理更精細、更科學、更高效,為全市乃至全省智慧城市建設輸出“嶗山模式”。
城市因文明而美麗,生活因智慧更美好。
海納云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助力實現城市管理者、市場、社會多方協同的公共價值塑造和獨特價值創造,實現城市管理從生產范式向服務范式的轉變,為智慧城市建設添磚加瓦。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責任編輯:李冬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