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三部委發聲:統籌發展和安全 構建適應科技型企業特點的金融服務體系

    7月27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金融支持科技創新 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科技部副部長吳朝暉,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張青松和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負責人牟淑慧介紹了有關情況。

    為全力支持科創企業發展,各相關部委先后出臺了諸多優惠政策文件,就金融領域而言,形成了多層次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在具體落實時,這些政策文件將如何推動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創新、豐富科創企業融資渠道、滿足初創期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從而構建適應科技型企業特點的金融服務體系?對此,三部門的發言人們在吹風會上進行了詳細介紹。

    統籌金融支持科技創新

    近年來,科創金融制度和市場體系持續健全,初步建成包括銀行信貸、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創業投資、保險和融資擔保等在內,全方位、多層次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

    吳朝暉表示,科技部始終把促進科技與金融融合,打通科技、產業、金融通道作為科技體制改革攻堅的重點內容,主要工作體現在五個方面“持續”:科技金融政策體系持續完善、銀行向科技型企業投放貸款的積極性持續增強、差異化的科技金融服務模式持續優化、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導向持續凸顯、科技型企業融資的便利性持續提高。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高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2.5萬億元,同比增長41.5%,連續3年保持30%以上的較高增速;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2.36萬億元,同比增長25.1%,連續3年保持25%以上的較高增速;全國“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為2.72萬億元,同比增長20.4%,連續3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各部門對于科技型企業的支持效果,不僅體現在貸款持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還表現在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型企業的功能明顯增強。

    例如,推出科創票據、科創公司債等債券產品,拓寬科技型企業直接融資渠道。設立科創板、北交所,深化新三板改革。引導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持續健康發展。截至2023年6月末,科創票據、科創公司債余額約4500億元,超過10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A股上市,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規模近14萬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科技創新日新月異,銀行業始終處在追趕的狀態,需要有快速迭代更新相關服務的知識儲備和專業能力。吳朝暉表示,目前,針對部分銀行對科技型企業“看不懂”“摸不準”等問題,科技部按照三條思路推進。第一條思路,引導銀行建立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體系,構建適應科技型企業輕資產特點的信貸產品。第二條思路,支持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服務于科技創新,尤其是服務于重大科技創新的能力。第三條思路,推動商業銀行按照商業規律,強化服務科技型企業信貸的精準性、針對性和時效性。

    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同時,還要注意防范金融風險。對此,張青松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表示,“應該說,我們找出了一條支持科技創新實現金融業自身良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路徑。當然,還有很多短板弱項,這也是我們金融管理部門、科技部門、工信部門和金融機構共同努力的方向。”

    他進一步指出,要提升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的風險管控能力,同時強化科技型企業融資的市場約束,還要進一步發揮保險和融資擔保機構的風險分擔作用。此外,穩妥推進科技創新金融改革的試點工作。

    目前,在北京、上海、濟南等7地設立的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正在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可以在不同層面得到更大應用,實現金融支持科技創新以及防范金融風險的平衡。

    張青松還表示,下一步金融管理部門將統籌發展和安全,聚焦國家重大科技創新領域、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等重點方面,通過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健全與各類科技型企業融資需求更相適應、業務更可持續的金融服務體系,推動金融資源更多投向實體經濟和創新領域,助力科技強國建設和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滿足初創期科技企業融資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科創企業因自身成長路徑和發展規律,在創立初期往往會呈現出投入和收益不匹配的特點。張青松說,“科技創新是一個探索性、創造性的工作,投入不一定有產出,但是不投入肯定沒產出。所以,金融機構、金融產品、金融體系怎樣支持有較大不確定性的科技創新活動,是我們必須回答的重大課題?!?/p>

    他認為,要滿足初創期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要定位以股權投資為主,股權投資是滿足初創期科創企業資金需求的主要方式,同時要采取“股貸債?!甭搫拥木C合支撐體系。

    首先是要多方面拓展創投基金的中長期資金來源。鼓勵和支持保險資金、企業年金、養老金等按照商業化原則投資創投基金。支持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銀行理財子公司開發與創投特點相匹配的長期投資產品。

    同時,引導創投機構加大投早投小力度。要建立健全創投基金的考評和容錯免責機制,讓他們放下包袱,綜合算賬,算長遠賬,更好地發揮投早投小的引導作用。同時,也要推動創投機構加強自身的投研能力建設,對投資對象也就是初創期的科創企業加強戰略咨詢、資源整合的綜合化服務能力。

    據了解,工信部發揮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引導帶動作用,目前已累計設立31只子基金,投資項目1100余個,其中200多家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強的企業在投資后成長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從科技部角度看,吳朝暉介紹說,針對前沿研究、成果轉化等創新環節中的風險投資介入不足等問題,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在兩個方面開展工作。第一方面,加強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管理,引導社會資本更多地投入到關鍵技術領域和初創期科技型企業,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新優勢。另一個方面,支持科創板、北交所進一步優化科技型企業評價體系,更加精準地增強對科技型企業融資的可得性,提升資本市場“硬科技”底色。

    另外,張青松也表示,要不斷豐富創投基金的退出渠道。推動注冊制改革走深走實,不斷提高上市的融資效率。發展創投二級市場基金,擴大私募基金份額轉讓試點范圍。活躍并購市場,在整個創投基金退出轉化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另外,在我國的銀行信貸市場里,與并購活動相關的并購貸款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p>

    此外,張青松補充道,央行將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推出適合初創期企業特點的信貸產品?!俺鮿撈髽I有高收益、高風險的特點,調動投貸兩方面積極性,在貸款過程中附加一些股權投資的條款,如果成功能夠獲得更高收益,這個高收益可以彌補貸款損失,實現銀行信貸資金的可持續發展?!?/p>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李冬明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