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生態環境部:將加快出臺《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加大減排量沖抵極端氣象條件帶來的不確定性

    7月27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介紹“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有關情況。

    據生態環境部數據,今年1—6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1.4%,同比下降3.2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6.2%。

    黃潤秋表示,從2013年到2022年,我國GDP翻一番,PM2.5平均濃度下降57%,重污染天數減少了93%,成為全球空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北京市2013年PM2.5平均濃度89.5微克/立方米,去年降到30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數由58天降為3天,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評價為“北京奇跡”。

    黃潤秋指出,今年上半年全國空氣質量同比出現反彈,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

    一是去年同期基數較低。過去三年,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我國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明顯下降,去年上半年全國PM2.5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為近8年同期最低。

    二是今年以來氣象條件極為不利,受亞洲冬季風周期性活躍影響,全國沙塵過程明顯增多,上半年達到37次,其中15次為大范圍沙塵過程,為15年來同期最多,沙塵過程使全國優良天數比率損失了5.4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上升了1.4個百分點。

    同時,預測顯示,我國將迎來一次中等強度以上厄爾尼諾事件,極端高溫天氣可能成為今后若干年的“新常態”;今年6月,華北地區高溫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5.2天,致使當月臭氧超標天數異常偏高。

    三是排放有所增加。隨著疫情后經濟活動逐漸恢復,冶金、建材、石化等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產品產量同比增長,污染物排放隨之增加,如上半年全國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同比增長8%。

    但與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我國PM2.5濃度仍下降了15%,優良天數比例提高了1.3個百分點,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黃潤秋介紹,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加快推動出臺《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并從以下三個方面發力。

    一是嚴控增量。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加快能源低碳轉型,大力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大力發展綠色運輸體系,煤炭、礦石等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優先采用鐵路和水路。

    二是減排存量。加快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和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公轉鐵”“公轉水”等重大工程,以更大減排量沖抵極端不利氣象條件帶來的不確定性。

    三是繼續加大監督幫扶力度。今年以來,針對重點地區和空氣質量改善壓力比較大的城市,生態環境部直接抽調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執法骨干累計2400多人,開展空氣質量改善監督幫扶,圍繞排放大戶和重點領域專項任務深挖細查,共發現各類涉氣問題3.2萬個,地方已整改完成2.6萬個,有效減少了污染物排放,提升了環境治理水平。生態環境部將持續組織開展好重點區域監督幫扶,推動攻堅任務落實落地。

    黃潤秋談到,藍天保衛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社會通力合作,需要打好法治、市場、科技、政策“組合拳”,特別是強化財政、稅收、價格等政策支持。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李冬明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