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簡稱“研究院”)正式發布 “2022-2023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此次活動是研究院連續第8年對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效進行綜合評估,并發布相關研究成果。
從綜合排名看,廣東前海、上海(浦東)、廣東南沙位列三甲,上海(臨港)、天津、北京、福建廈門、四川成都、湖北武漢、重慶進入前十名。
中山大學原副校長、經濟與管理學部主任、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理事長李善民教授在致辭中表示,十年來,自貿試驗區擔當得起“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這個戰略定位,“我們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地區加入自貿試驗區‘陣營’,越來越多的地方以自貿試驗區為平臺先行先試,助力高質量發展”。
為了對當前自貿試驗區制度改革與創新成效進行系統性、深層次和多視角的檢視與考察,制度創新指數包括“貿易便利化”、“投資自由化”、“金融改革創新”、“政府職能轉變”與“法治化環境”5個一級指標、19個二級指標和57個三級指標,評估對象是全國54個自貿試驗(片)區,為了客觀全面地反映各地自貿試驗區的發展水平,研究院從2020年開始增加了省級的指數排名。
指數評價測度的資料主要來源于四個渠道:一是研究院自建的“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文獻資料數據庫”;二是每年度各自貿試驗區報送至研究院的權威材料;三是研究院赴各自貿試驗區實地走訪調研獲取的一手材料;四是由區域經濟、國際貿易、財稅金融、政治法律等領域的國內外知名專家組成的專家咨詢委員會的咨詢意見。
(2022-2023年度中國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排名)
北上廣深引領全國趨勢
自貿試驗區即將邁入第十個年頭,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正在展開,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推進制度型開放已成為自由貿易試驗區最重要的任務和使命。換言之,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的主要方向就朝著打造制度型開放高地的方向努力。
研究院分析認為,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一定要走擺脫“數量競爭”、邁向“質量優先”的道路。
從綜合排名看,本年度,全國54個自貿片區制度創新指數,總體得分平均值為78.03分,相較去年(76.70分)有明顯提升。從排名來看,廣東前海、上海(浦東)、廣東南沙位列三甲,上海(臨港)、天津、北京、福建廈門、四川成都、湖北武漢、重慶進入前十名。
與去年相比,京津潛力逐漸顯現,已成追趕超越之勢。同時,江蘇南京、浙江寧波、安徽合肥、湖南長沙等中心片區及河北雄安、廣西欽州港、云南紅河等特色片區也展現出自身特色。
研究院分析認為,整體來看,自貿試驗區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各地片區對于制度創新也逐漸樹立了新的導向,即追求“量的合理增長與質的有效提升”。
第一、二批自貿片區中,上海浦東憑借其深厚的資源積累和發展底蘊,與排名第一的廣東前海已相差無幾。同時,天津表現可圈可點,名次前移1位,這在名列前茅的片區中是難能可貴的。
盡管有變化,但事實上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頭雁”格局更趨清晰,北上廣深一線片區引領全國趨勢已基本穩固下來。
根據商務部的數據,截至2022年底,我國各地自貿試驗區共計推出3400多項改革舉措,并有超過200項制度創新成果被成功復制和推廣到全國和特定區域,充分發揮了自貿試驗區在窗口、示范、引領和帶動方面的作用。
“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到今天,取得了顯著成就,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提供了一批又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案例?!崩钌泼裾f。
改革仍在進行,創新永不止步。日前,國務院發布了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七批改革試點經驗,覆蓋投資貿易便利化、政府管理創新、金融開放創新、產業高質量發展、知識產權保護等多個方面的制度創新案例。
6月,《自貿試驗區重點工作清單(2023—2025年)》也正式公布,明確2023年至2025年相關自貿試驗區擬自主推進實施164項重點工作,包括重大制度創新、重點發展產業、重要平臺建設及重大項目活動等。
上海位列省級排名第一
目前,全國各省份正在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相繼出臺自貿試驗區提升行動方案。
例如,浙江出臺《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7年)》,江蘇出臺《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實施提升戰略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廣東正在研究起草廣東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行動方案。
從研究院發布的省級總體排名情況來看:2022-2023年度,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省級指數得分,上海排名第一。廣東、天津、北京、重慶、四川、福建、海南、湖北、陜西的指數得分,超過80分的均值水平。
(2022-2023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 省級排名)
與去年的排名相比,上海自貿試驗區由第二上升至第一位,整體創新發展態勢處于領先地位。福建、湖北、江蘇三地自貿試驗區相較去年排名皆攀升一位。安徽自貿試驗區表現突出,整體排名較去年上升了兩位。
本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對“貿易便利化”、“投資自由化”、“金融改革創新”、“政府職能轉變”與“法治化環境”5個一級指標進行了分項排名,也有不少亮點制度創新措施。
從貿易便利化分項看,本年度該項指數平均得分為84.72,相較去年(83.60)穩步提升。上海(浦東)在成立十周年之際拔得頭籌,在貿易便利化集成創新、基礎設施升級建設、新興貿易業態發展等方面的成果凸顯。排在前五位的片區分別為上海(浦東)、廣東南沙、廣東前海、上海(臨港)、天津。
從投資自由化分項看,本年度該項指數平均得分為80.72,較之去年(78.92)持續穩步上升,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廣東南沙、上海浦東、廣東前海片區,顯示出廣東與上海在不斷加深投資自由化改革中相較其他片區仍處于優勢地位。
從金融改革創新分項看,根據2022-2023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金融改革創新指數的結果,上海(浦東)、廣東前海、廣東南沙、四川成都、湖北武漢進入全國前五,且與上年度保持相同位勢。天津、北京、福建廈門、廣東橫琴、重慶分列第6至第10位,共同構成我國自貿試驗區金融改革與擴大開放第一方陣。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六批自貿試驗區中,北京、安徽合肥在金融科技監管創新以及金融服務產業鏈穩定領域的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指數排名較去年進步明顯。
從政府職能轉變分項看,本年度該指數的平均得分為75.22,較之去年(74.39)進一步上升。根據指數得分,本年度政府職能轉變指數排名前十的片區分別是:廣東前海、上海(浦東)、廣東南沙、上海(臨港)、廣東橫琴、福建廈門、北京、四川成都、天津、海南。
從法治化環境分項看,根據2022-2023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法治環境指數的結果,廣東前海、廣東南沙、上海(臨港)、天津、上海(浦東)名列前五。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李冬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