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提出31條具體要求。意見明確指出,政府對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高度重視,將通過務實管用的政策舉措,盡力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為民營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近些年,民營企業成為國內經濟增長最具潛力也是最活躍的一股力量,保護民營企業發展的權益和利益、幫助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意義重大。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數據,截至今年5月底,民營企業貢獻稅收超過50%,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的60%,同時,帶來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和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
截至5月底,中國民營企業貢獻稅收超過50%
另有數據,截至本月10日,A股民營上市公司數為3319家,占比超過60%。注冊制下A股上市公司超過1000家,民營企業占比超過80%。此外,科創版民營上市公司占比超過70%,創業板民營上市公司占比超過80%。
截至本月10日,注冊制下A股上市公司超過1000家,民營企業占比超過80%
實踐證明,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
然而,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存在一些難題,31條有針對性的舉措的提出,回應了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痛點、難點,提出的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等非常及時。
海創匯作為創業加速平臺,在陪伴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共性的問題,比如產業場景融入難、上市融資難、市場競爭資源不平衡等等問題。通過創業創新加速平臺的搭建,海創匯這些年圍繞企業科技創新,已經逐步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對廣大中小企業的加速賦能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論。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海創匯從產業場景、科技、資本三個方面賦能。
在科技賦能領域,海創匯重在發揮科技孵化、科創服務價值。在科技孵化過程中,海創匯前端鏈接海內外高校、科研機構等技術策源地,后端鏈接產業龍頭企業,開辟了一條技術直通產品、產品直達產業的成果轉化路徑。華天軟件、華引芯、極視角、品覽、vayyar等一批企業皆出于此。
而在資本賦能領域,為破解初創企業融資途徑不暢、融資成本高昂等普遍困境,海創匯打造了專業的投融資路演平臺——即刻路演,借助這一數字化平臺,可快速對接專業投資機構、投資人。2022年至今,賦能企業近1000家,其中獲得融資、產業合作的企業占比達30%。
在科技賦能、資本賦能之外,海創匯在產業賦能領域也有深刻探索。依托獨有的大企業產業資源及開放應用場景,海創匯將創業項目發展需求與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相結合,逐步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的共生生態。
以工業互聯網加速營為例,加速營一方面開放大企業創新場景和產業生態,推動中小企業進入大企業產業鏈、供應鏈;另一方面,中小企業以自有的創新技術驅動大企業創新與轉型,最終實現多個生態的雙向賦能、協同創新。
工業互聯網加速營啟動儀式
從四年前第一批12家企業入營至今,已經有150家企業加入尤尼加速營。四年時間的陪伴,入營企業場景落地成功率達到70%,超過50%的企業在營期間獲得新一輪融資,近70%的企業在加速期滿一年內獲得下一輪融資。尤尼加速營已經幫助四分之一的入營項目實現與海爾集團、中國金茂、蒙牛集團等大企業的產業合作。
當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政策密集釋放,市場各方資源將向中小企業傾斜。海創匯,也將發揮平臺優勢,聚資源,發揮合力,打出屬于自己的“組合拳”。
7月14日,海創匯平臺項目盤古智能登陸深交所,這是海創匯平臺加速孵化上市的第8家企業。盤古智能,只是海創匯平臺賦能民營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典型案例,未來,將有更多的“盤古智能”從海創匯平臺走出去。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尹為鑒
責任編輯:臧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