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上市車企半年財報預報出爐:乘用車企業“冷熱”不均,商用車集體回暖

    7月18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7月份新聞發布會。

    國家發改委政研室主任金賢東在會上指出發改委將完善消費政策,持續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等政策落地見效。同時,針對當前消費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將抓緊制定出臺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政策,圍繞穩定大宗消費、促進汽車消費和電子產品消費、拓展農村消費、優化消費環境等方面,出臺一批務實管用的政策舉措并推動盡快落地見效。

    “今年以來,我們就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等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我們將持續推動這些政策落地見效,改善基礎設施和服務環境,下大力氣穩定汽車等重點領域消費。”金賢東表示。

    受此消息影響,今日汽車股迎來集體上漲。其中,亞星客車封漲停板,江鈴汽車大漲9.9%觸及漲停,眾泰汽車大漲9.7%,安凱客車、東風汽車、廣汽集團、福田汽車、力帆科技等上市整車企業也迎來股價上漲。

    事實上,進入7月以來,汽車板塊強勢上漲,行業指數累計漲超5%,排在申萬行業漲幅榜首位。多個機構預計,全球汽車產業處于新一輪上升周期,我國汽車市場增速有望繼續高于全球市場;尤其是隨著“價格戰”影響逐步修復以及行業刺激政策的密集落地,將有效刺激汽車行業消費復蘇。

    值得一提的是,從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的12家上市整車企業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財報預報來看,有7家企業實現了歸母凈利潤和扣非后凈利潤的同比正增長,且7家企業利潤的增長幅度均為超過兩位數的高位增長。

    其中,比亞迪以105億-117億元、同比增加192.05%-225.43%的歸母凈利潤位居榜首;以福田汽車、中國重汽為代表的商用車企業業績回暖;此外,江淮汽車、江鈴汽車也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凈利潤預增。

    不過,盡管整體向好,但轉型中的長城汽車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和扣非后凈利潤預計出現超過50%的同比下滑;而背靠華為的賽力斯和北汽藍谷,雖然虧損幅度有所收窄,但依然處于虧損狀態。

    乘用車企業冷熱不均

    “國家層面針對汽車行業的政策指引頻出,旨在進一步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工信部、商務部推動新能源車下鄉,啟動‘百城聯動’汽車節和‘千縣萬鎮’新能源汽車消費季等活動效果較好,各地車展及發放消費券等豐富多彩的促消活動,廠商半年末沖刺力度強,均對提振消費信心有較好的增進效果?!?/p>

    7月10日,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乘用車市場月度信息發布會上表示,在去年1-6月銷量基數較低、多項政策及促銷等綜合因素的作用下,今年上半年乘用車銷量實現了同比正增長。

    而在新能源的“東風”下,比亞迪上半年累計銷量已達125.56萬輛,同比增長94.25%,已達到2022年全年銷量(186.85萬)的三分之二;比亞迪海外新能源乘用車上半年累計銷量為7.43萬輛。

    根據中汽協數據,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在國內整個汽車市場的市占率為10.6%,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市占率約33.5%。

    “盡管上半年汽車行業競爭加劇,憑借不斷提升的品牌力、持續擴大的規模優勢和強大的產業鏈成本控制能力,以及上游原材料價格回落,公司繼續保持良好的盈利水平?!北葋喌戏矫姹硎?。

    今年以來,比亞迪延續車海戰術,產品推新節奏不斷加快,目前已推出秦PLUS DM-i、唐DM-i、宋Pro DM-i、漢EV、秦PLUS EV等2023款冠軍版車型,以增配降價的方式力求“油電同價”,攻入合資燃油車腹地。

    按照規劃,比亞迪今年銷量目標300萬輛起步,爭取翻倍增長到360萬輛,今年比亞迪的目標是年底前成為中國第一大汽車制造商。

    不過,與比亞迪的一騎絕塵不同,上半年,長城汽車還在經歷“深蹲”后的“起跳”。盡管歸母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在榜單中僅次于比亞迪,但凈利潤僅為比亞迪的十分之一。

    長城汽車預計,2023年上半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5億元-15.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預計減少40.51億元-44.51億元,同比降低72.32%到79.4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6億元-8.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預計減少12.09億元-14.59億元,同比降低58.71%到70.86%。

    長城汽車稱,報告期內業績波動主要由于公司深化向新能源及智能化轉型,產品結構調整,基于2023年新產品上市,加大品牌及渠道建設投入,同時堅持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領域的研發投入,以及匯率收益減少所致。而公司非經營性損益預減的主要原因系匯率收益同比減少所致。

    不過,隨著新能源產品的陸續上市,長城汽車二季度銷量、業績有回暖趨勢。

    數據顯示,今年6月,長城汽車銷售新車10.5萬輛,同比增長3.7%;其中新能源車型銷售2.67萬輛,同比增長110.32%,占比達25.41%。1-6月,長城汽車累計銷售新車51.92萬輛,同比增長0.14%;新能源車型累計銷售9.32萬輛,同比增長46.60%。

    站在向新能源轉型關鍵階段的長城汽車2023年銷量目標為16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40%,即60萬輛左右;利潤方面,基于今年一季度的“價格戰”以及對新能源序列渠道的投資,長城汽車2023年凈利潤目標為60億元。

    與此同時,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價格不斷下行,擠壓利潤空間的背景下,北汽藍谷與賽力斯均面臨銷量不及預期的現狀,依然面臨虧損的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出口業務上的規模、效益雙增長,江淮汽車在2023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5億元左右,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將增加8.6億元左右,將實現扭虧為盈。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江淮汽車累計出口汽車8.92萬輛,同比大幅增長82.98%。其中,乘用車產品出口5.2萬輛,同比增長285%;商用車領域,星銳出口近8000輛,同比增長超四倍;皮卡出口1.3萬輛,同比增長22%。新能源出口方面,江淮汽車上半年出口新能源汽車近6000輛,同比增長139%。

    商用車市場整體回暖

    與乘用車市場的冷熱不均相比,今年上半年商用車市場整體回暖。包括福田汽車、中國重汽、宇通客車、一汽解放、中通客車在內的商用車企業均實現業績預增。

    其中,福田汽車預計2023年1-6月業績大幅上升,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80億元,同比增長166%;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約為 3.91億元,同比增加 435%左右。

    對于業績預增的原因,福田汽車在公告中表示,業務結構進一步優化,盈利大幅提升。

    公告顯示,2023 年上半年福田汽車商用車銷量實現 30.39 萬臺,同比增長 21.5%,其中海外業務聚焦核心國家和地區,銷量同比增加 30.8%,大中客銷量同比增加19%;采埃孚福田、福康后處理等合、聯營企業利潤同比上漲,影響公司主營業務利潤同比大幅上升;2023 年公司推進數字化變革,推動全價值鏈降本增效,保持主營業務利潤平穩增長。

    江鈴汽車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1.2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4.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85.33%。

    江鈴汽車對于業績變動原因表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銷售14.6萬輛整車,包括3.3萬輛輕型客車、3.2萬輛卡車、2.7萬輛皮卡、5.4萬輛SUV,總銷量較上年同期增長7.64%。

    不過,2023年上半年,江鈴汽車的輕型客車、卡車和皮卡的產銷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SUV的產量同比增長98.2%,銷量同比增長86.25%。SUV銷量的大幅增長帶動江鈴汽車總銷量同比增長。

    一汽解放則預計2023上半年凈利潤3.8億元-4.2億元,同比增長123.33%-146.84%。一汽解放稱,報告期內,受益于國內經濟和商用車市場回暖,公司強優補短,著力各細分市場均衡發展,中重卡、輕卡呈增長態勢,海外出口再創同期歷史新高。

    中國重卡行業經過6年高位運行,2022年銷量暴跌52%慘遭“腰斬”,2023年全面觸底反彈,重回上升通道。

    7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34.2萬輛和35.5萬輛,環比分別增長6.3%和7.3%,同比分別增長31.3%和26.3%。今年上半年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96.7萬輛和197.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6.9%和15.8%。

    其中,客車、貨車產銷均呈兩位數增長,尤其是客車產銷增速高于貨車。

    7月15日,宇通客車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財報預報顯示,上半年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3.8至5.6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扭虧為盈;扣非歸母凈利潤2.6至3.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扭虧為盈。

    同樣,中通客車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0.44億元-0.52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82%-137%。對于業績變動的原因,中通客車表示,公司調整銷售策略,聚焦優勢產品,高附加值產品銷量增加,特別是海外出口擴大;同時嚴控費用支出,實施降本增效措施,致公司2023年上半年經營業績好轉。

    此前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副處長、商用車市場研究組組長謝國平曾表示,商用車市場全年正增長基調已經確立,但從周期性特征來看,2023年商用車市場仍處于前期政策透支消化期,預計商用車今年全年銷量在380萬-400萬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李冬明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