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陸股通ETF產品再度擴容,海外資本加倉A股添新工具

    互聯互通機制下的ETF產品再度擴容。

    港交所發布最新公告指出,7月17日又有34只ETF納入陸股通。這意味著從去年7月初ETF互聯互通機制啟動后,目前參與互聯互通的ETF產品從最初的87只迅速擴大至137只,包括6只港股通ETF與131只陸股通ETF。

    港交所還披露,新增的34只互聯互通ETF涉及17家境內公募基金公司發起的產品,令滬股通、深股通ETF總數量分別擴大至76只與55只。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納入陸股通的新增ETF產品涵蓋多個投資主題,包括雙創、成渝經濟區、碳中和、高端裝備、科創芯片與中藥等。

    博時基金(國際)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萬瓊指出,隨著納入陸股通的ETF產品持續增加,將給海外資金布局A股市場提供更豐富的投資工具,尤其是特色寬基ETF與熱門賽道ETF產品或更具吸引力。

    一位新興市場投資基金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已通過陸股通渠道投資A股ETF產品。究其原因,一是指數化配置可以降低個股錯誤投資風險;二是ETF的交易成本較低且信息透明度更高,適合海外投資機構的配置要求;三是ETF產品的流動性較好,可以在必要時“創造”投資機構所需的流動性。

    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7月ETF互聯互通機制啟動以來,陸股通ETF產品月均成交額從最初的約4億元,迅速擴大到今年6月的約130億元,表明海外投資機構對陸股通ETF產品的配置偏好日益提升。

    上述基金負責人認為,這與海外投資機構持續加大A股配置力度有著密切關系。以往,由于海外投資機構試水A股的金額不大,他們往往采取“自下而上”的精選個股投資方式,如今隨著他們的A股投資額度持續擴大,上述做法蘊藏著較大的投資風險,因此海外投資機構轉而采取“自上而下”的精選行業/賽道的ETF投資模式,通過借助ETF持有一攬子A股,既能分散風險又能博取更好的回報。

    他表示,若要進一步提升海外投資機構對陸股通ETF產品的投資興趣,相關ETF產品發起方——境內公募基金還需加大自身的ESG落實狀況信息披露,因為今年以來,越來越多全球資本都將資管機構的ESG能力,視為相關ETF產品投資決策的關鍵依據。

    契合全球資本指數化配置趨勢

    資料顯示,在此次納入陸股通的新增34只ETF產品里,上交所上市的ETF產品有16只,分別是雙創50ETF基金、上證50ETF易方達、中證1000ETF、房地產ETF、計算機ETF等;深交所上市的有18只,分別是雙創龍頭ETF、成渝經濟圈ETF、電力ETF、1000ETF等。

    在業內人士看來,陸股通ETF產品持續擴容,將增強更多海外投資機構的A股配置興趣。

    “近年全球資本資產配置的一個明顯趨勢,就是ETF等指數化投資日益普及。”上述新興市場投資基金負責人向記者指出。究其原因,一是金融市場波動加大導致個股“黑天鵝事件”驟增,令個股投資失敗幾率水漲船高;二是ETF產品涵蓋相關行業或賽道的龍頭企業,有望實現更高回報;三是ETF流動性相對更高,可以滿足眾多全球投資機構的資金流動性管理要求。

    在這種情況下,更多境內不同投資主題或投資風格的ETF產品被納入陸股通范疇,也契合當前全球資本熱衷ETF投資的趨勢。

    他向記者透露,陸股通ETF產品持續擴容,也解決了他們A股配置的一大煩惱。具體而言,他們目前缺乏足夠的研究報告或實踐考察,對個別A股公司業務狀況進行深入了解,導致投資出錯幾率上升。但ETF通過配置一攬子股票,可以有效解決個股投資出錯與風險分散問題。

    一位歐洲資管機構亞太區首席代表表示,在陸股通ETF產品再度擴容后,他們也會加大對上述新增34只ETF產品的調研了解。畢竟,隨著A股投資熱點切換較快,他們也需要增加不同投資主題或行業賽道的ETF產品配置力爭獲得較好的回報,這些新增的陸股通ETF或許能填補他們的某些A股資產配置空白。

    數據顯示,在此次陸股通ETF產品擴容前,陸股通ETF產品達到97只,遠遠多于港股通ETF產品(6只),但截至6月底,北向資金通過陸股通買賣ETF產品的總額約為486億元,遠遠低于南向資金的ETF產品買賣總額約3325億元。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陸股通ETF產品持續擴容有助于形成更好的產品互補性,進一步擴大投資標的,有助于海外資本根據自身差異化投資策略,找到相應的A股產品進行配置,持續提升A股對全球資本的吸引力。

    境內公募基金ESG能力待考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ESG理念持續普及,要吸引海外資本持續加大陸股通ETF產品的配置,還需相關產品發起方——境內公募基金公司加強ESG信息披露。

    上述歐洲資源機構亞太區首席代表告訴記者,今年他們在資產配置決策方面的一個新變化,就是高度重視產品發起方的ESG信息披露,包括他們在低碳環保、強化公司治理、社會責任方面的落實最新進展。

    “這種投資決策的變化,也發生在越來越多歐美大型資管機構身上。”他指出。甚至部分歐美大型資管機構還強制性地要求ETF產品發起方必須定期披露自己在ESG方面的各種努力,以符合前者對ESG投資的各種評估考核要求。比如海外資管機構普遍認為ETF產品發起方對自身落實ESG的嚴格要求,會傳遞到他們的ETF產品設計方面—對納入ETF的上市公司ESG狀況同樣會提出較高的要求。

    在這位歐洲資管機構亞太區首席代表看來,隨著陸股通ETF產品持續擴容,境內公募基金公司能否披露符合國際標準的ESG報告,很大程度會影響眾多海外資管機構對相關ETF產品的投資意愿。

    記者多方了解到,目前不少境內公募基金公司已定期披露自己的社會責任報告等。但是,相關社會責任報告能否進一步與國際“接軌”,仍是一大挑戰。比如歐美國家在“S”(社會責任方面)上特別重視種族歧視與性別歧視,但這些問題在國內似乎并不嚴重,因此公募基金公司需在ESG報告里對此做一些解釋,打消某些海外投資機構對此的“顧慮”;再如在慈善層面,歐美市場更看重生物多樣性等,同樣需要境內公募基金公司做解釋,讓海外投資機構清晰了解中國金融機構的“慈善”行動更契合中國實際國情,并贏得他們的認可。

    “若一家ETF產品發起方因ESG做得不夠好而遭到質疑,很可能導致企業投資高層被迫辭職,由此帶來投資策略的不穩定性與業務意外波折?!鼻笆鰵W洲資管機構亞太區首席代表表示。

    一位境內公募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已著手制定更貼近國際標準的ESG報告,因為他們也發現越來越多歐美大型資管機構開始關注香港市場ETF產品發起人的ESG落實狀況,作為他們投資相關ETF產品的重要依據。畢竟,ETF的流動性高于多數個股,且波動性低于這些個股,還符合他們的大額交易特點。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李冬明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