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上半年新注冊億元以上項目51個 青島市南區居全市前列

    拼經濟、拼發展,歸根結底就是拼環境。優化營商環境是加快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樣板區必須下好的先手棋。

    上半年,全國頭部創投風投機構鑫宸實業、市值220億元的港股上市企業思路迪醫藥總部分別從北京和上海遷址市南,燧光科技、健康160等行業領軍企業落地,全國遙感影像解析領域龍頭企業蒼穹數碼完成一期投資。西部歷史城區招商實現新突破,故宮、敦煌的IP運營商觀唐文華城市更新業務板塊總部從北京遷址西部歷史城區,百盛獅貿、常棣創意等項目紛紛落地。全區新注冊億元以上項目51個,實際利用外資3.3億美元,同比增長31.16%,完成目標任務的131.13%,居全市前列。

    3月18日,市南區“優化營商環境·暖心服務企業”大會提出,要著力強化營商環境優化,構建完備的“6+1”現代產業體系,打造立足青島、輻射北方的總部經濟和高端服務業高地;一季度“摘星奪旗”暨營商環境重點領域局長書記擂臺和“深化作風能力優化營商環境暖心服務企業”專項行動工作推進會議暨“指揮組長擂臺”兩場“打擂”,在全區樹立起鮮明的實干實績導向,推動形成迎難而上、實干擔當,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的良好氛圍。

    市南區“優化營商環境·暖心服務企業”大會

    把營商環境作為事關全區發展大局的重點工作來抓,市南區深知優化營商環境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今年以來,市南區圍繞優化政策環境、服務環境、要素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聚焦打造“暖南惠企”營商環境品牌,深入開展“六大專項提升行動”,制定出臺《市南區“深化作風能力優化營商環境暖心服務企業”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系統推動干部隊伍轉作風、提能力、強服務,著力在優服務、提效能、暖人心上下功夫,推動營商環境工作全面起勢。

    精準利企 公正護企

    市場主體預期更穩信心更足活力更強

    政務服務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政務服務的效率,關系企業發展的效益?!氨憬荨⒏咝?、優質”是市南區在打造政務環境上的目標要求。今年以來,市南區加大政策創新力度,出臺全市首個區級惠企政策《2023年提振信心加快發展惠企服務15條》,優化完善以《市南區促進“雙招雙引”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20條》為總綱,N條專業領域配套政策的“1+N”政策體系,修訂出臺樓宇經濟、企業上市、創投風投、財富金融等產業配套政策細則,推動惠企政策系統集成發力;強化政策服務水平,搭建一站式、全流程、全要素企業服務“智慧”平臺,上線政策申報項目76個,推出36項免申即享政策名錄,首次在線申報企業138家,在全市率先實現區級政策全流程在線申辦,不見面剛性兌付;提升政策宣傳成效,推出市南區惠企政策一碼通,在打造“快享直達”的政策環境上走在前、爭一流;開展“政策送到家”行動,全區每周平均為企業送政策上門300余次,開展50余次政策宣講、解讀活動,力爭做到宣傳全覆蓋、政策全知曉。

    市場主體的培育壯大,離不開法治的保駕護航,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為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環境,市南區重點錨定涉企執法體系、涉企權益保護等工作持續發力。例如,探索推進包容審慎監管,推行“預防為主、輕微免罰、重違嚴懲、過罰相當、事后回訪”的“服務型執法”工作模式,建立完善容錯機制,深化市場監管領域輕微免罰制度,讓企業輕裝上陣,對64家輕微違法市場主體不予行政處罰或減輕處罰,累計減免罰款179萬元;聚焦城市管理、住房建設、旅游、教育領域,全方位檢查行政執法部門《行政處罰法》貫徹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行政執法人員過錯追究機制落實、行政裁量基準適用等情況,提出整改建議,推進涉企行政執法更加規范;全流程加速網上訴訟辦理,開辟企業網上立案“綠色通道”,為企業提供一站式訴訟服務;集中開展“藍色風暴”涉企執行行動,圍繞清理拖欠民營、中小企業賬款案件,拘傳25人,執行到位金額8500余萬元,助力民營和中小企業盡快回籠資金。積極推動涉刑事案件企業合規整改,啟動15家涉案企業合規監督評估工作,成立第三方專家庫,保障企業合規工作的公正性、權威性、專業性。對2個涉案企業4名人員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努力實現“辦理一個案件,挽救一個企業,規范一個行業”的效果。加大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開展進機關、進企業、進商戶系列活動,營造鼓勵知識創新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環境。

    全面活企 開放引企

    以高質量要素保障推動高質量發展

    市場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一流的市場環境,是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支撐。在打造健康活力的市場環境方面,市南區創新招商模式,制定“6+1”產業鏈集群招商圖譜,用好投創投、招創投、創投招、創投投“四位一體”資本招商打法;聚焦產業發展、城市更新建設、文旅消費三大領域,推出20個“場景”“機會”,面向全球前沿科技企業供給高價值場景,近期將繼續發布涵蓋產業發展、城市治理等各領域的“市南機遇”,搭建供需精準對接“超市”,營造開放協同新生態,讓企業與城區共贏發展;建立民營企業培育庫,涵蓋12個細分領域,365家優質企業,共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省瞪羚企業、省專精特新企業27家,青島市“隱形冠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76家。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離不開一流的要素保障環境。市南區創新確立“更新拓新地、拿地即開工、開工即簽約、開園即滿園”的思路,香港中路80號停滯9年的財富中心煥新為青島涉外法務中心項目,延安三路109號原海珊制衣廠改造為華通中聯·云芯產業園,春峰里青島數智都市產業園“開園即滿園”,在有限的土地上創出無限的可能性。積極搭建金政企對接平臺,舉辦市南區高質量發展銀企對接座談會、2023青島·全球創投風投大會市南分論壇、信貸政策宣講、“金惠人才,才慧市南”對接會等活動20余場,推動24家企業達成融資40余億元,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推行“金融管家”試點工作,以青島軟件園為試點單位,申報“金融管家”試點園區,從直接融資、貸款融資、金融科技、金融服務等方面提升全方位的金融支持,打造金融與產業融合發展的服務樣板;強化人才服務保障,打造“就幫幫”服務品牌,上線市南人才網及微信小程序,舉辦各項招聘會20余場,提供崗位1.3萬個,有效緩解企業用工難題;發布2023年產權型人才住房政策,將海延風景、觀海地項目共153套房源面向市南區內的企事業單位公開配售。

    便捷助企 用心暖企

    致力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文環境

    于一座城市而言,營商環境好了,創新的動能才會更強,開放的信心才會更足,走出去的步伐才會更穩。

    在優化服務環境方面,建立“135”企業訴求辦理機制,嚴格實施1個工作日交辦企業訴求、3個工作日辦結一般性訴求、5個工作日辦結復雜性訴求的“135”工作機制;設置企業訴求專崗,24小時做好企業訴求接收轉辦督辦工作,實施高頻事項在線答復,提高訴求處置效率;建立全覆蓋、立體化企業包聯走訪機制,實施“強基層基礎、到基層領干、為基層賦能”工程,深入開展“企業大走訪、服務大提升”“招百企、訪百樓、解難題、促發展”等行動,共走訪企業5.2萬家次,有效解決企業訴求;提升行政審批服務水平,充分發揮市區融合一體化優勢,建立企業開辦一窗式服務專區,推動稅務登記、銀行開戶等企業開辦業務一次性辦結;參與全市智慧審批“數字化標桿場景”建設工作,“出版物零售業務許可”“母嬰保健服務人員資格認定”相關審批事項平均精簡審批材料80%,信息減填寫率70%,審批材料提交時間縮短50%以上;實行商事主體住所“預備案”制度,實現產權證明預備案1次,后續入駐企業開辦“免提交”N次,惠及千余家市場主體,被納入全市行政審批系統“揭榜掛帥”項目清單。

    市南區提升城區品質

    營商環境怎么樣,企業最有發言權。在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文環境方面,全市專項行動動員會后,第一時間召開“優化營商環境、暖心服務企業”大會,分別為市南區200余家企業頒發了“最鐵合伙人”獎、“小金花”企業獎、“新物種”企業獎,聘任17位招商大使,增強了企業家的認同感和獲得感;提升城區品質,實施產城融合、停車場建設、城市微更新“三個100”攻堅項目,96個市級攻堅項目開工92個,浮山森林公園、團島山公園開園,停工12年的太古問題取得重大突破,海博濱海步道貫通,13個停車場開工,60個老舊街區改造開工43個,一季度建安投資增長50%、高于全市41.7個百分點;切實用好營商環境會客廳、觀察員、體驗官等“三支隊伍”力量,建成“三級聯動”營商環境會客廳22處,開展60余場服務活動,收集100余條有效觀察信息,開展12個主題的“營商環境體驗官”活動,有效凝聚推進優化營商環境的社會力量。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接下來,市南區將錨定目標凝心聚力再出發,以“營商”之變求“商贏”之果,厚植市場主體成長沃土,不斷增強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獲得感。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倚慰 通訊員 呂曉菲

    責任編輯:崔現香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