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硬傷”明顯、藍籌成色不足 10家主板公司IPO“不戰而退”

    自5月中旬出現注冊制主板首單IPO終止以來,萌生退意的主板“考生”接二連三,主動撤單的案例近期尤為密集。

    據上交所、深交所官網披露,滬深主板今年以來共有10家公司終止IPO,其中7家集中在6月末、7月初。終止的直接原因,無一例外均是“不戰而退”——因公司及其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根據相關規定,交易所決定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滬上一位投行人士分析稱,10家公司撤單,數量在預期內,同時不排除部分公司會轉板重新申請上市。全面注冊制落地,不代表申報IPO就能上市,尤其是在監管緊盯“帶病闖關”現象的背景下,發行人與保薦人必須更加慎重對待。

    今年已有10單主板IPO終止

    7月3日,滬深主板各有一單IPO宣布終止,分別是廣州拉拉米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拉拉米”)和新疆新華水電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華水電”)。稍早的6月27日至30日,滬深主板共有5單IPO的審核狀態變更為“終止”。

    拉長時間線來看,今年已有10家擬登陸主板的公司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最早在5月15日,浙江中天東方氟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天氟硅”)成為全面注冊制下主板首單終止項目。

    上述10家公司均為注冊制平移項目,其中不乏多次闖關的IPO“釘子戶”,如山西紫林醋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紫林醋業”)、新華水電。

    “棄考”公司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進入問詢階段,但尚未回復,包括舒普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舒普智能”)、北江智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等;二是尚未被問詢便直接撤單,包括廣西三威家居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威新材”)、紫林醋業等。

    安永華中區審計服務副主管合伙人湯哲輝分析稱,全面注冊制下,主板要求突出大盤藍籌特色,支持業務模式成熟、經營業績穩定、規模較大、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優質企業上市。該定位要求,使得主板更聚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特定企業,部分原申報主板的企業,可能轉戰其他板塊進行上市申請,所以主動撤單是合理舉措。

    “大盤藍籌”成色有待觀察

    由于10家公司均是在未回復問詢或未被問詢的情況下撤單,所以它們被何種問題問倒,尚不得而知。不過,對比主板定位與公司基本面后可發現,不少公司與大盤藍籌之間尚有些距離。

    根據全面注冊制改革安排,滬深主板應在上市條件上與“雙創板”形成區別,上市公司大盤藍籌的特色應更為突出。而上述“棄考”的公司中,不乏業績波動劇烈、利潤指標“擦邊”的不穩定選手。

    以中天氟硅為例,公司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營收分別為9.71億元、8.94億元、12.26億元和7.4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31億元、5997.6萬元、3.13億元和8932.41萬元;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3.4%、17.59%、38.68%和19.64%。在平移至交易所之前,證監會對中天氟硅出具過一輪反饋意見,要求公司說明主要產品毛利率水平和變動趨勢與同行業公司的差異和原因等事項。

    類似情況的還有浙江中鼎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鼎紡織”),公司主要從事毛紡紗線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及染整加工業務。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中鼎紡織營業收入分別為6.85億元、6.95億元、8.36億元及4.58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481.14萬元、1412.52萬元、1.19億元和4693.6萬元,業績猶如“過山車”。

    電商綜合服務商拉拉米則是在上市標準上打“擦邊球”。招股書顯示,拉拉米選擇的上市標準之一為“最近一年凈利潤不低于6000萬元”。而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拉拉米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387.48萬元、5808.82萬元、6017.50萬元和1469.50萬元,財務數據離既定指標僅有一線距離。

    業績隱憂與法律風險浮現

    前述投行人士認為,除了可能轉板的公司,主動撤單的企業通常存在一定短板,一旦判斷所遇問題難以短期內妥善解決,公司與保薦人會選擇暫時不登陸資本市場。不過,也有部分公司是在行業景氣度和經營形勢發生變化后,經營業績出現較大幅度下滑,綜合考慮后才撤回材料。

    梳理可見,“打退堂鼓”的公司中,各有各的“硬傷”,如營收過分依仗頭部客戶、法律風險高懸等。

    重慶宇隆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宇隆光電”)對大客戶的依賴癥就較為嚴重: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宇隆光電對京東方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81億元、4.71億元、6.88億元和2.95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高達94.38%、95.29%、95.42%和86.51%。

    宇隆光電提示,若未來公司與京東方的合作關系發生不利變化,或京東方因自身經營狀況變更、戰略調整等因素降低對公司的采購,或公司無法在京東方的同類服務或產品的供應商中保持優勢,則公司對京東方的銷售收入存在下滑的風險。

    對于宇隆光電等這類對大客戶過度依賴的企業而言,一旦與頭部客戶分道揚鑣,它們的營收可能直接“腰斬”,A股市場的鏡鑒不在少數。

    除了業績層面的風險,亦有公司存在法律方面的隱患。

    舒普智能重點提示了知識產權糾紛方面的風險:自2010年開始,舒普智能控股股東浙江舒普與日本兄弟進行了多起專利侵權的民事訴訟、專利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以及與之相關的專利行政訴訟;2013年,日本兄弟在德國提起針對浙江舒普的不正當競爭糾紛訴訟。

    舒普智能表示,雖然公司、浙江舒普與日本兄弟之間針對歷史上的專利糾紛訴訟已作出妥善安排,但不排除未來公司和日本兄弟以及其他方之間就知識產權產生新的糾紛,如發生知識產權糾紛,將會對公司的業務發展和財務狀況造成不利影響。

    三威新材的問題則出在實控人身上。2022年11月22日,公司實控人夫婦涉嫌內幕交易A股某上市公司股票被中國證監會立案。盡管最終兩人的涉案違法事實不成立,證監會決定不予處罰結案。但記者注意到,三威新材6月28日IPO審核狀態變更為“終止(撤回)”。(記者:孫小程)

    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崔現香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