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島)貝雕非遺文化高峰論壇、第一屆山東省職業技能大賽、深圳文博會……忙碌地奔波于全國各大展會活動現場,青島臻藝貝雕作為近年來國內貝雕企業勇拓創新的轉型代表, “目前的訂單已經排到年底了,預計今年營業額再創新高!”總經理劉武表示,以傳承、發揚貝雕工藝為使命,希望在科技創新驅動的貝雕業發展“3.0時代”能激活貝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一池春水”,推動青島貝雕走向全國,攜手全國力量,推動中國貝雕走向世界。
攪動“一池春水”
青島臻藝貝雕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武從小對各種貝殼充滿熱愛,自中國海洋大學畢業后創辦企業,有著自己智能化工程項目主業,積蓄了足夠的實力之后,“回溯對貝雕行業的熱愛初心,也以此回饋社會,依靠自己企業持續性的投入,來養護和扶持貝雕業的賡續長存。”
青島臻藝貝雕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武介紹作品
走進位于嶗山區松嶺路的青島臻藝貝雕工藝品有限公司,劉武剛送走了一位求教貝雕傳承技藝的年輕人。光彩奪目的貝雕作品《青島號》《青島風光》,立體貝雕工藝品《清雅君子》、經典之作《鄭板橋竹子》……貝雕展區形式題材豐富、各具特色的貝雕工藝品達上千種,猶如一座貝雕主題藝術館。品種多樣的貝殼經過非遺傳承者的妙手,通過剪取、車磨、拋光、鑲嵌或雕刻等工藝變成了各種精美的擺件、貝殼畫等工藝品。嶗山貝雕技藝于2022年入選了嶗山區第七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青島市文創產品大賽等活動中屢獲殊榮,使得貝雕成為承載嶗山山海文化新的藝術符號。
青島貝雕經典作品《紅龍魚》《青島號》依然深受市場喜愛
青島“臻藝貝雕”的前身是青島一家誕生于上世紀60年代的老貝雕工藝品廠,2021年進行了重組,取新名為青島臻藝貝雕工藝品有限公司,劉武擔任公司總經理。
秉持振興貝雕行業的初心,劉武不辭辛苦,近年來趕赴全國拜訪貝雕名師,北到大連,南到廣西,足跡踏遍城市、島嶼至鄉村,只要有貝雕廠和貝雕師傅,他必親自登門拜訪,不但學習到了貝雕的很多知識,還為公司聘得了廣東貝雕大師,這為臻藝貝雕作品創作風格和設計感帶來融古博今的傳承與發揚。
劉武拜訪福建平潭81歲的貝雕大師蔣心忠(圖中)合影圖。
“公司從前幾年只有2個師傅,至近年來收購其他廠家,擁有近30位師傅。2021年剛成立時銷售額僅20余萬元,去年達到100多萬元,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已增長300%,預計今年的銷售額將再創歷史新高?!?/p>
劉武告訴記者,如今公司擁有先進的生產設備、技術實力和設計水平,為中外市場客戶提供“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的貝雕產品,“目前企業的訂單已經排到了年底,我們各項經營指標健康發展??偨Y自己的優勢和亮點,應該是更懂品牌運作,更注重科研力量的投入?!?/p>
劉武是福建人,透著“70后”新銳企業家身上敢闖敢干的商業膽識,以及獨到的品牌經營理念,為以傳統經營模式為主的青島貝雕行業帶來“沖擊波”。
談及疫情之下銷售額反而逆勢增長的原因,劉武表示:“主要是市場客群的變化,尤其是本土大企業客戶的定制數量增多,有的企業客戶訂購一次的數量以千數計,訂購數額達上百萬元。”
扛起振興大旗
在進軍貝雕行業起初,劉武給自己立下了“軍令狀”:用三年的時間做到行業前三,產值千萬級,并推動中國貝雕走向世界。
今年4月初,由劉武在業內號召發起的“激發非遺活力 弘揚匠心精神”——中國(青島)貝雕非遺高峰論壇在青島舉行。這一由臻藝貝雕承辦的高端論壇,獲得了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由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嶗山區委宣傳部指導,嶗山區文化和旅游局主辦。
青島中國(青島)貝雕非遺高峰論壇在青島舉行
在這一有著“貝雕界奧斯卡”之稱的活動中,“非常榮幸,我邀請到金阿山、路光榮、利成世、金吉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親臨現場,以及國內知名貝雕企業代表相聚青島,是共同探討貝雕行業發展的產學研融合盛會?!眲⑽涓锌溃斑@些大師們其中最大的年齡80多歲,以后傳承人可能也就斷檔了?!弊鳛楸敬螘h的亮點成果之一,與會者一致促成了高峰論壇“青島共識”,旨在保護傳承、發揚振興中國貝雕技藝文化,講好海洋故事,推動青島貝雕發展優勢做足做強,走向全國。
劉武笑稱自己的新定位,是“一位每天在盡著最大努力,以最快速度往前跑”的中國貝雕人。
臻藝貝雕作為青島文旅企業代表之一進行交流活動現場
在其引領下,企業成長迅猛,人員規模和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以青島為起點,開拓市場已至西安、云南、廣東等,產值連年增長。專注于以貝雕為主的裝飾畫和家居擺件的研發、設計和生產,主要盈利在定制業務上,企業定制、高校定制較多。企業定制主要有全國中車、特銳德等大企業客戶,高校有中國海洋大學、青島理工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等。
進軍“3.0時代”文化輸出
目前,全國貝雕業發展有些舉步維艱,尤其是貝雕行業的傳承人發展現狀,“比國寶大熊貓更彌足珍貴”,劉武直言,“這是最壞的時代,但也是最好的時代?!?/p>
今年6月10日是我國第七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的通知》,全國非遺行業涌動著充分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新潮。我們作為從業者,也是迎來了時代機遇,要堅定文化自信、肩負起保護的責任,讓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更加強勁的活力。
劉武告訴記者,今年將下大力氣招聘學徒,引進新生力量,擴充貝雕制作人員,以保證產量和企業的長遠發展。拓寬渠道,打響臻藝貝雕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此外,同各高校交流密切,意在大學開展貝雕產品創新創意大賽,推動文化創意賦能產業,搭建產業鏈平臺,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不斷吸引新生力量,一步步推動貝雕這一傳統藝術走近年輕一代,使貝雕同現代社會文化及美學發展相碰撞融合。
精美的臻藝貝雕展品
縱觀全國貝雕發展的四大門類,多源于四個城市地方的地域文脈孵化代表,分別是:大連、青島、廣東、北海,而青島貝雕工藝興起于上世紀60年代,早已打響了業內引領力。曾經的青島貝雕工藝品廠在全國率先規模化生產貝雕工藝產品。白駒過隙,在一代代貝雕人的努力下,曾經一度蒙塵的貝雕藝術風華當下再現,正由青島走向全國。
如今,劉武集百家之長,結合南北貝雕的特色,加強貝雕立體擺件的研發,鉆研契合現代美學的產品。在科技研發方面,持續對貝雕工藝機械化進行考察研究,引進激光雕刻機,探索機械化新路徑,致力于提效增產。
他探索貝雕產品的個性化定制服務,將福建省省花水仙花與貝雕結合,創造出立體的水仙花貝雕擺件,由王秀蘭的關門弟子王軍偉和王洪霞進行設計制作。清新的水仙花貝雕擺件一經推出便廣受歡迎,打開了南方市場。在青島風光系列貝雕產品深受歡迎的基礎上,劉武還在不斷打磨貝雕郵票、貝雕首飾等年輕人喜歡的單品,根據市場需求進行批量生產,探索青島貝雕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
劉武團隊最新研發的貝雕戒指,是深受年輕人喜愛的時尚產品
關于未知挑戰,劉武篤定地期待,“只要投入了,只有投入了,就會有希望。”
圍繞青島貝雕工藝在不同發展時期的特色,回溯這一漸行漸遠的非遺文化發展軸線,“如果將上世紀60~90年代稱為青島貝雕行業發展的1.0時代,那么2000年~2020年為2.0時代,而從2021年至今,我們這些70后們,希望在傳承創新的基礎上,加大科研助力,扛鼎起全國貝雕人自信自強、煥發生機的3.0時代!”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劉武正以全新的姿態繼續講述著青島貝雕的故事,貝雕一定要能夠代表青島進行我們自己的文化輸出,走向全國,邁向世界……
#亮點聚焦#
手造“新產業鏈” 煥發新生機
青島貝雕工藝興起于上世紀60年代,利用天然的貝殼,吸收牙雕、玉雕、木雕和國畫等眾家之長,結合螺鈿鑲嵌工藝,調、貼、拼、接、粘、畫并用,制成各類工藝品,走進了國家重要場館,還作為代表國家和省、市政府部門的公務禮品參與到對外文化交流中。
近年來,青島貝雕行業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通過新題材的貝雕產品開拓新市場、提供貝雕產品定制化服務、螺鈿與皮革、陶瓷等材料結合打造新產業鏈等方式,煥發出新的生機。
隨著全國旅游熱潮的逐年升溫,大批國內外游客將蜂擁而至,旅游產品必將迎來熱銷的黃金時期,這意味著,青島貝雕將迎來擴大品牌影響力的最佳時機。“貝雕藝術品是獨具匠心的手造珍品,我們推動著讓貝雕往實用的方面去發展,產品的各種形式要更貼近大眾?!眲⑽浔硎?,借助近年來“山東手造 青島有禮”系列活動的開展與扎實推進,青島貝雕也迎來了新春天。
#專家觀點#
“貝雕在青島的重啟是值得期待令人高興的事!”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路光榮
青島貝雕曾經名滿天下。青島貝雕的頂尖藝術家蘇萬祥先生已年屆八十又三。他從事貝雕藝術設計制作幾十年,留下代表作《油田之春》、《百花爭艷》和《孔雀東南飛》,堪稱經典。然而,因社會變革和時間代變遷,企業變更,從藝人員都四處分散,老一輩的藝術家也失去了再創作的機會。
劉先生熱心貝雕工藝美術并投資組建公司,招聘專業人員重啟青島貝雕的精神值得關注。青島貝雕昨天的輝煌的確令人羨慕,今天重啟除了資金投入更要聚集專業人才。人才只會向重視人才的地方流動。創新人才的培養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貝雕工藝美術人才最難得的是懂藝術,能創作設計又會制作的綜合性人才。貝雕在青島的重啟是值得期待令人高興的事!劉武先生不遺余力地追求讓人感動。惟愿青島貝雕在有關職能部門的重視下,在各方朋友的幫助下,行穩致遠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相關背景#
貝雕的時代衍變與蝶變
上世紀60年代之前,青島還未出現貝雕工藝品。1960年,當時的青島市工藝美術工業公司(現為青島工藝美術集團有限公司)研究人員,開始研發貝雕項目,利用天然的鮑魚殼、珍珠母貝、夜光螺等幾十種貝殼,依勢取形,吸收牙雕、玉雕、木雕和國畫等眾家之長,結合螺鈿鑲嵌工藝特點,試制成以中國畫傳統構圖浮雕形式的山水、花鳥等內容的畫屏,這種畫種一經問世引起轟動。1962年,工藝美術工業公司專門成立青島貝雕工藝品廠(青島貝雕工藝品有限公司前身),在全國率先規?;a貝雕工藝產品。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青島貝雕工藝品廠的發展達到了第一個鼎盛時期。1982年,在全國貝雕行業評比中,青島貝雕名列第二;1985年,在全國貝雕行業評比中,青島貝雕工藝品廠創制的高浮雕大型貝雕畫《文成公主入藏圖》和螺鈿平貼裝飾壁畫《傣族之春》等作品,獲得總分第一,并榮獲中國工藝美術最高獎——百花獎“銀杯獎”;上世紀90年代初,青島貝雕產品榮獲國家旅游局頒發的全國旅游產品“天馬”金獎。青島貝雕曾先后指定為北京國賓館、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山東廳、中南海會議廳、首都機場、中央軍委大廈、濟南國際機場、青島火車站等重要場館創制大型貝雕作品,多次承制代表國家和省、市政府部門對外文化交流的高級禮品;遠銷世界60多個國家,成為重要的創匯產品。
上世紀90年代,貝雕技藝未能及時創新,開始進入衰退期,國內外市場嚴重萎縮,出口訂單為零。2001年開始青島貝雕廠對關鍵項目進行整改,注重捕捉消費市場的信息反饋,通過產品創新、營銷創新、管理創新等措施,恢復了正常的生產經營??v觀青島貝雕60年的發展歷程,從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山水、花鳥題材,到七八十年代的傳統仕女形象,從九十年代的大型立體古建筑題材,到現在的都市風光、時尚文創以及個性化定制題材,青島貝雕緊跟時代潮流,不斷豐富文化內涵,與時俱進,成為大自然賜予青島這座海濱城市一份獨具魅力的“城市禮物”。
在歷史的長河中,青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近年來,青島市在非遺的文化提煉、品牌樹立、民眾參與、非遺產業等方面,均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長足發展,挖掘培育了一批重點非遺企業、非遺園區、領軍品牌和優秀匠人,打造彰顯青島城市印記的“青島有禮”手造品牌和特色非遺產品,以青島貝雕工藝品有限公司、臻藝貝雕為代表的企業家們奮勇追先 ,開拓進取,擦亮了能呈現出青島特色的貝雕非遺名片。發掘天時地利人和之勢,聚焦“貝雕這一行業逆勢而上”現實版圖景,這對于進一步加強青島貝雕與全國各地貝雕非遺傳承人及貝雕企業學習交流,共同探究國內貝雕產業發展方向,讓更多貝雕優秀傳統技藝得以弘揚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以講好青島貝雕故事為切入點,延續城市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也將為推動非遺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為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貢獻力量。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姜姍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