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由自然資源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自然資源部國際合作司、青島市人民政府承辦,以“‘海洋十年’,和合共生”為主題,采取“線上+線下”形式,舉辦開幕式暨主論壇和9個分論壇,同期舉辦國家管轄外海域生物多樣性養護和可持續利用協定成就和展望國際研討會、東亞海洋博覽會、兩場企業經貿對接活動。
為期4天的活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緊張有序、成果豐碩,措施得當、保障有力,各項活動順利開展。來自51個國家和地區的96家涉海機構負責人,近400名海洋專家、經濟學家、文化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海洋生態保護、防災減災、藍色伙伴關系、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海洋國際合作與治理等領域進行交流研討,取得了豐碩成果,得到了與會嘉賓的高度好評。
論壇期間,來自聯合國、國際海洋組織和世界各國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企業家等22位嘉賓接受媒體記者采訪,圍繞藍碳、深海保護利用、海洋生態治理、海洋品牌等涉海熱點問題暢所欲言,為青島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和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聯合國秘書長海洋事務特使彼得·湯姆森(Peter Thomson)表示:“青島逐步成為一個國際領先的海洋中心城市,在海洋科技方面處于領先地位,論壇和海博會是重要的支撐力量”。中國大洋協會理事長張占海表示:“青島西海岸新區煥發出非常強大活力和潛力,對青島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具有重要意義,……要打造引領海洋領域國際合作的新高地,推動區域性全球性的海洋合作,為國家的高質量發展先行先試探索新的經驗”。
聚焦“海洋十年”,論壇層級高端開放
本屆論壇聚焦聯合國“海洋十年”七大愿景之一—“健康且有復原力的海洋”,論壇主題更鮮明。集中展示我國海洋領域高質量發展與國際合作的成就,交流健康海洋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國際經驗和技術成果,推廣海洋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方案和典型案例,助力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圍繞論壇主題,設置2023國際藍碳論壇、藍色伙伴關系論壇、國際海洋合作與治理論壇等多個分論壇,累計進行89場次嘉賓主題演講、13場對話交流等143項主題活動,就落實“海洋十年”計劃、共建藍色伙伴關系進行深入交流。
走向國際更開放。本屆論壇嘉賓覆蓋全球五大洲,聯合國秘書長海洋事務特使、聯合國助理秘書長、聯大BBNJ政府間主席等聯合國高級官員,斐濟、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薩摩亞、湯加、瓦努阿圖等國家和地區的駐華使節,以及來自歐洲、亞洲的近30位商協會和企業負責人等國際嘉賓齊聚一堂。聯合國副秘書長、國際海底管理局局長、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線上致辭。作為全國首個深度參與“海洋十年”的地方政府,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主要領導同志對東亞海洋合作平臺暨青島西海岸新區進行了深情推介,與藍色伙伴一道攜手海洋十年、筑夢藍色未來、書寫精彩華章。開幕式暨主論壇上,聯合國秘書長海洋事務特使 彼得·湯姆森、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馬新民、中國科學院院士 ONCE國際大科學計劃負責人焦念志圍繞改善人海關系,完善海洋治理,強化開放交流進行了主題演講。藍色伙伴關系論壇策劃“大使對話”議程,邀請5位大使務實交流,推動構建中國與太平洋島國多層次、寬領域、可持續的藍色伙伴關系。
本屆論壇委托權威第三方認證機構—中國船級社對論壇活動溫室氣體排放量進行核查與評價,預計產生溫室氣體排放量為821噸二氧化碳當量,將通過新區貝類養殖項目的海洋碳匯減排量進行足額抵消,實現“碳中和”。這是國內利用海洋碳匯實現海洋論壇“碳中和”的率先探索,對促進更多碳交易合作具有積極意義,零碳辦會更綠色。為踐行國家“雙碳”戰略、建設“健康且有復原力的海洋”提供新區樣板和新區經驗。
優質展覽更引人。東亞海洋博覽會以“‘海洋十年’,和合共生——藍色·海洋·科技”為主題,總展覽面積6萬平方米,設置港口與航運展區、海工裝備展區、智慧海洋展區、海洋文旅展區、海洋應急與救援產業展區和海洋國家商品展區六大展區,集中展示國際海洋領域新技術新成果。本屆展會,有3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600余家企業機構線下參展,包括29家世界500強企業、28家國家科研院所、45家行業領軍企業;預計參展觀眾7.2萬人次,其中專業觀眾2.4萬人次,接待省內外專業參觀團316個。組織“跨海企業雙向洽談會”、商貿配對洽談會、新產品新技術推介會、海洋文旅推介會等專業配套活動30余場,68家重點企業機構實現精準有效對接,達成合作意向227項。東亞海洋博覽會已成為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知名海洋展會品牌,是深化海洋國際交流合作、促進海洋科技創新、培育壯大海洋產業、助推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高能級“海洋全產業國際會展客廳”。
深化務實合作,論壇成果豐碩亮眼
全面提升參與海洋治理能力和水平。論壇開幕式期間,自然資源部國際合作司(海洋權益司)司長陳丹紅發布了“海洋十年”青島倡議,國際藍碳論壇發起藍碳青島倡議,國際海洋合作與治理論壇發起東亞海洋合作與治理青島倡議,引發與會嘉賓強烈共鳴。同期發布了《全球近實時碳排放報告(2022-2023)》《深海保護與利用論壇報告集》《黃渤海潮間帶分析及相關工作報告》《品牌賦能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等系列成果,有效提升了青島論壇的影響力和顯示度。
積極搭建海洋國際合作新平臺。聯合國批準的中國5個“海洋十年”大科學計劃牽頭人或相關負責人齊聚新區,與來自泰國、英國等國“海洋十年”項目負責人開展大科學對話,探討建立“海洋十年”科學家聯絡機制,共商“海洋十年”發展愿景。面向重點高校、科研機構與科創企業發起“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案例”征集評選活動。由山東海洋集團有限公司牽頭,中科院海洋所、山東省海洋科學研究院等29家單位共建,成立山東省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創新創業共同體)、“海洋十年”國際海洋場景創新合作中心,助力“政產學研”融合促進,打通成果轉化落地“最后一公里”。發起國際海洋城市智庫網絡,共同促進區域內涉海組織機構間的合作與交流,促進藍色產業綠色化、智能化水平整體提升。
持續提升論壇品牌影響力。論壇和展會成為吸引各方要素資源融合的平臺,助力山東加快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內7個沿海省、市政府300多人組團參會參展,實現了山東與先進省、市的智慧碰撞,省內煙臺、威海、濰坊、濱州、東營、日照等膠東經濟圈海洋城市,與新區互學互鑒、共同提高,彰顯出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的平臺功能和品牌影響力。
全力打造新區海洋高質量發展新載體。組織功能區、招才招商等部門與參會參展企業開展“一對一”精準對接。歐洲涉海企業投資考察行、中日創新企業青島行二十余家歐亞企業來到新區,舉辦多場中外企業產業對接會,成立“中日創新企業加速器”,中歐藍色產業協同發展合作聯盟啟動籌建。西班牙邁瑞西海洋技術公司與青島勵圖海洋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2家企業計劃在西海岸新區設立總部機構,達成9項合作、意向成果,多家企業點贊新區政務服務能力與營商環境。
精心組織籌備,論壇服務高效精準
本屆海博會,持續加大政務服務和招商推介力度,現場引入“企業開辦云辦大廳”“項目審批服務直通車”,為參展企業提供政務服務專員代辦、幫辦服務,“一窗通”推介涉企政策,全鏈條跟進審批服務。首次設立“稅務服務處”,推出“稅心易企”個性化服務,宣講稅費優惠政策,不斷打造親商、助商、安商的營商環境。
總體來說,今年的青島論壇實現了論壇層級、活動內容、展會規模和合作成果等四個方面提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和廣泛的社會影響力。論壇從各層次、多領域促進了東亞海洋合作和國際間廣泛交流和合作,為進一步融入“海洋十年”,推動建立藍色伙伴關系網絡發揮重要平臺作用。
未來,西海岸新區將加快推動東亞海洋合作平臺與“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建設,建立新區與國際組織和機構的溝通聯絡平臺,提升論壇的垂直穿透力;推廣形成一批新區在海洋治理與發展方面的典型案例,深化交流合作,共享發展成果,推動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據悉,根據青島論壇執委會安排,2024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初步計劃于明年4月下旬舉辦。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 記者 范鎮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