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股債蹺蹺板”效應顯現 頭部集中與“一基未發”并存 基金發行“幾家歡喜幾家愁”

    2023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發行市場共有580多只基金成立,發行總份額超5000億份,相比去年同期有所減少。從發行結構來看,“股債蹺蹺板”效應顯現,債券型基金的發行份額遠超權益類產品,占據六成以上。與此同時,從發行產品類型、發行機構來看,公募行業分化趨勢均日趨明顯,年內共有6只基金產品發行失敗,30多家中小基金公司“一基未發”。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半年基金發行整體遇冷與市場因素關聯較大。展望下半年,多個行業估值落入低位,逆周期調節政策持續發力,企業盈利有望走出底部,為權益市場帶來提振基礎。

    潘悅 制圖

    2021年以來基金發行情況

    數據來源:Wind(截至6月27日)

    “股債蹺蹺板”效應顯現

    以基金成立日作為統計標準,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7日記者發稿,今年上半年合計發行基金數量為587只,相比去年同期的693只減少約15%;發行總份額為5099.81億份,相比去年同期的6795.54億份減少約25%。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基金發行份額出現明顯縮水。

    “市場因素確實是導致基金發行市場整體遇冷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挢S投顧高級投資顧問龔元豐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今年來寬基市場指數整體走弱,投資者信心不足、投資意念不強,對基金投資的熱度自然會有下降,從而致使新成立基金份額普遍較低。除此之外,大部分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凈值表現不佳,導致投資者浮虧較高也是新基遇冷的原因之一。

    從發行結構來看,新基市場“股債蹺蹺板”效應有所顯現。盡管債券型基金的發行數量并不算多,但募集份額卻遠超權益類產品。具體來看,上半年發行的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基金的數量分別為138只、196只、158只;但發行份額卻分別為609.98億份、1081.70億份、3180.86億份。從發行份額占比來看,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占比僅為11.96%、21.21%,而債券型基金的發行占比則高達62.37%。

    與此同時,今年新發基金市場上募資表現較為突出的也同樣為債券型產品。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27日,新基市場發行份額超過50億元的共有23只產品(A/C類分開計算),全部為債券型基金。其中,惠升中債0-3年政策性金融債A、宏利添盈兩年定開A、鵬華豐尊3只基金發行份額為80億份,位居各新發基金前三位。而主動權益類基金中發行份額居前的為華安景氣領航A,發行份額約為36.02億份。

    基金發行折射公募行業分化趨勢

    整體來看,無論從發行產品類型,還是從發行機構來看,公募行業分化趨勢都日益凸顯。在債券型基金發行表現亮眼的同時,仍不乏發行失敗的產品。

    6月17日,永贏基金旗下偏債混合型產品——永贏佳瑞12個月持有期混合宣布發行失敗,這是年內第六只發行失敗的基金產品,也是首只宣布發行失敗的偏債型產品。除此之外,今年以來發行失敗基金均為權益類或者投資權益類產品的FOF產品,且多數為持有期產品,分別來自民生加銀基金、鵬揚基金、國融基金以及中信建投基金。

    有機構人士表示,目前市場多重不確定性因素增強,賺錢效應較差,基金“吸金”效應疲弱,帶持有期產品比開放式基金還要更難一些。

    此外,還有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今年以來發行極少或并未發行任何基金產品。Wind數據顯示,今年新發行的587只基金產品,共來自118家基金公司。而目前市場上已有管理規模的公募持牌機構共154家,這也意味著,有三十余家基金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一基未發”。

    與此同時,已發行產品的頭部集中效應也較為顯著。據Wind統計,發行數量居前二十位的基金公司合計發行313只產品,占比超過50%;華夏、匯添富、南方、易方達等基金公司年內已發行超過20只產品。相比之下,另有31家基金公司今年以來僅發行了1只產品。

    “未來公募基金行業的分化趨勢或仍將延續?!饼徳S表示,頭部公司憑借其強大的資金實力、優質的渠道資源、人才優勢,在弱勢行情下能給予投資者更大的信心,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中小基金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和服務質量,努力創新產品和投資策略,拿出實在的凈值業績,才有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企業盈利有望走出底部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半年基金發行整體遇冷,與市場表現關系密切。展望下半年,隨著目前行業估值落入低位,逆周期調節政策持續發力,企業盈利有望走出底部,為權益市場帶來提振基礎。

    “今年5月以來隨著經濟數據的弱化,市場對經濟的預期持續下修。映射到股市上,寬基指數進一步下探,隨著越來越多的行業估值再度落入低位,且逆周期調節措施也開始有發力的跡象,情緒面已經沒有更加悲觀的必要,下一步的重點是判斷盈利何時走出底部?!毙鞘顿Y副總經理、首席研究官、高級基金經理喻宗亮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展望下半年,諾德基金研究總監羅世鋒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國內經濟仍處于持續復蘇的通道中,從近期陸續出臺的新能源汽車、地產、降息等方面的政策來看,短期內應對經濟增長仍有較大的政策空間。中長期來看,智能化、綠色化等產業技術趨勢的發展所帶來的經濟結構優化及生產效率的提升,仍有望為我國經濟的長期穩健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從估值水平來看,目前A股市場整體處于歷史低位。整體而言,對下半年及中長期的國內經濟發展仍然持較為樂觀觀點。

    “總量層面A股盈利基本觸底,后續盈利的恢復強弱主要看需求端的改善幅度。同時,我們通過分析一季度財報各大類別的凈利率趨勢和資本開支情況,認為部分內需領域凈利率已經連續回升且競爭格局良好?!庇髯诹吝M一步表示,當前經濟正處于主動去庫存向被動去庫存的過渡階段,供需關系已經顯現出改善跡象。而市場仍處于估值驅動向盈利驅動的過渡階段,盡管總量層面的盈利驅動仍在積累,但局部的盈利驅動正在展開,尤其是部分內需領域,其供給格局處于歷史較好狀態。

    (記者:羅逸姝)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林紅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