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讓畢業生“流量”變“留量”

    又到一年畢業季。今年全國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規模達到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山東高校畢業生總量首次突破80萬人,達81.3萬人,同比增加1.8萬人;駐青應屆高校畢業生達到13.7萬人,同為歷史最高。

    “畢業之后去哪里發展”不僅成為擺在畢業生面前的選擇題,也成為各個城市“搶才留才”的必答題。

    政策拿出“城”意

    獵聘大數據研究院近日推出的《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報告》顯示:53.64%的應屆生表示最理想工作城市是新一線城市,其次是一線城市(占比24.24%)。新一線城市近幾年迅速崛起,出臺了各種優厚的招才引智政策。生活成本較低而品質較高,漸成氣候的產業集群,使得新一線城市成為應屆生青睞的潛力股。

    2023年青島市春季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

    因此,在高校畢業生們忙著四處投簡歷找工作的同時,全國各地也出臺各種政策,拿出滿滿“城”意,為留住畢業生、吸引畢業生想“絕招”出“奇招”。

    打出資金牌。成都市鼓勵高校大學生來蓉留蓉發展,支持海內外高校畢業生在成都靈活繳存住房公積金,享受繳存補貼等待遇保障。對新引進的取得碩士研究生學歷學位的應屆畢業生,用人單位所在區(市)縣可結合區域重點產業發展給予每人不低于3萬元生活補貼。

    青島市對來青島就業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按照博士研究生每人每月1200元、碩士研究生每人每月800元、本科畢業生每人每月500元標準發放最長36個月的住房補貼;對在本市行政區域內購買唯一商品住宅的研究生,按照博士研究生每人15萬元,碩士研究生每人10萬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安家費。

    打出服務牌。福州市承諾畢業三年內(含畢業年度)有意在福州求職、創業和實習、見習的全日制高校外地生源畢業生,均可申請最長不超過一年的免費住宿。為爭取畢業生離校不離市,重慶市開展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大型雙選活動,聚焦重點產業及產業鏈相關用人單位,挖掘崗位資源,搭建供需平臺,確保離校不斷線、服務不斷檔。

    打出感情牌。武漢市推行先落戶后就業,年齡不滿45周歲(研究生不受年齡限制)的高校畢業生憑畢業證書在市內落戶,其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可隨遷落戶。合肥市提出既要對人才的“關鍵小事”上心,也要為人才的“終身大事”操心,謀劃“牽紅線、搭鵲橋”新載體,讓畢業生為愛“皖”留“合”。

    2023年“青雁歸巢”青島學子寒假行活動

    今年春節前夕,青島市人社部門就發布了《致青島籍學子的一封信》,傳遞著島城的求賢若渴:“親愛的同學們,身份證前四位‘3702’將命運統一編碼,注定你們無論身處何地,都對家鄉青島這座天生山魂海韻的城市魂牽夢繞;注定你們學業有成之時,青雁歸巢共話桑梓的意愿愈加強烈。在此,我們誠摯邀請你們回到青島,以奮斗書寫青春,與家鄉共譜華章!我們準備了豐富的就業創業‘青島菜單’……”

    無論打什么牌,都要拿出“城”意、打出品牌,而不是僅僅是發發錢、抄抄其他城市的做法。

    蘇州的留才“城”意十足。為給有短期過渡需求的青年人才和高校畢業生提供免費住宿,蘇州全市已建設“蘇青驛”人才驛站104家,提供人才客房2562間,床位4761個、公共活動面積2萬余平,累計服務來蘇青年1579人,提供免費住宿4633晚。并形成了建設“蘇創灣”“蘇易居”“蘇青驛”等系列人才品牌矩陣。

    政企校多側發力

    杭州為什么獲得大學生青睞,大多數年輕人的回答是“產業發展活力”。

    眾所周知,杭州在信息技術、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成績突出,杭州有13個區縣(市),遍布著大大小小的企業,僅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就達到10222家。畢業生去得最多的行業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成為吸引年輕人入杭的殺手锏。

    真金白銀是吸引力,產才融合才是聚合力。

    武漢為畢業生籌集的10萬個崗位中明確了范圍——圍繞“光芯屏端網”、網絡安全、數字創意、人工智能等領域。合肥花費500萬元培養500名高校畢業生,培訓方向立足合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鏈暨工業互聯網、數字經濟等發展需求;長沙的中南大學被譽為新能源賽道的“黃埔軍?!保瑖鴥榷嗉褹股新能源領域企業的董事長,均出自于中南大學……

    青島在產才融合力度方面走在同類城市前列。早在2020年就出臺了《關于促進產才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動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聚焦24條重點產業鏈,建立“項目+人才”引進機制。2023年年初,青島市“青聚英才”正是圍繞重點產業鏈精準開展需求摸排工作,累計摸排發布崗位8.4萬個,瞄準青島籍學子在青、實習需求旺盛的重要時間節點,舉辦了19場“青雁歸巢”三進活動,創新舉辦“別樣青島·遇見你”大學生研學實踐青游記活動,帶領學生走進重點項目、重點單位、創新園區,零距離體驗青島市產業發展活力和風土人情魅力,達成就業意向3400余人。

    “別樣青島·遇見你”大學生研學實踐青游記活動

    此外,青島市人社部門圍繞在青高校、省內重點高校和國內“雙一流”高校三個圈層,密集舉辦“青島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動,累計組織近千家(次)企業進行專場招聘111場,初步形成了“百校千企”的畢業生招引工作矩陣。

    產才融合的源頭是高校培養。青島市教育部門持續發力,出臺《青島市高等教育校地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圍繞青島24條重點產業鏈,通過資金補助等方式,面向在青本科高校和高職院校重點建設50個左右產教融合示范學科專業(群),推動與青島轄區內500家以上企業建立校企深度合作關系,保障在青高校每年50000名以上優秀畢業生留青就業發展。

    “國聘行動”青島市高校畢業生國有企業專場招聘活動

    政企校多聯動發力護航產才融合。青島鼓勵頭部企業面向社會培養“急需緊缺”專業實用人才、駐青高校增設“急需緊缺”專業、重點企業與高??蒲性核摵吓囵B應用型碩博研究生,對成效突出的,可給予最高300萬元獎補。目前,已促成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大學等駐青高校與海信集團、歌爾微電子等頭部企業建立24個校企人才聯合培養基地。真正實現根據產業和市場需求培育人才,不斷深化校企合作共建新模式。

    2023年前4月,青島市已引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人才3.1萬人,同比增長6%,其中碩博畢業生2000余人。

    打造更好的家園

    總結來看,城市在留住高校畢業生方面主要集中在資金、服務和感情等方面,這些僅是搶才的手段,留才的關鍵是城市和人才的全方位契合度。

    上述《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報告》顯示,在選擇城市時,應屆畢業生生最優先考慮的前四要素是:“工作機會”“房價及生活成本”“教育、醫療等資源”“落戶政策及對外地人的友好程度”。

    2023年“青島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動

    成都為何越來越受Z世代歡迎,成為網紅城市之首?智聯招聘一份調查顯示,受Z世代歡迎的新一線城市有三大顯著特征:它們既有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可以提供充分的職業機遇;也有咖啡館、書店、劇本殺、酒吧這樣的文化娛樂空間,足夠好玩、有趣;另外,這些城市的購房壓力比較友好,也為年輕人提供了體面的收入。正源于此,成都力壓眾多網紅城市奪得總分第一名,穩坐年輕人最向往的城市首位。

    當然,新時代新一線城市魅力體現在很多維度。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前不久發布的《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從圍繞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一級維度來評估337座地級及以上城市,2023年這份榜單里的15座新一線城市依次是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蘇州、西安、南京、長沙、天津、鄭州、東莞、青島、昆明、寧波、合肥。

    青島市“職引未來 筑夢青春”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

    無論從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還是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來看,青島均排名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的15-17位,僅高于寧波、昆明、合肥等幾個城市。其中青島生活方式多樣性排名為15名,略靠前,體現在出門新鮮度指數、消費多樣性指數和休閑豐富度指數等方面的綜合微弱優勢。

    擇一城而居,是年輕人的自由;留人才之心,是城市的態度。

    歸根結底,只有建設更好的家園,才能留住更多的人才。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封滿樓

    責任編輯:林紅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