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是現代產業體系的支撐,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引擎。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膠州擁有五千年文明底蘊,千百年來始終是國家戰略的承載地、對外開放的起航地、商賈云集的繁華地。如今的膠州,國家戰略、地緣優勢等多重機遇疊加,迎來了千載難逢的黃金發展期。膠州將今年確定為“項目落地年”,聚焦“5-2-1”產業矩陣招引鏈主企業、培育龍頭項目,深化與上合組織國家的貿易往來、產能合作,賦能高質量發展。上合新區涵蓋膠州全域,統籌膠州和上合的陸海、城鄉、土地等各類資源,搭建耦合發展平臺,帶動整個膠州成為中國北方最具投資價值的區域。4月,上合新區交出2023年一季度“成績單”:總投資662.13億元的36個項目集中簽約。
鋼結構、食品加工、香辛料、帽飾、鍛壓機械和節能環保設備是上合新區的“六大地標產業”,如何全力推動其迭代升級、垂直崛起,構筑實體經濟發展戰略優勢?《上合新區六大地標產業“聚優培強、破局成勢”攻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給出答案:“到2025年,六大地標產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引領地位更加突出,成為經濟發展主陣地、改革創新新高地、產業集群集聚地?!痹谶@一目標引領下,膠州市聚焦國內國際領先的優勢存量,以“星云組團”模式推動鋼結構、食品加工產業鏈協同升級;以“蜂巢聚合”模式推動香辛料、帽飾中小微企業集聚發展;以“頭雁引領”模式推動鍛壓機械、節能環保雁隊方陣轉型升級,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打造一批引領上合新區高質量發展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國際化標桿產業。
新賽道“鋼”起航,拉動“千億級”產業鏈
匯金通
膠州市鋼結構產業歷經30余年發展,聚集了天能重工、匯金通、武曉、昊宇重工等一批鋼結構企業,是北方最大鋼結構產業集群,行業細分中的塔桅類鋼結構為全國第二大規模生產基地。全市鋼結構企業109家,2022年產值約256億元,其中上市企業3家。
為適應現代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求,破解企業間同質化競爭、弱肉強食的傳統產業危機,《行動方案》創新性提出“星云組團”模式,開創了大中小企業聯合協同創新機制,重點突出企業間的合作、補充和協防,形成產業間高效協作。預計到2025年底,全行業規模突破500億元,輻射帶動關聯產業鏈總規模1000億元以上。
“互聯網+”是傳統行業轉型良機,鋼結構行業轉型升級既是順應數字化時代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也是企業發展內在的要求。立足于現有的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上合新區定下“小目標”:2023年底,鋼結構企業數字化改造完成率達到30%。2025年底,規上企業數字化改造完成率100%。
搶抓“食”機,打造“舌尖上”的行業樣板
益海嘉里食品工業園首批古法小榨花生油下線儀式
上合國際食品創新中心
舌尖上的需求催生巨大消費市場,食品加工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突破期。膠州市現有食品加工企業121家,匯集益海嘉里、品品好、春明調味品、燈塔味業、新希望琴牌等頭部企業,2022年實現產值250億元。2019年,引進糧油行業全球龍頭益海嘉里,投資18億美元建設益海嘉里(青島)食品工業園。2023年4月,食品工業園一期開園、二期開工。
如何依托傳統產業優勢,搶抓新“食”機?根據《行動方案》,上合新區將依托洋河、膠萊“兩個千畝”片區,以食品產業一體化“矩陣式”打法,加快推動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集科技創新、冷鏈儲運、精深加工、進出口貿易于一體的上合食品生態鏈,建設上合國際特色食品產業組團。爭取2023年底,食品加工產業規模突破300億元;2025年底,益海嘉里(青島)食品工業園二期投產,年規模超200億元,打造國內品類最全的綜合性食品工業園區。到2030年,食品產業規模超2000億元。通過打造食品加工行業樣板、優先開放本地應用場景、融入國內高端市場循環以及定向搶占海外市場份額等措施,助力產業加速升級。
匯聚“椒”點,培育“上合辣椒”國際品牌
辣椒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近年來該產業發展迅速,為促進農民增收、推進鄉村振興起到重要作用。膠州是全國最大的辣椒出口集散地和重要辣椒育種基地,辣椒進出口加工貿易額約120億元左右,占全國七成以上。目前,膠州市正在規劃建設以辣椒特色產業為核心,其他香辛料為重點的上合國際綠色農產品博覽交易中心。現有香辛料加工貿易企業365家,其中擁有自營進出口權企業90家、規上企業55家。
柏蘭辣椒收購
柏蘭生產線
未來,上合新區將打造辣椒產業“三高”模式,以“小生產”高效率對接“大市場”,以“精深加工”高標準賦能“跨境農業”、以“全球會展”高質量打造“國際品牌”,持續推動本地頭部企業組建持股投資合伙企業,聯合市屬企業共建集辣椒種業、種植、加工、交易于一體的“蜂王型”辣椒集團。支持頭部企業參與大宗現貨聯合交易中心平臺建設,協助柏蘭集團等企業開展上市輔導。此外,還將升級“國內飛地辣椒”供給為“上合跨境辣椒”供給模式,在上合組織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5個跨境農業“訂單種植”基地,種植規模1萬公頃以上?;I備2024年首屆世界辣椒博覽會,打造“上合辣椒”國際品牌。2025年底,膠州將在全球布局5個香辛料種植基地,辣椒進出口加工貿易量占全國80%以上。
以“帽”帶產,釋放數字紅利引領時尚風向
“中國制帽之鄉”膠州市李哥莊鎮是我國主要的制帽產品生產集散地和出口基地,從1985年第一家制帽企業誕生到如今已經擁有600余家全鏈條企業,形成了原輔料采購、產品設計、加工制造、物流運輸等于一體的產業矩陣。目前,膠州市現有帽飾生產及配套企業620多家,規上生產企業14家,中高檔運動帽、休閑帽產量占全國的六分之一。其中,前豐帽藝縫制帽產品全球占有率超過10%,連續多年排名全球第2位,打造了全國首個帽飾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
前豐帽藝自動化車間
傳統帽飾企業普遍面臨供應鏈預測準確率低、品種多、響應慢等行業痛點,以數字技術注入傳統產業,打造柔性供應鏈解決方案,是現階段產業發展的“必修課”。根據《行動方案》,國家級帽飾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將于2023年底建成,以平臺思維升級企業傳統經營模式,匯聚國內上下游企業200家以上。2025年底,上合新區將推動上下游500家企業上平臺,行業總規模突破60億元。中高檔運動帽、休閑帽產量占全國的30%以上。借助輸出頭部企業先進模式、共建本地“共創共享”生態、引領全國帽飾時尚風向、依托平臺定期海外推介等一系列措施,充分釋放數字技術紅利,在全球做好“頭”等生意。
“鍛”造強引擎,夯實頭部優勢補鏈產業生態
作為全國模鍛裝備機械制造四大基地之一,膠州市現有鍛壓裝備整機及配套企業40余家,其中,中大型螺旋壓力機市場占有率穩居全國第一。
中鍛智能裝備設計院
在行業中穩居龍頭地位的青島宏達鍛壓機械有限公司,連續4年成功推出萬噸螺旋壓力機等4個國家首臺套項目,突破了關鍵領域核心鍛壓裝備受國外技術壟斷的局面。今年4月,該公司與中國鍛壓協會聯合籌建的中鍛智能裝備設計院正式揭牌運營,該設計院將針對行業內的技術短板、國家空白、重大專項等先進技術進行研發改進,打造服務全國的智能鍛壓裝備行業研發中心。
接下來,上合新區將以“頭雁引領”模式,進一步打造“頭雁”標桿,逐步形成“群雁”齊追、“雛雁”培優產業發展格局。建設上合鍛壓裝備創新創業基地,規劃建設占地50畝的中鍛智能裝備設計院,招引國內外鍛壓人才。補鏈本地產業生態,申請國家級重大技術攻關課題,填補國內行業空白。組團出海開拓市場,赴上合組織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薦鍛壓設備及自動化生產線,大幅提升自主品牌的金屬精密成形模鍛高端裝備市場占有率。力爭在2025年,中鍛智能裝備設計院為行業內100家以上企業提供技術攻關服務。
向“綠”而行,組團發力輸出上合綠色新標準
在國家雙碳目標下,節能環保行業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經過多年深耕,膠州形成了以節能環保設備生產為中心,大量配套生產工業為輔助的完整節能環保設備產業布局。全市現有節能環保設備產業規上企業44家,擁有40家青島市級以上創新技術平臺、青達環保和德固特2家上市企業。規劃1000畝地建設中國北方節能環保產業孵化基地。行業龍頭企業青達環保在電力行業節能環保細分領域處于國內第一、世界領先地位。
目前,膠州市已有一批具有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的“專精特新”生態環保產業領軍企業已加快形成,生態環保產業整體發展呈良好上升態勢。其中,青島達能環保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在固液氣廢節能環保處理行業優勢基礎上,加強清潔能源消納、新能源等節能環保技術的攻關和推廣,研發出一批首創性、引領性、顛覆性的新技術;青島德固特節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產學研合作,掌握了氣氣高溫換熱技術、氣液余熱回收技術等核心技術,在炭黑節能裝備細分領域實現了顛覆式創新;青島凱能環??萍脊煞萦邢薰局鞔騼热紮C余熱鍋爐,解決了內燃機、燃氣輪機發電機廢氣余熱梯次利用、廢氣脫硝和降低排氣噪聲三個行業難題,產品已廣泛應用于國內的主要內燃機電廠,并與世界上20多家500強企業有戰略合作。
德固特造粒機
德固特滾筒干燥機
下一步,上合新區將繼續發掘“節能產品+環保技術+售后服務”全產業鏈發展新動能,共建本地環保新生態,開辟國內新賽道新市場,輸出上合綠色新標準。力爭2025年底,中國北方節能環保產業孵化基地建成起勢,上下游產業鏈總規模達100億元以上,培育60家裝備水平先進、創新能力強、產品附加值高的行業骨干企業。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梁源 通訊員 甘路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