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標準,是國法家規,人人遵法而行,構建和諧社會。一個標準,是統一度量衡,讓生活變得便捷統一,讓經濟得到發展。一個標準,是全球經貿合作的通行證,是國內國際市場融通對接的重要紐帶。
時代充滿挑戰,要想在如今風云變幻的世界局勢中奪取高地,就必須以“標準”為刻度,在各個領域開花結果。6月9日上午,青島市召開青島國際標準化大會,這場兩年之約,在全世界的注目中姍姍來遲。本次大會以“標準化支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解讀了綠色低碳標準化建設對現今世界的重要性,同時也是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推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
青國際標準化大會現場
用“標準化”攻略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綠水金山,就是金山銀山。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實現碳中和是應對氣候變化、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舉措。眾所周知,陸地上的植被、森林是實現負排放的重要路徑。鮮有人知的是,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負,是陸地碳負的20倍。在當下,海洋已經吸收了全球3%的二氧化碳,要實現有效負排放是很大的挑戰。
“海洋負排放”將會成為流行詞,“碳減排”、“碳清除”的標準也將登臺亮相。發展國家化的觀測站與研究設施共享網絡平臺,為指定緩解氣候方案提供智慧方案。
能源,是一把“雙刃劍”。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中蒸汽機到21世紀高精尖的科學技術,無不依賴能源。但是能源的排放和污染,也可以給人類的生存家園帶來無法挽回的危害。
2021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9次會議上提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為新時代能源電力發展指明了科學方向,也為全球電力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皹藴省保谥涡滦碗娏ο到y建設中發揮重要的基礎性和前瞻性作用。國網公司率先開展標準化戰略研究,承建我國能源領域首個國家級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在特高壓輸電、新能源并網等重點領域實現國際標準工作從“跟隨”到“引領”的轉變。這是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為我國國際標準化的工作實現跨越式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青島是一座港口城市,而可持續性,是海運業未來的核心。港口興則城市興,航運強則貿易強。當前世界各國推動港航業綠色轉型已經成為普遍的共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正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交通成為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要堅持生態優先,加快形成綠色低碳交通運輸方式。他強調,標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成果,以標準助力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這也為做好交通運輸標準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國際標準化大會以現代港航綠色發展為主題,搭建了交流互鑒的平臺。交通運輸部與社會各界一起,深化標準合作,加強國際交流互鑒,共同完善港航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
城市發展脈絡逐漸清晰
上和示范區,是膠州市正在加速騰飛的經濟高地。這片鮮活有力量的土地上,正在國家對外開放大局上續寫歷史的輝煌。
越是富有活力的地方,恰恰越需要“標準”。標準是世界的通用語言,在推動科技創新、促進國際交流、便利貿易往來等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城市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的進步,也是互相博弈的戰場。打破綠色貿易壁壘,抓住綠色低碳,也就抓住了高質量發展的先機。
面向未來,上合示范區將以建設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為契機,高標準編制綠色園區總體規劃,加快構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不斷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標準化解決方案和上合樣板。
人才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基礎。標準化人才,是標準化事業長遠發展的重要基礎。
標準化人才培養能力的建設是國際標準化大會不變的話題,可見標準化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是整個國際標準化領域發展的共同需求。近年來,標準化人才所面臨的國內外形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國內看,標準化領域向全域化轉變,標準化人才要求不僅要懂技術,還要懂標準化的規則,要善于管理、會協調。在政府向市場轉化的二元標準供給體系建立的過程中,無論是政府還是市場,對標準化人才都會提出更加多元的技能需求,數字經濟、雙碳、鄉村振興等新發展領域也急需新型的標準化人才的支撐。
加強標準化人才工作是順應當下國際國內標準化發展形勢、推動我國標準化工作行穩致遠的重要保障。
風起之時 青島搶占先機
從最早獲批創建技術標準試點城市,到率先在全國城市中提出實施“標準化”發展戰略,再到前瞻性地打造國際標準化高端會議第一品牌,并成功舉辦了三屆青島國際標準化大會,青島標準化工作始終走在前列。在推動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中,青島一直在尋求新突破,青島國際標準化大會則提供了良好契機,搭建起了國際標準化高端交流合作平臺,持續推動企業先進技術和創新模式寫入國際標準,形成具有國際水平的“青島標準”,不斷提升青島對外開放合作水平。
青島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高善武表示,下一步,青島要借助舉辦好國際標準化大會的契機,加快標準創新型國際城市的建設,鼓勵支持青島市的優勢傳統產業。讓海洋、軌道交通、電子家電、橡膠輪胎等領域加快走向國際的步伐,推動青島優勢產品和服務的標準走向國際,借助標準化的東風,在全球的傳播更加快捷。
近年來,青島市有關企事業單位參與國際、國家標準制修訂數量明顯增長,重點領域國際標準不斷在突破。據不完全統計,2018-2022年5年間,青島市制修訂國際標準101項、國家標準1108項,同比2013-2017年分別增長55.38%和211.24%。承擔國際和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組織秘書處25個,占全省47%,居計劃單列市第一。國際標準化技術組織專家65人,全國標準化技術組織專家488人,均居全省第一。
在這些突破背后,青島將“標準化”進程推向高地,以點帶面,從企業到區域,將“標準化”布局到全世界。這是青島累積的底蘊,能在起風時一鳴驚人,搏擊長空。以“標準”促進國際資源的交流和吸引,凝聚更多的技術、人才和項目等各類創新要素,讓青島煥發新的生機。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黃元暉
請輸入驗證碼